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收纳蚊虫及灭蚊功能的新型家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074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收纳蚊虫及灭蚊功能的新型家电,包括座体,座体具有外壳体,外壳体内具有内容腔;内容腔包括有上容腔、中容腔和下容腔;上容腔中设置有紫外灯,上容腔所在的外壳体上设置有能够透出紫外灯光的呈格栅状的窗口;中容腔中设置有吸风风扇,下容腔所在的外壳体上设置有侧开口部,侧开口部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上设置有出风口;吸风风扇的出风口衔接有导蚊器,导蚊器上设置有出蚊孔。这样,导蚊器、盖板能够防止蚊虫从下容腔内轻易地爬出,从而将蚊虫困死在下容腔内;另外,外壳体还能作为支撑风扇、加热器等家电产品的支撑体,也还能在其内部安装其它控制器件,从而即能够将灭蚊装置融合到其它家电产品中,使一台家电产品具有多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收纳蚊虫及灭蚊功能的新型家电,包括座体,座体具有外壳体,外壳体内具有内容腔;内容腔包括有上容腔、中容腔和下容腔;上容腔中设置有紫外灯,上容腔所在的外壳体上设置有能够透出紫外灯光的呈格栅状的窗口;中容腔中设置有吸风风扇,下容腔所在的外壳体上设置有侧开口部,侧开口部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上设置有出风口;吸风风扇的出风口衔接有导蚊器,导蚊器上设置有出蚊孔。这样,导蚊器、盖板能够防止蚊虫从下容腔内轻易地爬出,从而将蚊虫困死在下容腔内;另外,外壳体还能作为支撑风扇、加热器等家电产品的支撑体,也还能在其内部安装其它控制器件,从而即能够将灭蚊装置融合到其它家电产品中,使一台家电产品具有多种功能。【专利说明】具有收纳蚊虫及灭蚊功能的新型家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庭用电器,特别涉及具有收纳蚊虫及灭蚊功能的新型家电,所述新型家电能够单独制造,也能作为一个部分融合到风扇、加湿风扇、加热器等家用电器中。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具有灭蚊功能的灭蚊装置,最典型的是通过紫外线灯吸引蚊子等蚊虫飞近,然后通过设置在灭蚊装置前面的高压电场予以电击灭杀。这种灭蚊装置的特点是将蚊子的尸体会留存在高压电网格上,并且电击蚊子时会产生比较大的电击声音,从而导致不易清除蚊子,也会惊吓使用者特别是小朋友,而且高压电网格产生的电击容易导致火花,存在安全隐患。还有一种具有灭蚊功能的家电,是通过加热蚊香片等使化学灭蚊剂散布到空气中从而杀灭室内的蚊虫。这种装置使整个室内散布灭蚊物质,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也有一种用于农业上的旋转式的灭蚊虫设备,它包括照明灯、设置在照明灯侧边的吸风风机及设置在风机出口的网兜。这种设备的功率大,结构简单,主要适用于室外田野上使用,安全防范措施过于简单,不适合在室内使用。其次,我们也关注到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20210254.7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灭蚊功能的电风扇,包括风扇头组件1、风扇支承座2,所述风扇头组件I装设于风扇支承座2上,所述风扇支承座2的下部设有灭蚊灯组件3。所述灭蚊灯组件3包括底座30、直流风机组件31、进蚊罩 32、紫外灯33和灯座34。所述底座30、直流风机组件31、进蚊罩32依次相连,所述紫外灯33位于所述进蚊罩32的内部,所述灯座34固定于外壳20的底部,所述直流风机组件31的下部设置有网兜311。该专利结构虽然解决了家用的问题,但蚊虫也容易从所述直流风机组件31中的扇叶间隙中爬出逃逸,也不便于清理蚊虫。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收纳蚊虫及灭蚊功能的新型家电,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具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具有内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腔包括有上下贯通的上容腔、中容腔和下容腔;其中,所述上容腔中设置有紫外灯,所述上容腔所在的外壳体上设置有能够透出紫外灯光的呈格栅状的窗口 ;所述中容腔中设置有吸风风扇,所述下容腔所在的外壳体上设置有侧开口部,所述侧开口部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吸风风扇的出风口衔接有导蚊器,所述导蚊器上设置有出蚊孔。其中,所述新型家电可以单独制造,也可以融合到风扇、加热器或加湿器等家用电器中;如果与风扇、加热器或加湿器等家用电器融合,所述座体就能作为这些电器的支撑体。其中,所述格栅状的窗口,包括横向的格栅或竖向的格栅,也包括纵横交错状的格栅所形成的窗口。出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述窗口大小以能够让蚊子等小型的蚊虫飞入但最好不能让人手特别是小朋友的手指伸入而设计。另外,所述紫外灯发出的灯光也能够通过所述窗口照射到所述内容腔以外的外部空间从而诱引蚊虫飞入到所述上容腔内。同时,所述窗口还能够成为所述上容腔及所连通的所述吸风风扇的进风口。由于紫外灯光能够从呈格栅状的窗口中能够透出,实际上所述紫外灯的发光部分主要位于所述格栅状的窗口所包容的空间内。其中,所述中容腔中设置有吸风风扇,所述吸风风扇能够使所述上容腔形成负压,从而把从外面靠近的蚊虫吸附到所述上容腔内,也能把被诱引到所述上容腔内的蚊虫吸入并吹到所述下容腔内的储蚊装置内,其中所述储蚊装置包括有导蚊器和蚊虫收储装置。其中,所述内容腔包括有上、下贯通的上容腔、中容腔和下容腔;为此实际上所述部分外壳体就是所述上容腔、中容腔和下容腔共同的外壳体,所有的灭蚊器件全部被收容在共同的所述外壳体内。其中,所述侧开口部成为所述下容腔与外界空间连通的通道,所述导蚊器能够穿过所述侧开口部后放置到所述下容腔内并安装到所述吸风风扇的出风口部位,反之也能从所述侧开口部取出所述导蚊器。当所述盖板盖合到所述侧开口部后能够封堵所述侧开口部,这样,当所述盖板配合所述下容腔所在的外壳体的外形设置时,所述盖板能够与所述外壳体完美配合而弥补所述侧开口部对所述外壳体的外观的影响。另外,所述盖板也能够避免被捕获到所述下容腔内的蚊虫由所述侧开口部逃离,能够进一步加强灭蚊效果。其中,所述出风口,是所述下容腔直接连通外部的通道;从所述吸风风扇进入所述下容腔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到室外。所述出风口的大小,与收容蚊虫的方式有关。如果是采用下面将要提及的所述外网收容蚊虫,则所述出风口可以比较大,如果采用抽屉收容或直接利用所述下容腔收容蚊虫,则所述出风口需要能够阻止蚊虫爬出。其中,所述导蚊器是能够让蚊虫被导入到所述下容腔内的装置,为此其上设置有出蚊孔;同时所述导蚊器又是能够阻止蚊虫从所述下容腔内由所述吸风风扇的出风口部位逃逸的装置。所述导蚊器可以吻合、卡接、箍接等方式衔接在所述吸风风扇的出风口部位。由于蚊虫是通过所述吸风风扇的压力风强力带入到所述下容腔中,为此所述出蚊孔不必设置过大,即使没有其它装置辅助,当所述吸风风扇停止工作后,被捕获的蚊虫再次借助于所述出蚊孔逃出的可能性不大,目前的蚊虫还不具备钻孔的智力。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开启所述紫外灯、吸风风扇后,所述吸风风扇不仅能够将靠近的蚊虫吸入到所述下 容腔内,而且所述下容腔能够收纳蚊虫而将蚊虫困死。为此,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I)所述导蚊器、所述盖板能够防止蚊虫从所述下容腔内轻易地爬出,从而将蚊虫困死在所述下容腔内;(2)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侧开口部,不仅便利于安装所述导蚊器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所述蚊虫收储装置,而且也便于取出清理被捕获的蚊虫;(3)由于所述紫外灯、吸风风扇及储蚊装置等全部收纳在所述外壳体所包容形成的整体性内容腔内,为此,所述外壳体能够为形成灭蚊和吸蚊功能的总成提供外在的防护,能够让所述紫外灯、吸风风扇及储蚊装置等灭蚊器件单独制造安装和拆卸,特别是即使拆卸这些灭蚊器件,也不影响所述外壳体本身的功能和用途;(4)所述外壳体还能作为支撑风扇、加热器等家电产品的支撑体,也还能在其内部安装其它控制器件,从而即能够将灭蚊装置融合到其它家电产品中,使一台家电产品具有多种功能。根据上述的说明,所述导蚊器可以采用下面的几种结构:第一种,所述导蚊器是布状的网兜,所述网兜的上端开口部衔接到所述吸风风扇的出风口。由于所述网兜本身具有多个能够过滤蚊虫的网通孔以及出蚊孔,所以所述网兜能够让空气流通过;但当所述吸风风扇停止工作时,所述网兜自然塌软下来,所述出蚊孔也变形收缩,从而能够阻止已经拦捕收纳蚊子等蚊虫反向爬出所述下容腔。反说回来,即使所述出蚊孔不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具有收纳蚊虫及灭蚊功能的新型家电,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具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具有内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腔包括有上下贯通的上容腔、中容腔和下容腔;其中,所述上容腔中设置有紫外灯,所述上容腔所在的外壳体上设置有能够透出紫外灯光的呈格栅状的窗口;所述中容腔中设置有吸风风扇,所述下容腔所在的外壳体上设置有侧开口部,所述侧开口部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吸风风扇的出风口衔接有导蚊器,所述导蚊器上设置有出蚊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泽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机灵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