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多功能碎屑流运移堆积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堆积带支架、过渡支架、滑落轨道支架、堆积带试验槽和滑落轨道试验槽;所述滑落轨道试验槽的远地端与滑落轨道支架连接,滑落轨道试验槽的近地端与过渡支架连接;所述堆积带试验槽的远地端与过渡支架连接,堆积带试验槽的近地端与堆积带支架连接;所述堆积带试验槽内设有堆积区;所述滑落轨道试验槽内设置有碎屑流材料滑落控制隔板和坡体材料放置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善了以往试验装置由于构造等因素造成的有限高度和倾斜角度模拟的情况,具有可拆卸、可组合、操作简便、功能多样、可重复性强的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多功能碎屑流运移堆积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堆积带支架、过渡支架、滑落轨道支架、堆积带试验槽和滑落轨道试验槽;所述滑落轨道试验槽的远地端与滑落轨道支架连接,滑落轨道试验槽的近地端与过渡支架连接;所述堆积带试验槽的远地端与过渡支架连接,堆积带试验槽的近地端与堆积带支架连接;所述堆积带试验槽内设有堆积区;所述滑落轨道试验槽内设置有碎屑流材料滑落控制隔板和坡体材料放置槽。本技术改善了以往试验装置由于构造等因素造成的有限高度和倾斜角度模拟的情况,具有可拆卸、可组合、操作简便、功能多样、可重复性强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可调多功能碎屑流运移堆积试验装置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中岩土
,具体涉及到一种可调多功能碎屑流运移堆积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矿山、采石场等将废弃物堆放于附近的山坡上,当发生滑坡体与山体碰撞粉碎、地震、爆破作业等情况时,散体堆积物就会沿坡滑下,形成碎屑流,给沿途的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灾害。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出现了大量的山体碎屑流,给周围生态和人民生命财产带了巨大的破坏。碎屑流与滑坡不同,不是沿滑动面的整体,而是呈颗粒介质的流动;与泥石流也不同,它主要是以颗粒为主体的运动,液体对运动不起重要影响。因此,不论从工程应用,还是从理论研究角度,对碎屑流的运动特性有必要进行研究。碎屑流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堆积体高度将随坡体或沟道发生向前缘会聚,或者堆积区域扩展而堆积高度减小的情况。探讨这些现象的成因,需要考察各因素对碎屑流运动中运移特性、堆积形态和致灾范围的影响,从而为碎屑流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意见。而对碎屑流运移过程、堆积形态和致灾范围的研究现状是:对碎屑流运移堆积过程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多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现有类似试验研究装置均存在着以下问题:1、操作繁琐:现有的试验装置往往是针对某种具体的情况而设计的,当试验需要验证不同参数时需要重新组装装置,现有试验装置不能提供一个适合的平台;2、装置的功能单一:因为在做模拟试验时,往往需要验证几个甚至多个参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现有的试验装置对试验来讲存在很大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可组合、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的可调多功能碎屑流运移堆积试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调多功能碎屑流运移堆积试验装置,包括堆积带支架、过渡支架、滑落轨道支架、堆积带试验槽和滑落轨道试验槽;所述堆积带支架上设有三个用于调节堆积带试验槽角度的孔;所述滑落轨道支架上设有三个用于调节滑落轨道试验槽角度的孔;所述滑落轨道试验槽的远地端与滑落轨道支架连接,滑落轨道试验槽的近地端与过渡支架连接;所述堆积带试验槽的远地端与过渡支架连接,堆积带试验槽的近地端与堆积带支架连接;所述堆积带试验槽内设有堆积区;所述滑落轨道试验槽内设置有碎屑流材料滑落控制隔板和坡体材料放置槽,其中,滑落轨道试验槽内的碎屑流材料滑落控制隔板后方(即滑落轨道试验槽远地端)为初始材料滑落区,坡体材料放置槽内设置有调整板和调节块;所述堆积带支架,过渡支架及滑落轨道支架分别安装在底座支撑板上。进一步,所述调整板和调节块在滑落方向上的宽度相等,调整板设置在坡体材料放置槽前端(即滑落轨道试验槽近地端)的槽底,所述的调节块紧贴调整板放置在坡体材料放置槽的后端(即滑落轨道试验槽远地端);在所述的调节块上方固定有轨道板,所述的轨道板一端与紧贴调整板的一侧对齐,另一端自由延伸。进一步,所述底座支撑板设置为三块,三块底座支撑板之间由底座连接杆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堆积带支架、过渡支架、滑落轨道支架与滑落轨道试验槽和堆积带试验槽之间,堆积带支架、过渡支架、滑落轨道支架与底座支撑板之间以及底座支撑板与底座连接杆之间均由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滑落轨道试验槽内设置有不同粗糙度的材料滑落轨道面。进一步,所述滑落轨道试验槽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组用于固定碎屑流材料滑落控制隔板位置的螺纹紧固件。有益效果1、本技术为针对碎屑流运移过程研究的一系列试验提供了一个平台,使试验具有可重复性;针对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以通过基于本技术基础上的相关试验,来补充试验结果,使试验具有补充性与验证性。2、本技术具有可拆卸、可组合、操作简便、功能多样、可重复性强的优点。3、本技术通过堆积带支架和滑落轨道支架的孔可以实现对碎屑流材料的滑落高度的调整,改善了以往试验装置由于构造等因素造成的有限高度和倾斜角度模拟的情况,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减坡体材料放置槽内的调节块的数量来实现坡体材料区长度的调難iF.0【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滑落轨道试验槽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堆积带试验槽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堆积带试验槽角度调整示意图一;图5是本技术所述堆积带试验槽角度调整示意图二 ;图6是本技术所述堆积带试验槽角度调整示意图三;图7是本技术所述滑落轨道试验槽角度调整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碎屑流材料堆积流程图一;图9是本技术碎屑流材料堆积流程图二 ;图10是本技术碎屑流材料堆积流程图二 ;图11是本技术碎屑流材料最终堆积形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至3所示,一种可调多功能碎屑流运移堆积试验装置,包括堆积带支架3、过渡支架4、滑落轨道支架5、堆积带试验槽6和滑落轨道试验槽7 ;所述滑落轨道试验槽7的远地端与滑落轨道支架5通过固定件连接,滑落轨道试验槽7的近地端与过渡支架4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堆积带试验槽6的远地端与过渡支架4通过固定件连接,堆积带试验槽6的近地端与堆积带支架3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堆积带试验槽6内设有堆积区16 ;所述滑落轨道试验槽7内设置有碎屑流材料滑落控制隔板8和坡体材料放置槽9,其中,滑落轨道试验槽7内碎屑流材料滑落控制隔板8后方(即滑落轨道试验槽7远地端)为初始材料滑落区10,坡体材料放置槽9内设置有调整板14和调节块15 ;所述堆积带支架3,过渡支架4及滑落轨道支架5分别安装在底座支撑板I上。其中,所述调整板14和调节块15在滑落方向上的宽度相等,调整板14设置在坡体材料放置槽9前端的槽底,所述的调节块15紧贴调整板14放置在坡体材料放置槽9的后端;在所述的调节块15上方固定有轨道板13,所述的轨道板13 —端与紧贴调整板14的一侧对齐,另一端自由延伸。所述底座支撑板I设置为三块,三块底座支撑板I之间由底座连接杆2固定连接;滑落轨道试验槽7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组用于固定碎屑流材料滑落控制隔板8位置的螺纹紧固件12 ;所述堆积带支架3上设有三个用于调节堆积带试验槽6角度的孔3-1、3-2、3-3 ;所述滑落轨道支架5有三个用于调节滑落轨道试验槽7角度的孔5_1、5_2、5_30本技术的实用过程如下:实施例1:(I)底座支撑板I与底座连接杆2、堆积带支架3、过渡支架4及滑落轨道支架5的安装:如图1所示,将底座支撑板I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多功能碎屑流运移堆积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堆积带支架、过渡支架、滑落轨道支架、堆积带试验槽和滑落轨道试验槽;所述堆积带支架上设有三个用于调节堆积带试验槽角度的孔;所述滑落轨道支架设有三个用于调节滑落轨道试验槽角度的孔;所述滑落轨道试验槽的远地端与滑落轨道支架连接,滑落轨道试验槽的近地端与过渡支架连接;所述堆积带试验槽的远地端与过渡支架连接,堆积带试验槽的近地端与堆积带支架连接;所述堆积带试验槽内设有堆积区;所述滑落轨道试验槽内设置有碎屑流材料滑落控制隔板和坡体材料放置槽,其中,滑落轨道试验槽内的碎屑流材料滑落控制隔板后方为初始材料滑落区,坡体材料放置槽内设置有调整板和调节块;所述堆积带支架,过渡支架及滑落轨道支架分别安装在底座支撑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述红,杨天鸿,昝世明,王存根,倪勇,冯阳飞,孙春明,赵贺兴,梅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