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迷宫式最小流量阀,包括:阀体、阀盖和阀杆,所述阀盖安装在阀体上方,所述阀体下方的一侧设置进水流道,阀体下方的另一侧设置出水流道,在进水流道与出水流道的通道交汇处设置有阀座,在阀座的外围均匀焊接有多条迷宫盘片,迷宫盘片设置于进水流道的下游,所述阀杆的一端固定在阀盖内部,所述阀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阀芯,所述阀芯活动置入在阀座的内壁。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密封和防止发生气蚀。(*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迷宫式最小流量阀,包括:阀体、阀盖和阀杆,所述阀盖安装在阀体上方,所述阀体下方的一侧设置进水流道,阀体下方的另一侧设置出水流道,在进水流道与出水流道的通道交汇处设置有阀座,在阀座的外围均匀焊接有多条迷宫盘片,迷宫盘片设置于进水流道的下游,所述阀杆的一端固定在阀盖内部,所述阀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阀芯,所述阀芯活动置入在阀座的内壁。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能够有效的密封和防止发生气蚀。【专利说明】迷宫式最小流量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迷宫式最小流量阀,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站锅炉给水系统配套的关键阀门,用于对给水泵的保护。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给水泵最小流量阀又称给水泵再循环阀,给水再循环最小流量阀为用于亚临界火力发电机组配套的大容量电站锅炉给水泵旁路,要求能够更有效地节流降速、减小或消除气蚀对阀门和管道的影响、使阀门在关闭时能更可靠地保持零泄漏状态、能够维持较长的服役寿命。但由于阀门压差较高,加之调节阀执行机构的推力较小,因此阀门关闭时一般不容易达到零泄漏状态,同时在阀门节流部后段极易出现闪蒸和汽蚀现象,大多数的降高压差阀门在用于这一工况时都不可避免地会有闪蒸和气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迷宫式最小流量阀,能够有效的密封和减少甚至防止发生气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迷宫式最小流量阀,包括:阀体、阀盖和阀杆,所述阀盖安装在阀体上方,所述阀体下方的一侧设置进水流道,阀体下方的另一侧设置出水流道,在进水流道与出水流道的通道交汇处设置有阀座,在阀座的外围均匀焊接有多条迷宫盘片,所述迷宫盘片设置于进水流道的下游,所述阀杆的一端固定在阀盖内部,所述阀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阀芯,所述阀芯活动置入在阀座的内壁。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迷宫盘片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同时接通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的流道结构分别为多个“弓”型首尾连接的弯曲结构,所述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的流道对称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的末端的流道面积大于自身前一节流道的流道面积。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端和第三流道的的出口端之间角度为90°。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阀座的上方设置有导向架。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流道的出口高度高于出水流道的入口高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现“从上到下、由内到外”的流通方式,介质流向相对于阀芯来说,按自上往下的流向设计,使阀门关闭后能够获得较大的密封力,“由内到外”可以使阀门获得最佳的使用性能,并能在全行程范围内进行调节。另外,迷宫盘片从入口到出口流道面积逐级增大,S卩小入口,大出口的设计,随着通道截面逐渐增加,介质的压力就不断降低,这样迷宫盘片出口处的流速就降到很低的水平,通过这样的流道,随着压力的不断下降,流速得到了控制,就不存在传统最小流量阀那样发生气蚀的压力恢复点;同时,将出口流道设计成相对称的位置,一方面可以使流出的介质对冲,相互抵消能量,使流速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另一方面,仍具有一定流速的介质可以巧妙避开阀体及其它关键零件,减少对零件的冲蚀破坏,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迷宫式最小流量阀一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迷宫式最小流量阀中迷宫盘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出水流道;2、进水流道;3、阀座;4、导向架;5、阀体;6、阀芯;7、阀杆;8、阀盖;9、迷宫盘片;10、第二流道;11、第三流道;12、前一节流道;13、第一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迷宫式最小流量阀,包括:阀体5、阀盖8、阀杆7、所述阀盖8安装在阀体5上方,所述阀体5下方的一侧设置进水流道2,阀体5下方的另一侧设置出水流道1,在进水流道2与出水流道I的通道交汇处设置有阀座3,在阀座3的外围均匀焊接有多条迷宫盘片9,迷宫盘片9设置于进水流道2的下游,所述阀杆7的一端固定在阀盖8内部,所述阀杆7的另一端安装有阀芯6,所述阀芯6活动置入在阀座3的内壁,所述阀座3的上方设置有导向架4。进一步说,所述迷宫盘片9设置有第一流道13、第二流道10和第三流道11,所述第一流道13同时接通第二流道10和第三流道11,第一流道13、第二流道10和第三流道11的流道结构分别为多个“弓”型首尾连接的弯曲结构,所述第二流道10和第三流道11的流道对称设置;第二流道10和第三流道11的末端的流道面积都大于自身前一节流道12的流道面积,第二流道10的出口端和第三流道11的的出口端之间角度为90°,进水流道2的出口高度高于出水流道I的入口高度。本技术迷宫式最小流量阀的工作原理:当阀杆7向上移动,带动阀芯6,此时阀芯6的密封面和阀座3的密封面分离,阀门开启,锅炉给水泵的循环水从进水口 2流入阀体5,流经导向架4、阀芯6的节流口和迷宫盘片9,最终从出水口 I流出。由于循环水从进水流道2流向出水流道1,对阀芯6产生辅助的密封力,利于阀门的密封,可以达到零泄露的标准。请参阅图2,当流经迷宫盘片9时,从第一流道13流入,然后从第二流道10和第三流道11同时流出,由于第二流道10和第三流道11相互对冲,从而使出水能量大大降低,产生有效的降压作用,同时因第二流道10和第三流道11的节流末段的流道面积大于自身前一节流道12的流道面积,使得流速进一步减小,使闪蒸和气蚀的程度降低甚至消除,同时如果出现气蚀也可以让汽蚀发生的位置远离或避开阀门的关键表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迷宫式最小流量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盖和阀杆,所述阀盖安装在阀体上方,所述阀体下方的一侧设置进水流道,阀体下方的另一侧设置出水流道,在进水流道与出水流道的通道交汇处设置有阀座,在阀座的外围均匀焊接有多条迷宫盘片,所述迷宫盘片设置于进水流道的下游,所述阀杆的一端固定在阀盖内部,所述阀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阀芯,所述阀芯活动置入在阀座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最小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盘片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同时接通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的流道结构分别为多个“弓”型首尾连接的弯曲结构,所述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的流道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迷宫式最小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的末端的流道面积大于自身前一节流道的流道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迷宫式最小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端和第三流道的的出口端之间角度为9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最小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的上方设置有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迷宫式最小流量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盖和阀杆,所述阀盖安装在阀体上方,所述阀体下方的一侧设置进水流道,阀体下方的另一侧设置出水流道,在进水流道与出水流道的通道交汇处设置有阀座,在阀座的外围均匀焊接有多条迷宫盘片,所述迷宫盘片设置于进水流道的下游,所述阀杆的一端固定在阀盖内部,所述阀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阀芯,所述阀芯活动置入在阀座的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利明,石明,张国明,刘建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道森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