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5903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其包括内轿厢组及外层门组。内轿厢组包括厢门、结合在厢门上的第一扣件及内侧立柱,内侧立柱结合有致动组件及受致动组件带动的第二扣件,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之间呈上下相互扣合状态。外层门组包括层门、结合在层门上的第四扣件及外侧立柱,外侧立柱结合有第三扣件,第三扣件及第四扣件之间呈上下相互扣合状态;其中,轿厢移动至楼层门口时,致动组件被驱动而带动第二扣件脱离第一扣件的扣合,同时,第二扣件会压掣第四扣件脱离第三扣件的扣合,进而使层门可直式地相对楼层门口作开启,借以达到开启层门的安全机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其包括内轿厢组及外层门组。内轿厢组包括厢门、结合在厢门上的第一扣件及内侧立柱,内侧立柱结合有致动组件及受致动组件带动的第二扣件,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之间呈上下相互扣合状态。外层门组包括层门、结合在层门上的第四扣件及外侧立柱,外侧立柱结合有第三扣件,第三扣件及第四扣件之间呈上下相互扣合状态;其中,轿厢移动至楼层门口时,致动组件被驱动而带动第二扣件脱离第一扣件的扣合,同时,第二扣件会压掣第四扣件脱离第三扣件的扣合,进而使层门可直式地相对楼层门口作开启,借以达到开启层门的安全机制。【专利说明】电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
本技术与电梯门有关,特别有关一种电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
技术介绍
电梯或称为升降机,是一种垂直运送人或货物的运输工具,其为现代建筑的常用设备之一。目前市场上的电梯楼层门大多是以左右横向(水平移动)的方式开启,因此,现今电梯外门具有电器接点的安全结构,大多只有水平移动的门锁功能。另一方面,就现有上下直向(垂直方向)的电梯楼层门来说,现有的楼层门是在轿厢经过当层时开启,也就是说,轿厢经过每层楼时,当层的电梯外门都会开启一次,实在不符合需求及安全法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其轿厢移动至楼层门口时,致动组件会被驱动而带动第二扣件脱离第一扣件的扣合,同时第二扣件会压掣第四扣件脱离第三扣件的扣合,进而使层门直式地相对楼层门口作开启,借以达到开启厢门及层门的安全机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所述电梯具有可相对楼层门口作上下移动的轿厢,所述直式开门安全机构包括内轿厢组及外层门组。内轿厢组包括对应罩合所述轿厢一侧开口的厢门、结合在该厢门上的第一扣件及安装在所述轿厢上的内侧立柱,该内侧立柱结合有致动组件及受该致动组件带动的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及所述第二扣件之间呈上下相互扣合状态;外层门组包括对应罩合所述楼层门口的层门、结合在该层门上的第四扣件及安装在所述楼层门口的外侧立柱,该外侧立柱结合有第三扣件,所述第三扣件及所述第四扣件之间呈上下相互扣合状态;其中,所述轿厢移动至所述楼层门口时,该致动组件被驱动而带动所述第二扣件脱离所述第一扣件的扣合,同时,所述第二扣件会压掣第四扣件脱离所述第三扣件的扣合,进而使所述层门可直式地相对所述楼层门口作开启。较佳地,所述直式开门安全机构还包括电性接点,所述电性接点设置在所述内侧立柱上,所述电性接点在所述轿厢移动至所述楼层门口时会被接通并启动所述致动组件。较佳地,所述致动组件为电磁阀。较佳地,所述内轿厢组还包括内侧连接机构,该内侧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所述致动组件的压片与连杆及连接该连杆的固定座,所述第二扣件连接所述固定座。较佳地,所述外层门组还包括外侧连接机构,该外侧连接机构包括可受所述压片压掣的弹性压轮,该弹性压轮连接所述第四扣件。较佳地,所述第一扣件为L形折片,所述第二扣件为L形扣钩。较佳地,所述第三扣件为L形折片,所述第四扣件为L形扣钩。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内轿厢组设置有致动组件及呈上下相互扣合的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另外,外层门组设置有呈上下相互扣合的第三扣件及第四扣件;当轿厢移动至楼层门时,电性接点会被接通并驱动致动组件,致动组件会带动第二扣件脱离第一扣件的扣合,此时,厢门可开启;同时在外层门组上,第四扣件会脱离第三扣件的扣合,此时,层门可直式地作开启,借此达到直式开门电梯的安全机制的功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的展开示意图;图3为图2中2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3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内轿厢组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的平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的平面动作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的开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内轿厢组11厢门12第一扣件 13内侧立柱14致动组件 15第二扣件16内侧连接机构161压片162连杆163固定座20外层门组21层门22第三扣件23外侧立柱24第四扣件 25外侧连接机构251弹性压轮 30电性接点【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将配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请参照图1至图4,分别为本技术的电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展开示意图及两个局部放大示意图。本技术为一种电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所述电梯具有可相对楼层门口(图中未示出)作上下移动的轿厢(图中未示出),该直式开门安全机构包括内轿厢组10及外层门组20。该内轿厢组10设置在该轿厢(图中未示出)上,并随着该轿厢作上下移动。该外层门组20设置在各楼层门口处。当该轿厢停止在各该楼层门口时,该内轿厢组10相对该外层门组20运作,使该外层门组20作出开启的机制。该内轿厢组10包括对应罩合所述轿厢一侧开口的厢门11、结合在该厢门11上的第一扣件12及安装在所述轿厢上的内侧立柱13。该内侧立柱13结合有致动组件14及受该致动组件14带动的第二扣件15,该第一扣件12及该第二扣件15之间呈上下相互扣合状态。该外层门组20包括对应罩合所述楼层门口的层门21、结合在该层门21上的第四扣件24及安装在所述楼层门口邻处的外侧立柱23。该外侧立柱23结合有第三扣件22,该第三扣件22及该第四扣件24之间呈上下相互扣合状态。实际实施时,直式开门安全机构还包括电性接点30,该致动组件14可设置为如电磁阀等驱动组件,但不以此为限。该电性接点30设置在该内侧立柱13上,该电性接点30在所述轿厢移动至所述楼层门口时会被接通并启动该致动组件14。并且,该致动组件14被驱动而带动该第二扣件15脱离该第一扣件12的扣合;同时,该第二扣件15会压掣第四扣件24脱离该第三扣件22的扣合,进而使该层门21可直式地相对所述楼层门口作开启。更详细地说明该内轿厢组10及该外层门组20的结构如下。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扣件12为L形折片,该第二扣件15为L形扣钩;另外,第三扣件22为L形折片,该第四扣件24为L形扣钩,但实施时不以此为限制。请同时参照图5至图7,分别为本技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内轿厢组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及直式开门安全机构的俯视示意图;该内轿厢组10还包括内侧连接机构16。该内侧连接机构16包括连接该致动组件14的压片161与连杆162及连接该连杆162的固定座163,该第二扣件15连接该固定座163。当该致动组件14动作时会带动该压片161与该连杆162,该连杆162再通过该固定座163带动该第二扣件15 ;因此,该致动组件14动作时除了带动该压片161外,该第二扣件15也会被带动而脱离与该第一扣件12的扣合状态。此外,该外层门组20还包括外侧连接机构25。该外侧连接机构25包括可受该压片161压掣的弹性压轮251,该弹性压轮251连接该第四扣件24。因此,当该弹性压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的直式开门安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具有可相对楼层门口作上下移动的轿厢,所述直式开门安全机构包括:内轿厢组,包括对应罩合所述轿厢一侧开口的厢门、结合在该厢门上的第一扣件及安装在所述轿厢上的内侧立柱,该内侧立柱结合有致动组件及受该致动组件带动的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及所述第二扣件之间呈上下相互扣合状态;以及外层门组,包括对应罩合所述楼层门口的层门、结合在该层门上的第四扣件及安装在所述楼层门口的外侧立柱,该外侧立柱结合有第三扣件,所述第三扣件及所述第四扣件之间呈上下相互扣合状态;其中,所述轿厢移动至所述楼层门口时,所述致动组件被驱动而带动所述第二扣件脱离所述第一扣件的扣合,同时,所述第二扣件会压掣所述第四扣件脱离所述第三扣件的扣合,进而使所述层门可直式地相对所述楼层门口作开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黃埮城
申请(专利权)人:宏伟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