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采血管的传输装置及质量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0079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真空采血管的传输装置及质量检测系统,传输装置包括承载待检测的真空采血管的承载机构,驱动承载机构运动的驱动机构;真空采血管在被传输的过程中管体底部向下悬空,承载机构承托真空采血管的位置在真空采血管盖帽的下沿。质量检测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成像装置、传输装置和剔除装置;成像装置对真空采血管进行拍摄,将影像数据输出至控制装置;影像数据与预设的标准影像数据在控制装置中经过比对确定的控制指令输出至剔除装置,以使剔除装置根据控制指令剔除相应的真空采血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真空采血管在传输的过程中处于有序的悬垂状态,便于检测设备对其进行连续质量检测,节约了劳动力,也避免了人工检测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真空采血管的传输装置及质量检测系统,传输装置包括承载待检测的真空采血管的承载机构,驱动承载机构运动的驱动机构;真空采血管在被传输的过程中管体底部向下悬空,承载机构承托真空采血管的位置在真空采血管盖帽的下沿。质量检测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成像装置、传输装置和剔除装置;成像装置对真空采血管进行拍摄,将影像数据输出至控制装置;影像数据与预设的标准影像数据在控制装置中经过比对确定的控制指令输出至剔除装置,以使剔除装置根据控制指令剔除相应的真空采血管。本技术使真空采血管在传输的过程中处于有序的悬垂状态,便于检测设备对其进行连续质量检测,节约了劳动力,也避免了人工检测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专利说明】真空采血管的传输装置及质量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质量检测系统,特别涉及真空采血管的传输装置及质量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真空采血管是医学上进行血液检验上常用的一次性使用器械,每年全国消耗量超过50亿支,真空采血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血液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关系到医生对患者病情判断的准确性。真空采血管的底部是球面,无法自立,也很难有序排列,造成无法用设备连续检测,只能人工检测、手动剔除,或者抽检,检测效率比较低。检测中的主观性比较强,由于不同的检测人员进行检测,而且检测人员每天的精神状态不同,容易造成真空采血管质量检测不稳定。重复劳动易使人产生疲劳,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真空采血管的传输装置及质量检测系统,可以解决上述现有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采血管的传输装置,包括承载待检测的真空采血管的承载机构,驱动承载机构运动的驱动机构;真空采血管在被传输的过程中管体底部向下悬空,承载机构承托真空采血管的位置在真空采血管盖帽的下沿。本技术的真空采血管的传输装置可以使真空采血管处于直立的状态,并有序排列,可以使检测设备连续检测,节省劳动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承载结构包括圆形的转盘,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转盘转动的电动机,转盘的边沿均匀设有多个半圆形状的凹槽;凹槽的开口宽度大于真空采血管的管径,且小于真空采血管的盖帽的直径。由此,具有真空采血管传输结构简单,且可以连续作业,而且真空采血管在被传输的过程中自然处于有序的悬垂状态,便于各种检测装置对其进行检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导轨,第一导轨包括两条第一轨道;一条第一轨道的前半部分呈与转盘外沿适配的弧形,设于转盘边沿外侧,该第一轨道的后半部分与另一条第一轨道向远离转盘的方向延伸;两条第一轨道的间距大于真空采血管的管径,且小于真空采血管的盖帽的直径。弧形的第一轨道可以挡住真空采血管,防止其掉落,且可以将其往需要的地方引导。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导轨和驱动真空采血管沿第二导轨移动的机械手;第二导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条第二轨道,两条第二轨道的间距大于真空采血管的管径,且小于真空采血管的盖帽的直径;第二导轨的后端设于弧形的第一轨道的前端。由此,真空采血管位于第二导轨上时,真空采血管的盖帽位于第一轨道的上方,真空采血管的管体位于第一轨道的下方。这种设置使真空采血管在被传输的过程中自然地处于垂直状态,便于检测。真空采血管可以自动由第二轨道向转盘输送,可实现连续检测作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导轨,以及设置在第三导轨内侧的沿真空采血管前进方向持续吹气的气孔;第三导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条第三轨道,两条第三轨道的间距大于真空采血管的管径,且小于真空采血管的盖帽的直径;第三导轨的上端设于第二导轨的后端,第三导轨的下端设于弧形的第一轨道的前端。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设置从高处的第二导轨向低处的第一导轨倾斜的第三导轨,真空采血管可以利用自身的重力滑向第一导轨,同时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气孔的设置可以推动真空采血管向规定的方向前进。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传输装置的真空采血管质量检测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成像装置和剔除装置;待检测的真空采血管放置在传输装置中以沿规定路线移动;成像装置相对于传输装置设置,以对真空采血管进行拍摄,将影像数据输出至控制装置;影像数据与预设的标准影像数据在控制装置中经过比对确定的控制指令输出至剔除装置,以使剔除装置根据控制指令剔除相应的真空采血管。本真空采血管质量检测系统根据成像装置对真空采血管进行拍摄获得的影像数据自动剔除不合格的真空采血管,避免了人工检测的主观随意性,使真空采血管的质量比较稳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检测真空采血管的盖帽颜色的色标传感器,色标传感器相对于传输装置设置,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出色标数据;色标数据与预设的标准色标数据在控制装置中经过比对确定的控制指令输出至剔除装置,以使剔除装置根据控制指令剔除相应的真空采血管。由此,本真空采血管质量检测系统可以自动剔除盖帽颜色不合格的真空采血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剔除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与空气压缩机连通的气嘴和电磁阀;气嘴位于转盘的内部边沿、开口向外;电磁阀根据控制装置发出的控制指令打开或关闭,由此控制压缩空气开启和关闭,剔除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测量真空采血管真空度的真空度传感器,以及提示装置;真空度传感器相对于传输装置设置,以对真空采血管进行真空度检测,将真空度数据输出至所述控制装置;真空度数据与预设的标准真空度数据在控制装置中经过比对输出提示控制指令至提示装置,以使提示装置根据提示控制指令提示相应信息。真空传感器检测真空采血管的真空度是破坏性检测,所以只可抽检,抽检不合格则认为该批次真空采血管都不合格,通过提示装置提醒检测人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真空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导轨的上方,通过与之连接的气缸上下移动,通过与气缸连接的第二滑轨与气缸一起前后移动;在第二导轨上与真空度传感器的针头位置对应的地方设置有固定装置;在第二导轨的与固定装置对应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带有一个长形槽的方框,长形槽的宽度略大于真空度传感器的针头的口径,小于真空采血管的盖帽的口径。固定装置的设置可以使真空传感器插入真空采血管的过程更顺畅,不会由于真空采血管晃动造成意外。设置带有一个长形槽的方框,真空采血管通过与之连接导轨和气缸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被检测后的真空采血管被自动摘除。【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真空采血管的传输装置及质量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真空采血管的传输装置及质量检测系统的一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真空采血管的传输装置及质量检测系统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真空采血管质量检测系统的信号传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真空采血管质量检测系统的通过成像装置检测的项目的工作流程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真空采血管质量检测系统的真空采血管的盖帽颜色检测的工作流程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真空采血管质量检测系统的真空采血管的真空度检测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其保护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图1、图2和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真空采血管的传输装置及质量检测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真空采血管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待检测的真空采血管的承载机构,驱动所述承载机构运动的驱动机构;真空采血管在被传输的过程中管体底部向下悬空,所述承载机构承托真空采血管的位置在真空采血管盖帽的下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兵安胡诚予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安亦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