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育高产、超高产多抗小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17446 阅读:4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选育高产超高产多抗小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抗病、高产的改良矮败小麦群体A为母本,以03-50618为父本杂交,后以03-50618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3代,选回交之后矮败小麦中的可育株采用改进的改良系谱法连续多代自交选择,直至筛选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小麦新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小麦丰产和高产品种存在的倒伏、适应性差、抗病性差等限制产量的技术瓶颈,通过亲本筛选创制,对矮败群体不断进行改良,杂交重组优异基因、丰富遗传基础,提供了选育高产超高产多抗小麦的新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育种技术,具体是一种选育高产超高产多抗小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黄淮冬麦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仅黄淮麦区小麦面积就占全国小麦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全国总产的45%以上。小麦是河南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作为第一种麦大省,常年播种面积为750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麦播面积的1/5,育种目标主要应选育丰产、稳产、优质的小麦品种。要求根系发达,耐旱力好,抗冬季严寒,越冬性好,并且抗倒春寒。本省虽属条锈病偶发区,但遇春雨较多气候适宜,而南部麦区又有菌源时,种植感病品种就成灾,因此,抗条锈病也就列为主要育种目标。抗白粉病、雪霉叶枯病、纹枯病应作为水浇地品种的重要育种目标。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土地面积持续减少,小麦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要满足小麦消费不断增长的需求,必须提高小麦产量,而小麦产量的提高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选育高产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据统计,新品种对小麦产量增产的贡献率在30.9%,年均贡献率在I %左右,每次小麦新品种更替都会提闻单10%左右。因此,培育和推广闻广小麦新品种,大面积提高小麦单产水平,对稳定全国小麦总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选育高产超高产多抗小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抗病、高产的改良矮败小麦群体A为母本,以03‑50618为父本杂交,后以03‑50618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3代,选回交之后矮败小麦中的可育株采用改进的改良系谱法连续多代自交选择,直至筛选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小麦新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选育高产超高产多抗小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以抗病、高产的改良矮败小麦群体A为母本,以03-50618为父本杂交,后以03-50618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3代,选回交之后矮败小麦中的可育株采用改进的改良系谱法连续多代自交选择,直至筛选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小麦新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高产的改良矮败小麦群体A是由50个黄淮亲本资源连续导入矮败小麦所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合育种目标为符合如下a)-d)中的一种或几种: a)产量稳定在亩产500公斤(含)以上; b)对黄淮冬麦区主要病害以及主要自然灾害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c)抗倒伏性高于周麦18号或04中36的小麦; d)耐逆性高于周麦18号或04中36的小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所述黄淮冬麦区主要病害为小麦白粉病、小麦条锈病、小麦叶锈病、小麦叶枯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中的一种或几种;主要自然灾害为寒、旱、后期干热风中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素红李伟杨兆生刘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