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鱼粉蒸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1362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上鱼粉蒸煮装置,涉及一种蒸煮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装置生产成本高,热交换效率低的问题。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供气装置、加热壳体与抽水装置,加热壳体的右上方和左下方分别设置有加料口和出料口,其中,加热壳体分为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加热夹层,内壳体上设置有空心螺杆,空心螺杆上设置有内部为空腔的螺杆叶片,空心螺杆与螺杆叶片的空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杆叶片及加热壳体的内壁与鱼粉的充分热交换,使得鱼粉快速加热,达到蒸煮的目的。(*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上鱼粉蒸煮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煮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船上鱼粉蒸煮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国内的一些大型加工渔船都会把一些利用价值不高的鱼做成鱼粉,在鱼粉的制作过程中,都会有一个蒸煮的过程,以便把生鱼粉煮熟后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现国内的蒸煮装置有使用燃油加热的,也有利用螺杆加热的,但螺杆的叶片内部没有空腔,螺杆叶片内没有蒸汽,热交换的效果不好。因此,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创新的提出一种有效的措施,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船上鱼粉蒸煮装置,使其通过螺杆叶片及加热壳体的内壁与鱼粉的充分热交换,使得鱼粉快速加热,达到蒸煮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船上鱼粉蒸煮装置,包括供气装置、加热壳体与抽水装置,所述加热壳体的右上方和左下方分别设置有加料口和出料口,其中,所述加热壳体分为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加热夹层,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空心螺杆,所述空心螺杆上设置有内部为空腔的螺杆叶片,所述空心螺杆与所述螺杆叶片的空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供气装置包括万向节供气结构、供气主管与供气支管,所述供气主管设置在所述空心螺杆内部并且与所述万向节供气结构连通,所述供气支管分布在所述供气主管上并且与其相连通。优选的,所述供气支管包括设置在其上部的紫铜管和设置在其下部的套管,所述紫铜管和所述套管通过异形螺母连接。优选的,所述抽水装置包括抽水管和万向节抽水结构,所述抽水管一端与所述空心螺杆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节抽水结构连通。优选的,所述空心螺杆的两个端面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中心处分别安装有所述供气主管和所述抽水管。优选的,所述空心螺杆靠近所述出料口位置处安装有扫料板,所述空心螺杆能够转动。优选的,所述加热壳体通过安装在其内部的隔离板分为三个独立的加热部分,以便独立供气,当蒸煮的鱼粉量不大时,可以选择性地供气,使所述加热壳体部分加热,以节约能量;所述加热壳体的外层分别与进气管A、进气管B、出水口、排气管A与排气管B相连通。优选的,所述进气管A、所述进气管B、所述出水口、所述排气管A与所述排气管B的数量均为至少三个。所述加热壳体左上端设置有观察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具有日处理量大,热交换快等优点;2、本技术利用船上主机的废气过滤产生的蒸汽作为热源,节能环保,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出口部分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万向节抽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异形螺母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万向节供气结构2-供气主管3-扫料板4-观察孔5-定位板6-螺杆叶片7-供气支管8-加料口9-抽水管10-万向节抽水结构 11-出料口12-螺杆进气孔13-螺杆出水孔22-进气管A23-隔离板24-进气管B25-排气管A26-排气管B27-加热壳体31-空心螺杆 32-异形螺母33-紫铜管34-套管41-螺杆内空腔42-水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供气装置、加热壳体27与抽水装置,加热壳体27的右上方和左下方分别设置有加料口 8和出料口 11,其中,加热壳体27分为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加热夹层,内壳体上设置有空心螺杆31,空心螺杆31上设置有内部为空腔的螺杆叶片6,空心螺杆31与螺杆叶片6的空腔相连通,通过船上主机的废气锅炉产生的蒸汽对所述螺杆叶片6及所述加热壳体27加热后,利用螺杆叶片6及加热夹层的热量对鱼粉进行加热。供气装置包括万向节供气结构1、供气主管2与供气支管7,供气主管2设置在空心螺杆31内部并且与万向节供气结构I连通,供气支管7分布在供气主管2上并且与其相连通,废气锅炉产生的蒸汽通过供气主管2及供气支管7对螺杆叶片6进行加热,蒸汽的温度为1650C ο供气支管7包括设置在其上部的紫铜管33和设置在其下部的套管34,紫铜管33和套管34通过异形螺母32连接,解决了紫铜管33与套管34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问题。抽水装置包括抽水管9和万向节抽水结构10,抽水管9 一端与空心螺杆31连通,另一端与万向节抽水结构10连通,抽水管9和万向节抽水结构10将空心螺杆31内部热交换后形成的水抽掉排出。空心螺杆31的两个端面连接有定位板5,定位板5的中心处分别安装有供气主管2和抽水管9,定位板5能够封存空心螺杆31内部的水,方便万向节抽水结构10把水抽掉排出,空心螺杆31上设置有螺杆进气孔12和螺杆出水孔13,供气支管7从螺杆进气孔12给螺杆叶片6供气,经热交换后的水从螺杆出水孔13流到空心螺杆31的中间空心部位,通过万向节抽水结构10抽出。空心螺杆31靠近出料口 11位置处安装有扫料板5,空心螺杆31能够转动,并且空心螺杆31的转速是可调的,保证鱼粉缓慢均匀地从加料口 8往出料口 11方向运动,通过扫料板3的特殊设计,使加热后的鱼粉能够快速地从出料口 11出料。加热壳体27通过安装在其内部的隔离板23分为三个独立的加热部分,以便独立供气,当蒸煮的鱼粉量不大时,可以选择性地供气,使加热壳体27部分加热,以节约能量;加热壳体27的外层分别与三个进气管A22、三个进气管B24、三个出水口、三个排气管A25与三个排气管B26相连通,废气锅炉产生的蒸汽通过进气管A22和进气管B24对鱼粉加热,热交换后的蒸汽及水通过排气管A25、排气管B26与出水口排出,加热壳体27左上端设置有观察窗4。工作时,鱼粉从加料口 8加入,根据鱼粉的数量调节空心螺杆31的转速及加热壳体27加热的部位,加热壳体27分为三部分,可以加热1/3壳体,可以加热2/3壳体及加热全部壳体,使鱼粉熟透且不浪费蒸汽,鱼粉通过空心螺杆31的输送缓慢匀速地向出料口 11运动,同时与螺杆叶片6的内壁及加热壳体27的内壁进行热交换,螺杆叶片6的蒸汽经过热交换后变成水及部分水汽,通过空心螺杆31的螺杆出水孔13积聚在空心螺杆31的中间空心位置,通过通过万向节抽水结构10抽出,万向节抽水结构10具有自吸功能。加热壳体27内流动的蒸汽通过进气管B24进入,热交换后的水及水汽通过出水口流出,煮熟的鱼粉从出料口 11挤出。当鱼粉的温度过低时,采用强制蒸煮的方法,蒸汽从进气管A22进入,直接与鱼粉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水及水汽从排气管A25及排气管B26流出。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上鱼粉蒸煮装置,包括供气装置、加热壳体与抽水装置,所述加热壳体的右上方和左下方分别设置有加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壳体分为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加热夹层,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空心螺杆,所述空心螺杆上设置有内部为空腔的螺杆叶片,所述空心螺杆与所述螺杆叶片的空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上鱼粉蒸煮装置,包括供气装置、加热壳体与抽水装置,所述加热壳体的右上方和左下方分别设置有加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壳体分为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加热夹层,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空心螺杆,所述空心螺杆上设置有内部为空腔的螺杆叶片,所述空心螺杆与所述螺杆叶片的空腔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上鱼粉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包括万向节供气结构、供气主管与供气支管,所述供气主管设置在所述空心螺杆内部并且与所述万向节供气结构连通,所述供气支管分布在所述供气主管上并且与其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上鱼粉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支管包括设置在其上部的紫铜管和设置在其下部的套管,所述紫铜管和所述套管通过异形螺母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上鱼粉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装置包括抽水管和万向节抽水结构,所述抽水管一端与所述空心螺杆连通,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瀚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