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及其串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557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及其串联结构,所述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具有阀体,阀体上沿轴向设有同轴并相背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用隔墙分隔开,而且阀体上在隔墙两侧沿径向设有两个平行的连接管,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另一个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至少两个所述连接件可形成串联结构,使在后的连接件的进水口与在前的连接件的出水口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件,可以简单的将双内管集热管串联起来,实现串联加热使用,使集热管的集热效率和换热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解决了普通双层同轴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无法串联使用的问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及其串联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玻璃热管太阳能集热管连接件,特别是用于全玻璃热管太阳能集热管串联使用的一种管件,属于太阳能热利用领域。
技术介绍
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一般以双层同轴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为主,此类集热管为典型的杜瓦瓶结构。当采用双层同轴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组装成联集管集热器时,集热管中的热水只能通过对流方式实现管内热水和联箱内冷水换热,导致换热效率低下,集热效率低。为此,市场上高端产品中采用金属热管集热器,以解决上述问题,但该类集热器成本奇高而无法大面积推广,实现产业化。基于上述因素,通过设计双内管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通过连接管件将集热管之间的双内管串联连接起来,可以实现集热管之间的串联使用。这就要求专利技术一种能够将双内管集热管串联起来使用的连接管件,该管件要求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便于安装等特点,以保证该管件能够实现产业化应用。但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这样的连接件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双层同轴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无法串联使用的问题,本技术的设计目的为:采用双内管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作为集热管元件,设计开发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及其串联结构,实现双内管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的串联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具有阀体,其特征在于:阀体上沿轴向设有同轴并相背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用隔墙分隔开,而且阀体上在隔墙两侧沿径向设有两个平行的连接管,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另一个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的外径与所述出水口的内径相匹配,并在所述进水口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密封沟槽。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的内径与所述出水口的外径相匹配,并在所述出水口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密封沟槽。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每根连接管的端口外侧设有密封槽。在较佳的实施例中:两个连接管的轴线间距不小于IOmm并不大于200mm。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的串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两个上述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在后的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的进水口上套上密封圈,插入在前的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的出水口中形成密封连接,所有的连接管保持平行。所述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的进水口的外径与所述出水口的内径相匹配,并在所述进水口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密封沟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的串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两个上述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在前的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的出水口上套上密封圈,插入在后的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的进水口中形成密封连接,所有的连接管保持平行。所述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进水口的内径与所述出水口的外径相匹配,并在所述出水口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密封沟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具有阀体,其特征在于:阀体上沿轴向设有同轴并相背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用至少两个隔墙分隔开,而且阀体上在每个隔墙两侧沿径向设有两个连接管,所有的连接管相互平行,其中,与所述进水口相邻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与所述出水口相邻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位于两个隔墙之间的两个所述连接管通过阀体内的空腔相互连通。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同一个隔墙两侧的两个连接管的轴线间距不小于IOmm并不大于200_。由此可见,本技术提供的连接件,可以简单的将双内管集热管串联起来,实现串联加热使用,使集热管的集热效率和换热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解决了普通双层同轴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无法串联使用的问题。该连接件为整体式设计,创意独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便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单件连接件的结构图;图2是单件连接件的侧视图;图3是多组连接件的组装剖视图;图4是一体式连接件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水口 ;2密封沟槽;3阀体;4出水口 ;5、6连接管;7密封槽;8隔墙;9空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为单件的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具有阀体3,阀体3上沿轴向设有同轴并相背的进水口 I与出水口 4,所述进水口 I与出水口 4之间用隔墙8分隔开,而且阀体3上在隔墙8两侧沿径向设有两个平行的连接管5、6,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5与所述进水口I相连通,另一个所述连接管6与所述出水口 4相连通;本技术使用时,将所述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的两个连接管5、6直接插入到集热管的两个开口内管,即可实现可靠连接。此时,冷水从连接件进水口 I进,流经集热管后,再从连接件出水口 4流出,实现双内管集热管的串联使用。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为两个以上的集热管连接件组合使用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 I的外径与所述出水口 4的内径相匹配,并在所述进水口 I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密封沟槽2 (—般为2?3个),当如图3所示,两个甚至更多个所述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相互串联的时候,在后的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的进水口 I上套上密封圈(未予图示),再插入在前的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的出水口 4中形成密封连接,并使所有的连接管5、6保持平行,即完成串联。其中,所述出水口 4为光孔设计,且所述出水口 4的内径不小于所述进水口 I的外径,以便于两者紧配合连接,实现可靠连接和密封。本技术使用时,将每个所述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的两个连接管5、6直接插入到集热管的两个开口内管,然后将两个以上的连接件串联起来,即可实现可靠连接。此时,冷水从第一个连接件进水口 I进,流经两个集热管后,再从第一个连接件出水口 4进入下一支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并依此流过串联的连接件和集热管,实现连接件的串联使用。实施例3如图4所示,为一体式多支集热管连接组件。其中,阀体3上沿轴向设有同轴并相背的进水口 I与出水口 4,所述进水口 I与出水口 4之间用至少两个隔墙8分隔开,而且阀体3上在每个隔墙8两侧沿径向设有两个连接管5、6,所有的连接管5、6相互平行,其中,与所述进水口 I相邻的所述连接管5与所述进水口 I相连通,与所述出水口 4相邻的所述连接管6与所述出水口 4相连通,位于两个隔墙8之间的两个所述连接管5、6通过阀体3内的空腔9相互连通。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相比,由于是一个整体结构,能够大幅度的降低生产、安装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了安装、使用的可靠性。只需将集热管依次插入连接管5、6即可实现多支集热管的串联使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材料,优选以铜或塑料为材质,同一个隔墙8两侧的两个连接管5、6的轴线间距不小于IOmm并不大于200mm。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进水口 I与出水口 4的结构互换,即,使进水口 I的内径与出水口 4的外径相匹配。上述实施例中,每根连接管5、6的端口外侧设有密封槽7。由此可见,本技术提供的连接件,可以简单的将双内管集热管串联起来,实现串联加热使用,使集热管的集热效率和换热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解决了普通双层同轴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无法串联使用的问题。该连接件为整体式设计,创意独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便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具有阀体,其特征在于:阀体上沿轴向设有同轴并相背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用隔墙分隔开,而且阀体上在隔墙两侧沿径向设有两个平行的连接管,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另一个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具有阀体,其特征在于:阀体上沿轴向设有同轴并相背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用隔墙分隔开,而且阀体上在隔墙两侧沿径向设有两个平行的连接管,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另一个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的外径与所述出水口的内径相匹配,并在所述进水口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密封沟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的内径与所述出水口的外径相匹配,并在所述出水口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密封沟槽。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每根连接管的端口外侧设有密封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两个连接管的轴线间距不小于IOmm并不大于200mm。6.一种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的串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彬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光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