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90896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是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同时涉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制药用途。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柴胡,黄芩,半夏,旋覆花,荆芥,紫菀,百部,白前,桔梗,陈皮,甘草,枇杷叶,苏叶制成,能有效治疗咳嗽和/或相关疾病,其基本上对各种中西医分型的咳嗽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是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同时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制药用途。
技术介绍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工业发展,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外界的有害物质,如各种有害气体、粉尘、致敏微生物和致敏原直接吸入肺部,使呼吸系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增加。1998年我国农村地区抽样调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居于首位,占总死亡率的25%。上海居民医院就诊占首位的也是呼吸系统疾病。据不完全统计,这一疾病成人的发病率为5%,老人和儿童的发病率更高,因此,开发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新药,其市场容量很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明显的。近年来对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咳、痰、喘的病因病理学及其相互关系有了一步的了解,其中咳嗽可以视为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为最主要的疾病、病理改变和/或症状。单独针对咳嗽来说,咳嗽也是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多系六淫外感,或脏腑功能失调,犯及肺脏,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为咳、为嗽。早在内经《素问·咳论》篇,指出其病因分内、外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是外感风寒,由皮毛而入,内合于肺而为病。所谓“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内因则为寒、热入胃,犯于肺而致咳。金代刘完素、张子和更明确地把咳嗽与六气联系起来,提出“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及“嗽分六气,无拘于寒说”,进一步阐明咳嗽与“六淫”均有关系。《丹溪心法·咳嗽》则分为风寒、痰饮、火郁、劳嗽、肺胀五种。明代医家对咳嗽的辨证论治更有新的补充,王纶在《明医杂著论咳嗽证治》中指出“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之法也。”强调治咳须分六淫七情及五脏相胜,脾肺虚实。李木延《医学入门》首先提出外感、内伤分类,为后世提供了辨证要领。《景岳全书·咳嗽》对外感、内伤咳嗽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论述颇详,提出外感咳嗽由肺而及他脏,故以肺为本,他脏为标的见解,而内伤咳嗽则由他脏及肺,故以他脏为本,肺为标。还对外感、内伤咳嗽的辨证提出了若干要点。呼吸系统疾病历史经典药物和近年开发出新药也不少,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疗效不够理想。故研制高效、速效的止咳药物显得十分重要。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卷三。方由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组成。共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功能止嗽化痰,宣肺解表。主治外感咳嗽,咳而咽痒,咯痰不爽,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者。本方所治证属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治宜止咳化痰,宣肺解表。方中紫菀、百部味苦而性温润,下气化痰,理肺止嗽,同为君药;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止嗽,白前降气除痰而止咳,均为臣药,君臣相合,升降并用,故能调节气机升降之失调;佐以陈皮理气化痰而止咳嗽,荆芥疏风解表而畅肺气;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同用,又能清利咽喉。药虽七味,但俱备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之特点,为治一般外感咳嗽的有效方剂。本方属于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剂。温润和平,不寒不热,主要用于外感咳嗽,尤甚适用于外感咳嗽较久,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本方性虽平和,但总属辛温之剂,故阴虚劳嗽者,不宜使用。出人意料地,专利技术人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止嗽散在被创造的年代虽然产生了卓越的疗效,但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患者体质的变化,如空气污染、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或摄取、pm2.5等因素以及患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原因,止嗽散在目前已经不能再临床上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了,因此,专利技术人经过多年研究,出人意料地发现,调整止嗽散的中药原料重量配比以及加大幅度的改变处方组成后新形成的中药组合物,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改进,并且作为基本处方非常适合在现代环境条件下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咳嗽患者人群广泛使用。虽然近代中医以止嗽散为基础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31例临床观察”(甘肃中医学院学报,马卫平,第20卷第2期,33-34页)指出止嗽散用于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四肢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随证加减指出若伴发热恶风、全身不适者加桑叶、菊花,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全身疼痛明显、无汗者加麻黄、桂枝,以宣肺散寒解表;咽喉作痒者加葛根、蝉蜕、牛蒡子,以疏风清热利咽;咽喉红肿疼痛者加牛蒡子、马勃,以清热利咽;咳嗽较甚者加枇杷叶、杏仁、浙贝母、桑白皮,以清热化痰降气;热重者加黄芩、生石膏,以清泻肺热;鼻塞声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散风开通鼻窍;若咳嗽胸闷、咳痰粘稠、难以咯出者加茯苓、半夏,以燥湿化痰;口干口渴、津伤明显者加沙参、麦冬,以养阴清热生津;伴喘息者加桑白皮、紫苏子,以清泻肺热降气化痰。然而,上述研究仅指出根据个别患者病情不同随证加减部分中药原料,但没有形成适合广泛人群使用的基本处方,同时,经专利技术人验证,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明显优于上述处方。中国专利申请CN101496881A公开了一种止咳糖浆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药为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薏苡仁、荆芥、紫菀、百部、陈皮、白前、桔梗、金银花、桑白皮、枇杷叶、蜂蜜。上述处方是麻杏石甘汤、止嗽散再增加金银花、桑白皮、枇杷叶、蜂蜜组成,但是,上述糖浆主要治疗的是呼吸道感染,而且没有足够明确的疗效数据来证明其效果。中国专利申请CN1899550A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寒型咳嗽的外贴膏,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理气化痰,健脾利湿,调中导滞。主治:小儿外感风寒或内伤乳食等引起的咳嗽,痰色白,咽瘁,鼻塞流清涕,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胸闷纳呆,困倦乏力,舌淡,苔白等证。其原料药物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是:紫苏0.5-2、前胡2-5、桔梗1-3、苏子2-5、金沸草1-3、百部0.5-1、荆芥0.5-1、陈皮0.5-1.5、桉叶0.5-1.5、白芷0,2-1,茯苓0.2-1、苍术0.1-0.5、黄芩0.01-0.1。但是,上述药物是外用药物,并且仅适用于小儿。本专利技术经过广泛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出人意料的发现了本申请中的处方,其能有效治疗上呼吸系统疾病和/或相关疾病,如咳嗽等,其基本上对各种类型的咳嗽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组合物的方法及其制药用途。更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更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显著疗效的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进一步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药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药制成(重量配比关系):柴胡8-12,黄芩8-12,半夏8-12,旋覆花8-12,荆芥8-12,紫菀13-18,百部13-18,白前13-18,桔梗13-18,陈皮8-12,甘草3-7,枇杷叶13-18,苏叶8-12。上述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原料药的优选配比为(重量配比关系):柴胡8-10,黄芩8-10,半夏8-10,旋覆花8-10,荆芥8-10,紫菀15-18,百部15-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柴胡8‑12,黄芩8‑12,半夏8‑12,旋覆花8‑12,荆芥8‑12,紫菀13‑18,百部13‑18,白前13‑18,桔梗13‑18,陈皮8‑12,甘草3‑7,枇杷叶13‑18,苏叶8‑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柴胡8-12,黄芩8-12,法半夏8-12,旋覆花8-12,荆芥8-12,紫菀13-18,百部13-18,白前13-18,桔梗13-18,陈皮8-12,炙甘草3-7,枇杷叶13-18,苏叶8-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柴胡8-10,黄芩8-10,法半夏8-10,旋覆花8-10,荆芥8-10,紫菀15-18,百部15-18,白前15-18,桔梗15-18,陈皮8-10,炙甘草3-5,枇杷叶15-18,苏叶8-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柴胡8,黄芩8,法半夏8,旋覆花8,荆芥8,紫菀15,百部15,白前15,桔梗15,陈皮8,炙甘草3,枇杷叶15,苏叶8。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柴胡10,黄芩10,法半夏10,旋覆花10,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和金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市南溪区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