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承载力回转支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8256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承载力回转支承,其创新点在于: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圈、上轴圈、下轴圈和圆柱滚动体,座圈,在座圈上均匀钻有呈环形分布且贯通座圈上、下端面的座圈安装孔,座圈的内侧面为一个环形凸起结构;上轴圈与座圈的两道上滚道槽之间形成两道上滚道,上轴圈的内圈为内齿圈;下轴圈的倒“T”字形的上端面开有两道环形下滚道槽,所述下滚道槽与座圈之间形成两道下滚道;所述上、下轴圈上对应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轴圈安装孔;在下轴圈的倒“T”字形的小端外表面上边沿开有一圈环形缺口A,在座圈环形凸起的内侧面对应开有一环形缺口B,该环形缺口A和环形缺口B以及上轴圈的外侧面之间形成侧滚道,在所述上、下、侧滚道内放置圆柱滚动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上轴圈与座圈之间以及下轴圈与座圈之间均设置双辊道结构,使得回转支承在轴向的承载力方面大大加强,工作稳定可靠;而下轴圈和座圈的侧面缺口结构则能够顺利的对侧滚道内的滚动体定位,进而实现径向载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大承载力回转支承,其创新点在于: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圈、上轴圈、下轴圈和圆柱滚动体,座圈,在座圈上均匀钻有呈环形分布且贯通座圈上、下端面的座圈安装孔,座圈的内侧面为一个环形凸起结构;上轴圈与座圈的两道上滚道槽之间形成两道上滚道,上轴圈的内圈为内齿圈;下轴圈的倒“T”字形的上端面开有两道环形下滚道槽,所述下滚道槽与座圈之间形成两道下滚道;所述上、下轴圈上对应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轴圈安装孔;在下轴圈的倒“T”字形的小端外表面上边沿开有一圈环形缺口A,在座圈环形凸起的内侧面对应开有一环形缺口B,该环形缺口A和环形缺口B以及上轴圈的外侧面之间形成侧滚道,在所述上、下、侧滚道内放置圆柱滚动体。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上轴圈与座圈之间以及下轴圈与座圈之间均设置双辊道结构,使得回转支承在轴向的承载力方面大大加强,工作稳定可靠;而下轴圈和座圈的侧面缺口结构则能够顺利的对侧滚道内的滚动体定位,进而实现径向载荷。【专利说明】 一种大承载力回转支承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特别涉及一种回转支承。
技术介绍
回转支承是一种能够承受综合载荷的大型轴承,可以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它有内外圈、滚动体等构成,回转支承在现实工业中应用很广泛,被人们称为:“机器的关节”,是两物体之间需作相对回转运动,又需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倾翻力矩的机械所必需的重要传动部件。回转支承在船舶设备、工程机械、轻工机械、冶金机械、医疗机械、工业机械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机械行业的迅速发展,其对轴承的各种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发一种工作稳定可靠、承载力大的回转支承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稳定可靠且承载力大的大承载力回转支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承载力回转支承,其创新点在于: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圈、上轴圈、下轴圈和圆柱滚动体,座圈,在座圈上均匀钻有呈环形分布且贯通座圈上、下端面的座圈安装孔,座圈的内侧面为一个环形凸起结构,在该环形凸起的上表面开有两道环形上滚道槽;上轴圈的横截面为“T”字形结构,在“T”字形的大端下表面与座圈的两道上滚道槽之间形成两道上滚道,上轴圈的内圈为内齿圈;下轴圈的横截面为倒“T”字形结构,在倒“T”字形的大端上表面开有两道环形下滚道槽,所述下滚道槽与座圈之间形成两道下滚道;所述上、下轴圈上对应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轴圈安装孔,上、下轴圈通过轴圈安装孔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在下轴圈的倒“T”字形的小端外表面上边沿开有一圈环形缺口 A,在座圈环形凸起的内侧面对应开有一环形缺口 B,该环形缺口 A和环形缺口 B以及上轴圈的外侧面之间形成侧滚道,在所述上、下、侧滚道内放置圆柱滚动体。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上轴圈与座圈之间以及下轴圈与座圈之间均设置双辊道结构,使得回转支承在轴向的承载力方面大大加强,工作稳定可靠;而下轴圈和座圈的侧面缺口结构则能够顺利的对侧滚道内的滚动体定位,进而实现径向载荷。【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大承载力回转支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座圈1、上轴圈2、下轴圈3、轴圈安装孔4和圆柱滚动体。座圈1,在座圈I上均匀钻有呈环形分布且贯通座圈I上、下端面的座圈安装孔11,座圈I的内侧面为一个环形凸起结构,该环形凸起用于与上、下轴圈配合形成上、下即侧滚道。在上述座圈I环形凸起的上表面开有两道环形上滚道槽a。上轴圈2的横截面为“T”字形结构,在“T”字形的大端下表面与座圈I的两道上滚道槽a之间形成两道上滚道,上轴圈2的内圈为内齿圈结构,可通过驱动与该内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进而驱动上轴圈2转动一定的角度。下轴圈3的横截面为倒“T”字形结构,在倒“T”字形的大端上表面开有两道环形下滚道槽b,所述下滚道槽b与座圈I之间形成两道下滚道;上轴圈2、下轴圈3上对应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轴圈安装孔4。上、下轴圈则通过轴圈安装孔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的横截面为“工”字形的轴圈。在下轴圈3的倒“T”字形的小端外表面上边沿开有一圈环形缺口 A,在座圈I环形凸起的内侧面对应开有一环形缺口 B,该环形缺口 A和环形缺口 B以及上轴圈2的外侧面之间配合共同形成一个侧滚道,在上述的上滚道、下滚道以及侧滚道内放置分别放置圆柱滚动体5、圆柱滚动体6和圆柱滚动体7。【权利要求】1.一种大承载力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圈、上轴圈、下轴圈和圆柱滚动体, 座圈,在座圈上均匀钻有呈环形分布且贯通座圈上、下端面的座圈安装孔,座圈的内侧面为一个环形凸起结构,在该环形凸起的上表面开有两道环形上滚道槽; 上轴圈的横截面为“T”字形结构,在“T”字形的大端下表面与座圈的两道上滚道槽之间形成两道上滚道,上轴圈的内圈为内齿圈; 下轴圈的横截面为倒“T”字形结构,在倒“T”字形的大端上表面开有两道环形下滚道槽,所述下滚道槽与座圈之间形成两道下滚道;所述上、下轴圈上对应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轴圈安装孔,上、下轴圈通过轴圈安装孔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 在下轴圈的倒“T”字形的小端外表面上边沿开有一圈环形缺口 A,在座圈环形凸起的内侧面对应开有一环形缺口 B,该环形缺口 A和环形缺口 B以及上轴圈的外侧面之间形成侧滚道,在所述上、下、侧滚道内放置圆柱滚动体。【文档编号】F16C33/58GK203756746SQ201420061302【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1日 【专利技术者】闫生辉, 陈玉华, 席玉珩, 沈贵生, 汪宝和, 沙新祥 申请人:如皋市非标轴承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承载力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圈、上轴圈、下轴圈和圆柱滚动体,座圈,在座圈上均匀钻有呈环形分布且贯通座圈上、下端面的座圈安装孔,座圈的内侧面为一个环形凸起结构,在该环形凸起的上表面开有两道环形上滚道槽;上轴圈的横截面为“T”字形结构,在“T”字形的大端下表面与座圈的两道上滚道槽之间形成两道上滚道,上轴圈的内圈为内齿圈;下轴圈的横截面为倒“T”字形结构,在倒“T”字形的大端上表面开有两道环形下滚道槽,所述下滚道槽与座圈之间形成两道下滚道;所述上、下轴圈上对应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轴圈安装孔,上、下轴圈通过轴圈安装孔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在下轴圈的倒“T”字形的小端外表面上边沿开有一圈环形缺口A,在座圈环形凸起的内侧面对应开有一环形缺口B,该环形缺口A和环形缺口B以及上轴圈的外侧面之间形成侧滚道,在所述上、下、侧滚道内放置圆柱滚动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生辉陈玉华席玉珩沈贵生汪宝和沙新祥
申请(专利权)人:如皋市非标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