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头盒,包括进线口、出线口和用于连接所述进线口和所述出线口的筒体,所述进线口为椭圆形,所述出线口为圆形,椭圆形的所述进线口的长轴大于所述出线口的直径。由于进线口为椭圆形,加快了触头盒的内部热对流,改善了触头盒的散热性能,增加了触头盒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开关设备的运行安全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触头盒,包括进线口、出线口和用于连接所述进线口和所述出线口的筒体,所述进线口为椭圆形,所述出线口为圆形,椭圆形的所述进线口的长轴大于所述出线口的直径。由于进线口为椭圆形,加快了触头盒的内部热对流,改善了触头盒的散热性能,增加了触头盒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开关设备的运行安全性。【专利说明】一种触头盒
本技术涉及电力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空气绝缘开关设备上的触头盒。
技术介绍
触头盒作为空气绝缘开关设备中常见的绝缘部件,其功能是给断路器动触头和母线静触头连接处提供绝缘保护以及为母线静触头提供支撑。由于触头盒内的动静触头为滑动连接,连接电阻大,发热量大,现有触头盒普遍存在散热性能较差的问题,容易造成触头盒内部热积累,造成触头盒温度高,减少了触头盒的使用寿命,影响开关设备的运行安全。尤其是,对于开关设备的主回路,由于现有触头盒容易热积累,而主回路的连接又为滑动连接,因此触头盒内的主回路连接处温升容易接近极限,降低开关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散热性能较好的触头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性能较好的触头盒。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触头盒,包括进线口、出线口和用于连接所述进线口和所述出线口的筒体,所述进线口为椭圆形,所述出线口为圆形,椭圆形的所述进线口的长轴大于所述出线口的直径。优选地,椭圆形的所述进线口的长轴沿竖直方向,短轴沿水平方向。优选地,所述进线口的短轴侧有爬电槽。优选地,所述筒体的上表面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优选地,所述筒体的上表面有第一爬电墙,所述第一爬电墙为沿所述筒体外表面的板状部件,所述第一爬电墙与所述筒体之间留有空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爬电墙位于所述进线口侧或所述出线口侧。优选地,所述出线口的下缘沿轴线方向延伸出半筒状的第二爬电墙。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内壁面与所述出线口的连接处有多个第一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外壁面与所述进线口的连接处有多个第二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出线口的凸缘上有多个静触头安装孔。优选地,所述筒体从所述进线口平滑过渡到所述出线口。优选地,所述爬电槽的背面有用于连接开关设备壳体的嵌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进线口为椭圆形,加快了触头盒的内部热对流,改进改善了触头盒的散热性能,增加了触头盒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开关设备的运行安全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头盒的立体图;图2是图1背面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头盒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头盒的进线口侧的正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触头盒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触头盒的立体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进线口2-出线口3-筒体11-爬电槽12-嵌件21-第二爬电墙22-静触头安装孔31-第一爬电墙32-散热孔33-第一加强筋 34-第二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头盒的立体图。触头盒包括进线口1、出线口 2和用于连接进线口 I和出线口 2的筒体3,进线口 I为椭圆形,出线口 2为圆形,椭圆形的进线口 I的长轴大于出线口 2的直径。本实施例中,长轴沿Y方向设置,如图4所示,长轴位于直线LI上。筒体3形成类似于锥形筒的结构,进线口 I的开口较大,出线口 2的开口较小。由于进线口为椭圆形,加快了触头盒的内部热对流,改善了触头盒的散热性能,增加了触头盒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开关设备的运行安全性。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筒体3从进线口 I平滑过渡到出线口 2,筒体3的曲率连续变化过渡。由于筒体平滑过渡,筒体具有更大的反射角,有利于热辐射。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椭圆形的进线口 I的长轴沿竖直方向,短轴沿水平方向。图中X指代水平方向,Y指代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是指触头盒安装在开关设备后的方位。如图4所示,短轴位于直线L2上。由于大部分对流气体向上流动,长轴沿竖直方向,使对流更加顺畅,加快触头盒内部散热。另外,短轴沿水平方向,缩短了触头盒与开关设备其他部件之间的相间距,使开关设备的布置更紧凑。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进线口 I的短轴侧有爬电槽11,爬电槽11可与进线口 I的凸缘一体成型。由于进线口 I水平方向的距离较短,爬电槽11形成在进线口 I的短轴两侦牝有利于增加水平方向的爬电距离,提高绝缘性能。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因此,增加了爬电距离,有利于提闻绝缘性能。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爬电槽11的背面有用于连接开关设备壳体的嵌件12,利于开关设备中触头盒的安装布置。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筒体3的上表面有第一爬电墙31,第一爬电墙31为沿筒体3外表面的板状部件,第一爬电墙31与筒体3之间留有空隙。第一爬电墙31可以为板状部件弯折后沿筒体3的上表面布置。由于第一爬电墙31与筒体3之间留有空隙,增加了触头盒在X和Y方向上的爬电距离,提高了绝缘性能。间隙越大,爬电距离也越大。本实施例中,第一爬电墙31位于进线口 I侦彳。具体地,第一爬电墙31的一侧边与进线口 I紧贴,另一侧边位于筒体3的上方。较佳地,如图5所示,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触头盒的立体图。第一爬电墙31位于出线口 2侧。具体地,第一爬电墙31的一侧边靠近出线口 2,另一侧边位于筒体3的上方。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出线口 2的下缘沿轴线方向延伸出半筒状的第二爬电墙21。第二爬电墙21用于增加触头盒沿轴向方向的爬电距离。所谓的轴线方向是指垂直与正圆形的出线口 2的圆心的直线。较佳地,爬电槽11、第一爬电墙31和第二爬电墙21根据触头盒的绝缘性能的需要,可以任意组合,可以同时具有三者,也可以只有其中任意一个或两个。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筒体3的内壁面与出线口 2的连接处有多个第一加强筋33,增强了触头盒作为电气支撑件的动稳定和热稳定性能。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筒体3的外壁面与进线口 I的连接处有多个第二加强筋34,同样能够起到增强触头盒的动稳定和热稳定性能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线口 2的凸缘上有多个静触头安装孔22,用于与母线静触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如图1-2所示,筒体3的上表面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32。散热孔32采用单侧设置,并且位于筒体3的上表面,进一步提高触头盒的散热性能,提高开关柜运行安全性。较佳地,如图6所示,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触头盒的立体图。当带有椭圆形的进线口 I的触头盒满足了散热性能时,也可以不设置散热孔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触头盒,包括进线口(I)、出线口(2)和用于连接所述进线口(I)和所述出线口(2)的筒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口( I)为椭圆形,所述出线口( 2)为圆形,椭圆形的所述进线口(I)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头盒,包括进线口(1)、出线口(2)和用于连接所述进线口(1)和所述出线口(2)的筒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口(1)为椭圆形,所述出线口(2)为圆形,椭圆形的所述进线口(1)的长轴大于所述出线口(2)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长洲,黄立群,王德龙,
申请(专利权)人:ABB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瑞士;CH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