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永朋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初级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98711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3:46
一种污水初级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之间设置有吸滤池,第一池体中设置有渗滤池,第一池体与吸滤池之间、第二池体与吸滤池之间,均以带有透水孔的隔水墙隔开,吸滤池底部填充有活性炭吸附层,活性炭吸附层上部有粗砂填料层,粗砂填料层上部有细砂填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将污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和吸附处理,从而为后期的生化处理提供便利。(*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污水初级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之间设置有吸滤池,第一池体中设置有渗滤池,第一池体与吸滤池之间、第二池体与吸滤池之间,均以带有透水孔的隔水墙隔开,吸滤池底部填充有活性炭吸附层,活性炭吸附层上部有粗砂填料层,粗砂填料层上部有细砂填料层,本技术先将污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和吸附处理,从而为后期的生化处理提供便利。【专利说明】一种污水初级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初级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生活生产污水对环境污染大,需要进行净化处理。由于其产生量非常大,如果能进行一些初步的预处理,则对后期的生化处理有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初级处理系统,能对大批量的污水进行处理的处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初级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池体I和第二池体5,第一池体I和第二池体5之间设置有吸滤池,第一池体I中设置有渗滤池2,第一池体I与吸滤池之间、第二池体5与吸滤池之间,均以带有透水孔6的隔水墙8隔开,吸滤池底部填充有活性炭吸附层7,活性炭吸附层7上部有粗砂填料层4,粗砂填料层4上部有细砂填料层3。所述第一池体I和第二池体5中填充有鹅卵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先将污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和吸附处理,从而为后期的生化处理提供便利。【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初级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池体I和第二池体5,第一池体I和第二池体5中填充有鹅卵石。第一池体I和第二池体5之间设置有吸滤池,第一池体I中设置有渗滤池2,第一池体I与吸滤池之间、第二池体5与吸滤池之间,均以带有透水孔6的隔水墙8隔开,吸滤池底部填充有活性炭吸附层7,活性炭吸附层7上部有粗砂填料层4,粗砂填料层4上部有细砂填料层3。利用本技术,将污水排放至渗滤池2,渗滤池2的边上有大量的细小透孔,将污水初步渗滤后送往第一池体1,在鹅卵石的作用下,进一步过滤,然后在吸滤池中活性炭吸附层7的作用下,一些有害物质被初步吸附,最后到第二池体5中在鹅卵石的作用下,进行最后过滤,过滤后排放。细砂填料层3上可以种植植被,以提供吸附能力。【权利要求】1.一种污水初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池体(I)和第二池体(5),第一池体(I)和第二池体(5)之间设置有吸滤池,第一池体(I)中设置有渗滤池(2),第一池体(I)与吸滤池之间、第二池体(5 )与吸滤池之间,均以带有透水孔(6 )的隔水墙(8 )隔开,吸滤池底部填充有活性炭吸附层(7),活性炭吸附层(7)上部有粗砂填料层(4),粗砂填料层(4)上部有细砂填料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初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I)和第二池体(5)中填充有鹅卵石。【文档编号】C02F1/28GK203754510SQ201320782388【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专利技术者】冯永朋 申请人:冯永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初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池体(1)和第二池体(5),第一池体(1)和第二池体(5)之间设置有吸滤池,第一池体(1)中设置有渗滤池(2),第一池体(1)与吸滤池之间、第二池体(5)与吸滤池之间,均以带有透水孔(6)的隔水墙(8)隔开,吸滤池底部填充有活性炭吸附层(7),活性炭吸附层(7)上部有粗砂填料层(4),粗砂填料层(4)上部有细砂填料层(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永朋
申请(专利权)人:冯永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