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97262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用于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彩钢板屋顶,其包括三角支架、承托件及压持件;三角支架的斜边上设有支架斜板,其底边上设有支架底板;所述压持件包括前压持件及后压持件,所述前压持件装设于支架斜板的底部,所述后压持件装设于支架斜板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通过设置三角支架,可极大地增强该支架系统的稳固性,且三角支架的斜边与底边之间的倾角可以根据当地地理位置及屋顶建筑条件进行预设,因而可确保光伏组件获得最佳倾角,最大限度的提高光伏组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用于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彩钢板屋顶,其包括三角支架、承托件及压持件;三角支架的斜边上设有支架斜板,其底边上设有支架底板;所述压持件包括前压持件及后压持件,所述前压持件装设于支架斜板的底部,所述后压持件装设于支架斜板的顶部,本技术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通过设置三角支架,可极大地增强该支架系统的稳固性,且三角支架的斜边与底边之间的倾角可以根据当地地理位置及屋顶建筑条件进行预设,因而可确保光伏组件获得最佳倾角,最大限度的提高光伏组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专利说明】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
本技术涉及支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彩钢板屋顶的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太阳能发电机、太阳能热水器等。现有的彩钢板屋顶在安装光伏组件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夹具本身的结构实现连接彩钢板屋面和屋面其他结构。这种光伏支架系统一般是平铺在彩钢板屋面上,如此安装的光伏组件不能获得最佳照射角度,太阳能利用率比较低;且现有的支架系统普遍存在强度不够的情况,遇到刮大风的恶劣天气常常会有支架系统倒塌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该支架系统结构更稳固,用该支架系统安装光伏组件可获得最佳倾角,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用于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彩钢板屋顶,包括三角支架、承托件及压持件;所述三角支架的斜边上设有支架斜板,其底边上设有支架底板;所述压持件包括前压持件及后压持件,所述前压持件装设于支架斜板的底部,所述后压持件装设于支架斜板的顶部,该前压持件与后压持件的相对面均设有卡压部;所述承托件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支架底板上,承托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彩钢板上;其中,所述前压持件的卡压部、后压持件的卡压部与所述支架斜板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空间。进一步地,所述三角支架板的中部设有避风孔。进一步地,所述三角支架的第三边上设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承托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承托顶板、承托侧板及承托底板,所述承托侧板由承托顶板前后两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承托底板由所述承托侧板的底边缘向内弯折并相对延伸形成,所述承托底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外凸出延伸形成侧翼部,所述侧翼部以预定角度斜向下弯折。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顶板上设有限位导片,所述支架底板边缘开设有定位卡槽,该定位卡槽在三角支架安装于承托件上时卡持于限位导片上。进一步地,所述承托件包括相互组合在一起的左承托件及右承托件,所述左承托件包括左顶板及左侧板,所述右承托件包括右顶板及右侧板,该左顶板和右顶板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方形孔和矩形槽孔,左承托件的左顶板与右承托件的右顶板上下叠置,该方形孔和矩形槽孔内穿设有紧固件,从而将左承托件与右承托件组装成所述承托件。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边缘分别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承托底板,承托底板前端再向上向后迂回弯折形成接触部,接触部末端再向后延伸形成承托部。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开设有方形通孔,该方形通孔内穿设有夹持紧固件。进一步地,所述压持件包括首尾相连的支撑背板、连接板及支撑前板,支撑前板的顶边缘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挡板,该支撑前板与挡板共同形成用于压持光伏组件的卡压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前板的底边缘向下延伸形成限位挡片,该限位挡片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撑背板的高度。如上所述,本技术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通过设置三角支架,可极大地增强该支架系统的稳固性,且三角支架的斜边与底边之间的倾角可以根据当地地理位置及屋顶建筑条件进行预设,因而可确保光伏组件获得最佳倾角,最大限度的提高光伏组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将光伏组件安装与彩钢板屋顶的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三角支架、压持件及承托件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承托件的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的承托件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1所示的承托件固定于异性波浪状彩钢板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三角支架的立体图;图7为图6所示的三角支架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的前压持件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承托件的立体图;图10为图9所示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承托件固定于波浪状彩钢板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对应三角支架的立体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三角支架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0、三角支架;11、支架斜板;12、支架底板;121、定位卡槽;122、安装孔;123、安装通孔;13、避风孔;14、支架加强筋;15、方形孔;16、方形槽孔;30、前压持件;40、后压持件;50、承托件;51、承托顶板;511、限位导片;512、槽形通孔;52、承托侧板;53、承托底板;54、侧翼部;61、支撑背板;62、连接板;621、穿孔;63、支撑前板;64、挡板;65、限位挡片;70、承托件;71、左承托件;711、左顶板;712、左侧板;72、右承托件;721、右顶板;722、右侧板;723、承托底板;724、接触部;725、承托部;726、侧板加强筋;73、方孔;74、矩形槽孔;741、紧固件;75、方形通孔;751、夹持紧固件;90、光伏组件;100、标准波浪状造型的彩钢板;110、异性波浪状造型的彩钢板;111、主体部;112、膨胀部;113、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用于将光伏组件90安装于彩钢板屋顶,包括三角支架10、承托件70及压持件;请续参阅图2、图6和图7,所述三角支架10的斜边上设有支架斜板11,其底边上设有支架底板12,具体地,所述支架斜板11是由三角支架10的斜边向一侧弯折形成,该支架斜板11垂直三角支架10所在平面;所述支架底板12是由三角支架10的底边向一侧弯折形成,该支架底板12垂直三角支架10所在平面;请续参阅图1、图2及图8,所述压持件包括前压持件30及后压持件40,所述前压持件30装设于支架斜板11的底部,所述后压持件40装设于支架斜板11的顶部,该前压持件30与后压持件40的相对面均设有卡压部;所述承托件70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支架底板12上,承托件70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彩钢板上;其中,所述前压持件30的卡压部、后压持件40的卡压部与所述支架斜板11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光伏组件90的安装空间。安装时,所述三角支架10两两成套使用,分别设于光伏组件90的左右两边;每个三角支架10的支架底板12上配有两个所述承托件70,每个三角支架10的支架斜板11上配有所述前压持件30和后压持件40,从而可实现将光伏组件90固定安装于屋顶;其中,所述三角支架10的斜边与底边的夹角是根据当地地理位置及屋顶建筑条件而预设的,优选地,该角度设定为10°,从而可确保光伏组件90获得最佳倾角,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请续参阅图2及图6,进一步地,所述三角支架10的中部设有避风孔13,便于风从该避风孔13中穿过,该设计可增加所述支架系统抵抗大风等恶劣天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加强型光伏支架系统,用于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彩钢板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角支架、承托件及压持件;所述三角支架的斜边上设有支架斜板,其底边上设有支架底板;所述压持件包括前压持件及后压持件,所述前压持件装设于支架斜板的底部,所述后压持件装设于支架斜板的顶部,该前压持件与后压持件的相对面均设有卡压部; 所述承托件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支架底板上,承托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彩钢板上;其中,所述前压持件的卡压部、后压持件的卡压部与所述支架斜板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军徐强廖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