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廷荃专利>正文

静脉输液滴管及应用该滴管的静脉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677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脉输液滴管以及静脉输液器,静脉输液器包括针头、输液管、调节器、静脉输液滴管、输液瓶和输液架,针头与调节器采用输液管联接,调节器与静脉输液滴管联接,静脉输液滴管与输液瓶采用输液管联接,输液瓶悬挂于输液架上;静脉输液滴管包括滴管A、滴管B,两管并排串联而成;所述滴管A的下端与滴管B的上端采用输液管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静脉输液滴管及应用该滴管的静脉输液器;使用时,当静脉输液瓶中液体流完时输液就自动中止,能有效克服现有输液器进空气、回血两大缺点,不需要报警;消除病人紧张、减轻护士劳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静脉输液滴管以及静脉输液器,静脉输液器包括针头、输液管、调节器、静脉输液滴管、输液瓶和输液架,针头与调节器采用输液管联接,调节器与静脉输液滴管联接,静脉输液滴管与输液瓶采用输液管联接,输液瓶悬挂于输液架上;静脉输液滴管包括滴管A、滴管B,两管并排串联而成;所述滴管A的下端与滴管B的上端采用输液管联接。本技术所述的静脉输液滴管及应用该滴管的静脉输液器;使用时,当静脉输液瓶中液体流完时输液就自动中止,能有效克服现有输液器进空气、回血两大缺点,不需要报警;消除病人紧张、减轻护士劳动。【专利说明】静脉输液滴管及应用该滴管的静脉输液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生产
,属于一种医用静脉输液器的改进,具体来讲涉及一种静脉输液滴管及应用该滴管的静脉输液器。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应用非常广泛。输液器的专利技术对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医学领域来讲,输液器的应用已随处可见,与此同时,人们对输液器也在不断的改进。其中,专利号201320428124.0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简易防空气栓塞静脉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出气管、近端茂菲氏滴管、远端茂菲氏滴管、滴速控制器和头皮针,瓶塞穿刺器、茂菲氏滴管和头皮针依次通过输液管连接,出气管设置于瓶塞穿刺器的下方且一端与输液管连接,滴速控制器套装于茂菲氏滴管与头皮针之间,茂菲氏滴管内设置有小球,近端茂菲氏滴管的进液端与瓶塞穿刺器的出液端通过输液管连接,近端茂菲氏滴管的出液端与远端茂菲氏滴管的进液端通过输液管连接,远端茂菲氏滴管的出液端与头皮针的进液端通过输液管连接,小球设置于近端茂菲氏滴管内。专利号201320242548.8的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静脉输液器,其能完成多瓶药液有序输液,可自动排气消气泡还可免除护理人员倒立输液器观察窗的操作,并且打完后自动止液报警。本技术包括多瓶有序输液部分、免倒立、打完止液部分、自动排气消泡部分、自动报警部分;所述的多瓶有序输液部分包括固定支架、依次从高至低安置于固定支架上的二至四个浮阀,每个浮阀上部进口连通一个瓶塞穿刺器,每个浮阀下部出口连通后连接到免倒立、打完止液部分中观察窗上部进口,每个浮阀腔体中浮阀的浮体上端设置有一密封件。专利号201220514732.9的技术涉及一种引流管防回血输液器。这种输液器由滴管、滴斗、药液过滤器、下导管组成。药液过滤器的上盖联接管顶端封闭管内有一支排气管,联接管只有一条输液槽口具有自动排气的作用。上盖联接管有一条与引流孔相通的引流沟将残留液向上引流维持微量输液达到持久防回血作用。药液过滤器的过滤膜是厚度等于或大于0.5mm的止液过滤膜,能自动止液。众所周知,现有的输液器由针头、输液管、调节器、滴管(又叫做茂非氏滴管或莫非氏管)、输液瓶和输液架组成。现有的输液器存在一定缺点:比如当一瓶液体输完而未能及时补液或拔针时,空气会通过针头进入血管或者血液通过针头倒流入输液管产生回血;二者均影响健康。因此,病人往往会不停的盯着输液滴管,一见液体快滴完了,马上呼叫护士,由护士匆忙地补液或拔针。由于病人、护士都高度紧张,故经常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故只有彻底改变输液器的性能,才能行根本上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此提供一种静脉输液滴管及应用该滴管的静脉输液器。有效克服上述现有操作方式存在的问题,不需要报警;空气不会进入血管,也不出现回血的高度安全的输液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静脉输液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滴管A、滴管B,两管并排串联而成;将滴管A的下端与滴管B的上端采用输液管联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静脉输液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A、滴管B之间设置活动夹子,采用活动夹子将两者夹持使其相互固定住;防止滴管A、滴管B相互偏移,有利于输液的进行。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静脉输液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使其滴管A与滴管B位于外壳内,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用外壳将两个并排在一起并保持一定高差的滴管包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使之美观且具有使用方便的目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静脉输液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A、滴管B均带有出气口。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静脉输液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A长10-14cm;所述滴管B长8-12cm;所述滴管A的上端高出滴管B的上端2-4cm。—种静脉输液器,包括针头、输液管、调节器、静脉输液滴管、输液瓶和输液架,针头与调节器采用输液管联接,调节器与静脉输液滴管联接,静脉输液滴管与输液瓶采用输液管联接,输液瓶悬挂于输液架上;其特征在于:静脉输液滴管包括滴管A、滴管B,两管并排串联而成;将滴管A的下端与滴管B的上端采用输液管联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静脉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A、滴管B之间设置活动夹子,采用活动夹子将两者加持固定住。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输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使其滴管A与滴管B位于外壳内,使其形成一个整体。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静脉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A、滴管B均带有出气□。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静脉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A长10-14cm ;所述滴管B长8-12cm ;所述滴管A的上端高出滴管B的上端2-4cm。本技术所述的静脉输液滴管包括滴管A和滴管B,其中滴管A长约12cm,滴管B长约9cm ;两管的管径与现有普通滴管差不多大,用输液管将两管串联起来;并使滴管A的上端高于滴管B的上端约3cm。其工作原理如下:输液瓶中有药液时,液体不断进入滴管A ;当滴管A液面高过滴管B的最上端(即hi)时,液体滴入滴管B,并经针头输入人体,开始了与现有输液器一样正常输液。这时可以从滴管A和滴管B的上端观察到输液的快慢,并通过调节器控制输液速度。当输液瓶中的液体输完时,滴管A中液体不再增加,也就不再因重力作用而进入滴管B,而滴管B中的残留液体(例如液柱h2-h3)受重力作用仍然继续流进血管。随着滴管B中液面h2的不断下降,于是在滴管B的上端形成了一个真空空间;其真空的负压力对两个方面起作用,一是把滴管A中的液体吸进来,二是吸住滴管B下端的残液不让其流出去;当滴管B中真空的负压力大到一定程度,与其下端残液的重力平衡,这时残液不再向针头流动,整个输液自动中止。这种自动中止,在中止后滴管A和滴管B下端仍有残液存在,空气无法通过,所以不会进入血管。又由于自动中止后滴管B中的残液对静脉血管仍有一定压力,其压力与静脉压平衡,所以不会出现回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静脉输液滴管及应用该滴管的静脉输液器;具有以下优点:(I)静脉输液滴管,包括滴管A、滴管B,两管并排串联而成;将滴管A的下端与滴管B的上端采用输液管联接。静脉输液瓶中液体流完时输液就自动中止,能有效克服现有输液器进空气、回血两大缺点。消除病人紧张、减轻护士劳动。(2)本技术所述的静脉输液滴管,所述滴管A、滴管B之间可以设置活动夹子,采用活动夹子将两者夹持使其相互固定住;防止滴管A、滴管B相互偏移,有利于输液的进行。(3)本技术所述的静脉输液滴管,还可以包括外壳;使其滴管A与滴管B位于外壳内,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用外壳将两个并排在一起并保持一定高差的滴管包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脉输液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滴管A(9)、滴管B(10),两滴管并排串联而成;所述滴管A(9)的下端与滴管B(10)的上端采用输液管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廷荃
申请(专利权)人:万廷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