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093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4:07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复数个第一端子、复数个第二端子以及壳体。复数个第一端子装设于连接器本体之座体,而复数个第二端子嵌埋于座体。壳体系由底壁、两侧壁以及顶壁组成,并界定出一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容置空间。顶壁及底壁形成有复数个第一弹片,顶壁邻近第二开口之位置形成有第二弹片,并且在底壁邻近第二开口的位置形成有第三弹片;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以及第三弹片可在一连接器插头插接于本创作之电连接器时,使该电连接器触碰该连接器插头的铁壳,增加本创作与连接器插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连接器插头运作时产生电磁波干扰周边电子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复数个第一端子、复数个第二端子以及壳体。复数个第一端子装设于连接器本体之座体,而复数个第二端子嵌埋于座体。壳体系由底壁、两侧壁以及顶壁组成,并界定出一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容置空间。顶壁及底壁形成有复数个第一弹片,顶壁邻近第二开口之位置形成有第二弹片,并且在底壁邻近第二开口的位置形成有第三弹片;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以及第三弹片可在一连接器插头插接于本创作之电连接器时,使该电连接器触碰该连接器插头的铁壳,增加本创作与连接器插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连接器插头运作时产生电磁波干扰周边电子产品。【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本创作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之设计,特别涉及一种用以防止电磁波干扰周边电子产品之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应运消费者的需求而多元化,例如: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型电脑等等。现代人的生活皆以行动生活为主,因此,现在的电子产品在设计上,必须要尽可能的将电子产品的体积缩小,以方便使用者携带。除此之外,虽然智慧型手机或是平板电脑的使用率相当普及,但是,由于设计者对于智慧型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设计方向是以娱乐为主,因此,在携带式电子产品上,仍然以笔记型电脑方能提供使用者较完整的使用功能。在笔记型电脑的结构设计上,大多都是将复数个USB连接器相邻设置于电路板上,以提供使用者插接各种周边电子产品。然而,复数个USB连接器相邻设置于电路板,虽然提供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方便性,却也经常造成插接于USB连接器的电子产品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电磁波,而影响相邻的周边产品的运作效能。因此,如何能够克服习知技术中,因为USB连接器相邻设置,造成电子产品运作时产生的电磁波影响其他电子产品运作效能的问题实已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目的即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增加电连接器之壳体之表面之弹片数量,以增加壳体以及连接器插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连接器插头产生的电磁波对周边产品的干扰。本创作所提供之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复数个第一端子、复数个第二端子以及壳体。连接器本体包含座体以及从该座体所延伸之舌片,且该连接器本体形成有复数个从该座体延伸至该舌片之沟槽;复数个第一端子分别装设于各该沟槽,且各该第一端子之一端系外露于该座体;复数个第二端子嵌埋于该座体,且各该第二端子之一端部系外露于该座体;壳体,系由一底壁、二由该底壁两侧向同一方向延伸之侧壁及一连接各该侧壁且与该底壁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之顶壁组成,该壳体系界定与该容置空间相通之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该顶壁与该底壁邻近于该第一开口处分别形成复数第一让位空间,各该第一让位空间分别供容置一由该顶壁及该底壁延伸出之第一弹片,另于该顶壁邻近于该第二开口处系形成至少一第二让位空间,该第二让位空间供容置一由该顶壁延伸出之第二弹片,其中该第二弹片系界定一连接该顶壁之连接段、一由该连接段延伸且位于该第二让位空间之弹性臂以及一界定于该弹性臂一端且朝该容置空间成形一接触段,且该第二弹片的接触段可于该连接器插头插入该电连接器时触碰该铁壳以选择性地位于该容置空间或该第二让位空间,于该底壁邻近该第二开口处形成第三让位空间,于该第三让位空间系供容置一由该底壁延伸出之第三弹片,其中该第三弹片系界定一连接该底壁之连接段、一由该连接段延伸且位于该第三让位空间之弹性臂以及一界定于该弹性臂一端且朝该容置空间成形一接触段,且该第三弹片的接触段可于该连接器插头插入该电连接器时触碰该铁壳,以选择性地位于该容置空间或该第三让位空间。由上可知,本创作之电连接器于壳体之顶壁以及底壁形成有第一让位空间、第二让位空间以及第三让位空间,且该第一让位空间容置有第一弹片,第二让位空间容置有第二弹片,并且在第三让位空间容置有第三弹片,可在连接器插头插入于本创作之电连接器时,该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以及第三弹片之接触部系可接触于连接器插头之铁壳,以增加壳体与连接器插头之接触面机,以提高本创作对于连接器插头于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的屏蔽效果,避免连接器插头产生的电磁波对周边电子产品造成影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为本创作之第一实施例之连接器本体与壳体之分离示意图。图1B为第一端子与连接器本体之分离示意图。图1C为电连接器之后视图。第ID图为壳体之侧视图。图1E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图。图1F为图1E之底视图。图1G为本创作电连接器与习知电连接器屏蔽电磁波的比较对照表。图2A为本创作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图2B为图2A之底视图。图3为本创作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之示意图。图4A为本创作电连接器第四实施例之立体图。图4B为第四实施例之底视图。图5A为本创作电连接器第五实施例之立体图。图5B为图5A之底视图。图6为本创作电连接器第六实施例之立体图。图7为本创作电连接器第七实施例之示意图。图8为本创作电连接器第八实施例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创作之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之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之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创作之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同时参阅第IA至ID图,图1A系为本创作之第一实施例之连接器本体与壳体之分离示意图,图1B系为第一端子与连接器本体之分离示意图,图1C系为电连接器之后视图,第ID图系为壳体之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之电连接器Ia包括有连接器本体10、壳体11、复数个第一端子12以及复数个第二端子13。连接器本体10包含座体101以及从该座体101所延伸之舌片102,连接器本体10形成有复数个平行排列之沟槽103,从座体101延伸至舌片102,该复数个第一端子12系分别对应地装设于各该沟槽103,且第一端子12之一端系外露于座体101。复数个第二端子13系嵌埋于座体101,且各该第二端子13之一端系外露于该座体101,并且外露之该第一端子12系与外露之第二端子13交错排列,如IC图所示。在IA图中,壳体11具有底壁110、二个由该底壁110两侧向同一方向延伸之侧壁111以及连接各该侧壁之顶壁112。该壳体11系由该底壁110、两侧壁111以及顶壁112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113,用以容置连接器本体10,且该壳体11系界定与该容置空间113相连通之第一开口 1131及第二开口 1132,该连接器本体10系从第二开口 1132容置于壳体11之容置空间113。其次,壳体11之顶壁112系从第二开口 1132向外延伸有座体盖板114,座体盖板114系位于第一平面SI,壳体11之顶壁112位于第二平面S2,该座体盖板114的表面与壳体11之顶壁112之间具有预定之间距D,即座体盖板114高于壳体11之顶壁112,用以在连接器本体10置入于容置空间113时,壳体11之座体盖板114系对应地盖覆于座体101。座体盖板114延伸有一延伸段1141,用以与顶壁112相连接,而且该座体盖板114两侧朝该底壁110之方向延伸有第一定位脚1142,用以插置于电路板(图未示),并且在该壳体11的两侧壁111亦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二定位脚1111,同样系用以插置于电路板。须说明者,虽然在本创作中对于座体盖板114的叙述系为该座体盖板114的高度高于顶壁112。然而,此一实施态样仅用以作为实施方式之说明,并不应以此限制本创作。该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系供一连接器插头插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插头由铁壳、装设于该铁壳内之本体及装设于该本体内之端子组所组成,该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包含座体以及从该座体所延伸之舌片,且该连接器本体形成有复数个从该座体延伸至该舌片之沟槽;复数个第一端子,分别装设于各该沟槽,且各该第一端子之一端系外露于该座体;复数个第二端子,嵌埋于该座体,且各该第二端子之一端部系外露于该座体;以及壳体,系由一底壁、二由该底壁两侧向同一方向延伸之侧壁及一连接各该侧壁且与该底壁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之顶壁组成,该壳体系界定与该容置空间相通之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该顶壁与该底壁邻近于该第一开口处分别形成有复数第一让位空间,各该第一让位空间分别容置一由该顶壁及该底壁延伸出之第一弹片;于该顶壁邻近于该第二开口处系形成至少一第二让位空间,该第二让位空间容置一由该顶壁延伸出之第二弹片,其中该第二弹片系界定一连接该顶壁之连接段、一由该连接段延伸且位于该第二让位空间之弹性臂以及一界定于该弹性臂一端且朝该容置空间成形一接触段,且该第二弹片的接触段可于该连接器插头插入该电连接器时触碰该铁壳以选择性地位于该容置空间或该第二让位空间;于该底壁邻近该第二开口处形成复数第三让位空间,各该第三让位空间分别供容置一由该底壁延伸出之第三弹片,其中该第三弹片系界定一连接该底壁之连接段、一由该连接段延伸且位于该第三让位空间之弹性臂以及一界定于该弹性臂一端且朝该容置空间成形一接触段,且该第三弹片的接触段可于该连接器插头插入该电连接器时触碰该铁壳以选择性地位于该容置空间或该第三让位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佩萱王文郁杨胜合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