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文科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折叠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7689 阅读:4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房车改装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折叠房。解决了目前房车不能有效折叠、结构过于笨重的技术问题。一种车载折叠房,包括一个由前后左右四个竖直边框组成的框架以及折叠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设在框架前后左右边框上的八个滑撑和四个平行安装的折叠电动推杆;所述升降机构包含两个升降电动推杆、八个滑轨、八个滑板、以及两套升降支撑杆和两组升降提拉杆,还包括控制升降机构与折叠机构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总开关以及六个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小车厢不能改装房车的技术问题,具有低廉的价格平台、充足的使用空间、较高的利用效率。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折叠后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折叠房
本技术涉及房车改装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折叠房,适用于多种加长版面包车和商务车以及部分低顶轻客改装房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文化的普及,房车热已在国内悄然兴起,人们已不在满足于是否有交通工具,而是更加注重于出行的品味和高质量的生活情趣,个人游、自驾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于是,房车便成为人们追求的另一个目标。然而,房车又是奢侈、豪华的代名词,普通人跟本无法企及。目前,国内房车改装行业已注意到这个现象,正在努力改变,最典型和成功的案列是利用长城皮卡车改装房车。然而,皮卡车作为改装平台,虽然价格较为低廉适宜,但不具备改装房车的先决条件-车厢。为了满足房车有足够大的空间,改装企业不得不对皮卡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以至于整个外形都变得面目全非,给人的感觉除了笨重、就是张扬。这样的房车虽然能满足人们自驾游的需要,但利用率较低,主要缺点在于外形张扬怪异,不方便人们轻车简从进行各种商务活动和上下班使用,同时价格仍然偏高(约30万左右),一般人还是难于接受。实际上房车改装的主要问题在于,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的休息睡眠空间。因此,车厢越大越好改装,就像装潢房子一样。反之,则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目前房车不能有效折叠、结构过于笨重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载折叠房。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车载折叠房,包括一个由前后左右四个竖直边框组成的框架以及折叠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设在框架上的一对前、后墙板、一对左、右墙板和安装在前后左右边框上的八个滑撑轨道、八个撑杆、八个推拉杆和八个滑块以及四个水平安装在框架四个边框上的折叠电动推杆;前、后墙板以及左、右墙板分别通过合页铰接在框架四个边框上沿,其中每个墙板均对应两个撑杆、两个滑撑轨道以及两个推拉杆,每对前、后墙板以及每对左、右墙板各对应一对折叠电动推杆;所述八个滑撑轨道两两成对安装在框架的四个边框上,其中前、后墙板的滑撑轨道安装在前后边框内侧,左、右墙板的滑撑轨道安装在框架左右边框外侧,每一对滑撑轨道呈左右对称设置且均与一个折叠电动推杆相配合;所述折叠电动推杆的两端均设有活动端,每个活动端均与一个推拉杆连接;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与折叠电动推杆活动端固接,推拉杆的另一端与对应滑撑轨道上的滑块相连接;所述每个墙板的两侧端中部均与一个撑杆铰接,撑杆的另一端与对应滑块铰接;所述前、后墙板与左、右墙板上下交错叠放;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分别竖直设置在框架前后边框外侧中部的一对通过升降推杆电机驱动的升降电动推杆以及一个位于左、右墙体以及前、后墙体上方的顶盖;顶盖的前后两端各水平设有一对能滑动的第一滑轨和第一滑板;框架前后端外侧面也各设有一对能滑动的第二滑轨和第二滑板;所述每对第二滑轨左右对称斜向设在框架前后两端的两侧;位于同侧的顶盖外侧面以及框架外侧面之间还连接有一套升降支撑杆;所述升降支撑杆由一对相互交叉且中心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支撑杆组成;所述每个支撑杆的一端与顶盖上一端的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板相铰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框架外侧面另一端的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板相铰接;还包括分别连接在两对第二滑板之间的两组升降提拉杆,所述每组升降提拉杆包括一个水平杆以及一对铰接在水平杆两端的辅助杆;所述两个辅助杆分别与两个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板铰接;所述每个升降电动推杆均通过伸缩端和与其对应的水平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顶盖与前、后墙体以及左、右墙体相配合形成一个箱式空间。本技术需要打开时,先同步启动升降推杆电机,升降推杆电机驱动前后两个升降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向上运动,升降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带动升降提拉杆向上运动,升降提拉杆的水平杆向上运动时,两端铰接的辅助杆绕铰接点转动,同时带动两个第二滑板相向运动,相向运动的第二滑板带动铰接在其上的升降支撑杆运动,相互交叉的升降支撑杆在运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滑板相向滑动,升降支撑杆逐渐呈“X”型将顶盖升起;然后启动与左、右墙体相配合的折叠推杆电机以驱动左右折叠电动推杆动作,并通过与墙板铰接的撑杆以及与边框相连接的合页转动,打开左右墙板;最后启动如后折置推杆电机以驱动如后折叠电动推杆,其动作方式同左右墙板类似。这样就可将前、后墙体和左、右墙体由水平状态推动至垂直状态;顶盖升起的高度与前、后墙体以及左、右墙体的尺寸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箱式房屋,车内人员可通过车顶天窗进入折叠房内休息;前、后墙体与左、右墙体相互交错是指在折叠状态下,前、后墙体在下,左、右墙体在上,相互之间不会造成干涉。需要折叠时,按照与前述相反的动作,依次先折叠前、后墙体,而后再折叠左、右墙体,最后降下顶盖就可以了。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升降机构与折叠机构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总开关以及六个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一个外壳,其壳内中部设有一对导电支架,导电支架上均开有孔;导电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导电卡子;还包括一个绝缘翘翘板,绝缘翘翘板的上表面的一端设有一个其上开有孔的背鳍,绝缘翘翘板的下表面平行镶嵌有一对导电条,导电条的中部均设有销孔;所述每个导电支架均连接有主线接线柱;每个导电卡子均连接有支线接线柱;所述绝缘翘翘板通过导电条设在导电支架上;导电条、导电支架和主线接线柱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通路;导电条上的销孔与导电支架上的孔之间设有销轴;所述导电条的两端与下方的两对导电卡子对应设置;控制开关上位于背鳍一端的支线接线柱为前支线接线柱,另一组支线接线柱为后支线接线柱;所述总开关为双向开关,总开关的上方触点与第一控制开关主线接线柱连接;第一控制开关的后支线接线柱与第二控制开关的主线接线柱连接,第二控制开关的后支线接线柱与第三控制开关的主线接线柱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前支线接线柱连接有相互并联的两个升降推杆电机;位于框架前后两端外侧的折叠推杆电机为第一、第二折叠推杆电机,位于框架左右内两侧的折叠推杆电机为第三、第四折叠推杆电机;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前支线接线柱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一折叠推杆电机和第二折叠推杆电机;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前支线接线柱连接有相互并联的第三折叠推杆电机和第四折叠推杆电机;第四控制开关的主线接线柱与第五控制开关的前支线接线柱相连接;第五控制开关的主线接线柱与第六控制开关的前支线接线柱相连接;第四控制开关的后支线接线柱分别与两个升降推杆电机相连接,第五控制开关的后支线接线柱分别与第一、第二折叠推杆电机相连接;第六控制开关的后支线接线柱分别与第三、第四折叠推杆电机相连接;所述总开关的下方触点与第六控制开关的主线接线柱相连接;所述第一、第四控制开关设在框架的外侧面上,并与升降电动推杆相对应;所述第二、第五控制开关设在框架左或右内侧并与左、右墙板相对应,第三、第六控制开关设在框架前或后内侧,并与前、后墙板相对应;升降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设有一个提板,所述提板包括上下两个水平段以及连接两个水平段的竖直段;两个水平段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上水平段与升降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竖直段设有螺孔,用于安装固定升降提拉杆的水平杆,下水平段上开有孔,用于连接链条;所述第二、第三、第五、第六控制开关和与其对应的墙板通过链条相连接;所述链条设在提板下水平段上的孔与背鳍上的孔之间;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控制开关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折叠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前后左右四个竖直边框组成的框架(31)以及折叠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设在框架(31)上的一对前、后墙板(2)、一对左、右墙板(15)和安装在前后左右边框上的八个滑撑轨道(14)、八个撑杆(16)、八个推拉杆(17)和八个滑块(18)以及四个水平安装在框架(31)四个边框上的折叠电动推杆(19);前、后墙板(2)以及左、右墙板(15)分别通过合页(32)铰接在框架(31)四个边框上沿,其中每个墙板均对应两个撑杆(16)、两个滑撑轨道(14)以及两个推拉杆(17),每对前、后墙板(2)以及每对左、右墙板(15)各对应一对折叠电动推杆;所述八个滑撑轨道(14)两两成对安装在框架(31)的四个边框上,其中前、后墙板(2)的滑撑轨道(14)安装在框架(31)前后边框内侧,左、右墙板(15)的滑撑轨道(14)安装在框架(31)左右边框外侧,每一对滑撑轨道(14)呈左右对称设置且均与一个折叠电动推杆(19)相配合;所述折叠电动推杆(19)的两端均设有活动端,每个活动端均与一个推拉杆(17)连接;所述推拉杆(17)的一端与折叠电动推杆(19)活动端固接,推拉杆(17)的另一端与对应滑撑轨道(14)上的滑块(18)相连接;所述每个墙板的两侧端中部均与一个撑杆(16)铰接,撑杆(16)的另一端与对应滑块(18)铰接;所述前、后墙板(2)与左、右墙板(15)上下交错叠放;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分别竖直设置在框架(31)前后边框外侧中部的一对通过升降推杆电机驱动的升降电动推杆(12)以及一个位于左、右墙体(2)以及前、后墙体(15)上方的顶盖(1);顶盖(1)的前后两端各水平设有一对能滑动的第一滑轨(6)和第一滑板(5);框架(31)前后端外侧面也各设有一对能滑动的第二滑轨(7)和第二滑板(8);所述每对第二滑轨(7)左右对称斜向设在框架(31)前后两端的两侧;位于同侧的顶盖(1)外侧面以及框架(31)外侧面之间还连接有一套升降支撑杆(4);所述升降支撑杆(4)由一对相互交叉且中心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支撑杆组成;所述每个支撑杆的一端与顶盖(1)上一端的第一滑轨(6)上的第一滑板(5)相铰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框架(31)外侧面另一端的第二滑轨(7)上的第二滑板(8)相铰接;还包括分别连接在两对第二滑板(8)之间的两组升降提拉杆(9),所述每组升降提拉杆(9)包括一个水平杆以及一对铰接在水平杆两端的辅助杆;所述两个辅助杆分别与两个第二滑轨(7)上的第二滑板(8)铰接;所述每个升降电动推杆(12)均通过伸缩端和与其对应的水平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顶盖(1)与前、后墙体(2)以及左、右墙体(15)相配合形成一个箱式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折叠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前后左右四个竖直边框组成的框架(31)以及折叠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设在框架(31)上的一对前、后墙板(2)、一对左、右墙板(15)和安装在前后左右边框上的八个滑撑轨道(14)、八个撑杆(16)、八个推拉杆(17)和八个滑块(18)以及四个水平安装在框架(31)四个边框上的折叠电动推杆(19);前、后墙板(2)以及左、右墙板(15)分别通过合页(32)铰接在框架(31)四个边框上沿,其中每个墙板均对应两个撑杆(16)、两个滑撑轨道(14)以及两个推拉杆(17),每对前、后墙板(2)以及每对左、右墙板(15)各对应一对折叠电动推杆;所述八个滑撑轨道(14)两两成对安装在框架(31)的四个边框上,其中前、后墙板(2)的滑撑轨道(14)安装在框架(31)前后边框内侧,左、右墙板(15)的滑撑轨道(14)安装在框架(31)左右边框外侧,每一对滑撑轨道(14)呈左右对称设置且均与一个折叠电动推杆(19)相配合;所述折叠电动推杆(19)的两端均设有活动端,每个活动端均与一个推拉杆(17)连接;所述推拉杆(17)的一端与折叠电动推杆(19)活动端固接,推拉杆(17)的另一端与对应滑撑轨道(14)上的滑块(18)相连接;所述每个墙板的两侧端中部均与一个撑杆(16)铰接,撑杆(16)的另一端与对应滑块(18)铰接;所述前、后墙板(2)与左、右墙板(15)上下交错叠放;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分别竖直设置在框架(3 1)前后边框外侧中部的一对通过升降推杆电机驱动的升降电动推杆(12)以及一个位于左、右墙体(2)以及前、后墙体(15)上方的顶盖(I);顶盖(I)的前后两端各水平设有一对能滑动的第一滑轨(6)和第一滑板(5);框架(31)前后端外侧面也各设有一对能滑动的第二滑轨(7)和第二滑板(8);所述每对第二滑轨(7)左右对称斜向设在框架(31)前后两端的两侧;位于同侧的顶盖(I)外侧面以及框架(31)外侧面之间还连接有一套升降支撑杆(4);所述升降支撑杆(4)由一对相互交叉且中心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支撑杆组成;所述每个支撑杆的一端与顶盖(I)上一端的第一滑轨(6)上的第一滑板(5)相铰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框架(31)外侧面另一端的第二滑轨(7)上的第二滑板(8)相铰接;还包括分别连接在两对第二滑板(8 )之间的两组升降提拉杆(9 ),所述每组升降提拉杆(9 )包括一个水平杆以及一对铰接在水平杆两端的辅助杆;所述两个辅助杆分别与两个第二滑轨(7)上的第二滑板(8)铰接;所述每个升降电动推杆(12)均通过伸缩端和与其对应的水平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顶盖(I)与前、后墙体(2)以及左、右墙体(15)相配合形成一个箱式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折叠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升降机构与折叠机构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总开关(21)以及六个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一个外壳(22),其壳内中部设有一对导电支架(26),导电支架(26)上均开有孔;导电支架(2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导电卡子(27);还包括一个绝缘翘翘板(25),绝缘翘翘板(25)的上表面的一端设有一个其上开有孔的背鳍(24),绝缘翘翘板(25)的下表面平行镶嵌有一对导电条(23 ),导电条(23 )的中部均设有销孔;所述每个导电支架(26 )均连接有主线接线柱(29);每个导电卡子(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王文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