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场发射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8934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15:22
一种场发射光源,包括阳极壳体、密封件及阴极体,阳极壳体开设第一通孔,密封件适配嵌于第一通孔内,密封件开设第二通孔,阴极体收容于阳极壳体内腔,阴极体包括主体部、阴极发射体结构和阴极导杆,阴极发射体结构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主体部外壁上的支撑部和电子发射层,支撑部的第一面为中间部分凸起的弧面,电子发射层覆盖于支撑部的第一面上,电子发射层用于发射电子束,阳极壳体接收电子束而发光,支撑部的第二面固定贴合于主体部上,阴极导杆设于主体部外壁,并沿远离阴极体的方向延伸,且适配嵌于第二通孔内,阳极壳体与阴极体之间为封闭空腔。增加了该场发射光源的出光面积及亮度,增强了稳定性、延长了寿命,优化了其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场发射光源,包括阳极壳体、密封件及阴极体,阳极壳体开设第一通孔,密封件适配嵌于第一通孔内,密封件开设第二通孔,阴极体收容于阳极壳体内腔,阴极体包括主体部、阴极发射体结构和阴极导杆,阴极发射体结构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主体部外壁上的支撑部和电子发射层,支撑部的第一面为中间部分凸起的弧面,电子发射层覆盖于支撑部的第一面上,电子发射层用于发射电子束,阳极壳体接收电子束而发光,支撑部的第二面固定贴合于主体部上,阴极导杆设于主体部外壁,并沿远离阴极体的方向延伸,且适配嵌于第二通孔内,阳极壳体与阴极体之间为封闭空腔。增加了该场发射光源的出光面积及亮度,增强了稳定性、延长了寿命,优化了其工作性能。【专利说明】一种场发射光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场发射光源。
技术介绍
场发射光源一种绿色节能照明光源,其原理是利用阴极体上的电子发射层发射出电子束,并且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束轰击激发阳极壳体上的发光层而发出均匀的可见光。现有场发射光源的阴极体,通常涂覆或生长连续均匀分布的纳米薄膜作为电子发射层。但以整片连续膜存在的电子发射层的本身电阻,及电子发射层与阴极载体间的接触的电阻较大,当所述阴极体有电流时,上述电阻产生的焦耳热较多,易烧毁所述阴极体,导致场发射光源的稳定性差、寿命短。此外,经研究证明,当电子发射层的连续层面积达到一定数值时,在屏蔽效应等因素影响下,电子束电流将无法增大,从而导致所述场发射光源的出光亮度较低,影响其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场发射光源,增加了所述场发射光源的出光面积及亮度,优化了所述场发射光源的工作性能,稳定性较强、寿命较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场发射光源,包括阳极壳体、密封件及阴极体,所述阳极壳体开设第一通孔,所述密封件适配嵌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密封件开设第二通孔,所述阴极体收容于所述阳极壳体内腔,所述阴极体包括主体部、阴极发射体结构和阴极导杆,所述阴极发射体结构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所述主体部外壁上的支撑部和电子发射层,所述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支撑部的第一面为中间部分凸起的弧面,所述电子发射层覆盖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面上,所述电子发射层用于发射电子束,所述阳极壳体用于接收所述电子束而发光,所述支撑部的第二面固定贴合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阴极导杆设于所述主体部外壁,并沿远离所述阴极体的方向延伸,且适配嵌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阳极壳体与所述阴极体之间为封闭空腔。其中,所述阴极体的主体部包括阴极载体和阴极层,所述阴极层覆盖于所述阴极载体外壁和所述阴极导杆的外壁,所述支撑部的第二面固定贴合于所述阴极层上。其中,所述阴极载体呈轴对称图形,所述阴极载体的材质为绝缘体,所述支撑部的材质为导电体。其中,所述电子发射层为生长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面的纳米线薄膜。其中,所述电子发射层的材质为碳纳米管薄膜,所述阴极载体呈球体或对称板状结构,所述阴极载体的材质为玻璃或陶瓷,所述支撑部呈半球形或半椭球形,所述支撑部的材质为不锈钢、铜或铝。其中,所述阳极壳体由外而内依次包括阳极载体、阳极层、荧光层及反射层,所述阳极层覆盖于所述阳极载体的内壁,所述荧光层覆盖于所述阳极层的内壁,所述反射层覆盖于所述荧光层内壁,所述阳极载体与所述阴极体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通孔的表面覆盖所述阳极层以作为阳极电极,与所述阴极导杆配合连接外界电压。其中,所述阳极载体的材质为透明玻璃或陶瓷。其中,所述场发射光源还包括排气管,所述密封件还开设第三通孔,所述排气管的第一端适配贯穿所述第三通孔,并沿靠近所述阴极体的方向延伸,所述排气管的第二端沿远离所述阳极壳体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密封件为绝缘材料,所述密封件呈圆柱体状。其中,所述封闭空腔的真空度为lX10_5Pa。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场发射光源,采用多个所述支撑部的第二面粘接在所述阴极层上,所述支撑部的第一面为中间部分凸起的弧面且在所述支撑部第一面连续分布纳米线薄膜以作为电子发射层的结构。从而使得电子束分散,并以一定角度发射,增加了所述场发射光源的出光面积及亮度。另外,该结构还增强了所述场发射光源的稳定性、延长了寿命,优化了工作性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场发射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阴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阴极发射体的结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参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场发射光源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场发射光源100包括阳极壳体1、密封件2及阴极体3。所述阴极体3包括主体部31、阴极发射体结构32和阴极导杆33。所述主体部31包括阴极载体311和阴极层312。所述阴极载体311呈轴对称图形,所述阴极载体311的材质为绝缘体,具体的可为玻璃或陶瓷。所述阴极层312覆盖于所述阴极载体311外壁。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阴极载体311为玻璃圆形球体,在所述玻璃球体表面上溅射金属层以作为所述阴极层31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所述阴极载体311可为对称板状结构,如圆弧形对称板状结构或椭球形球体。参见图3,所述阴极发射结构32包括多个支撑部321,所述支撑部3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支撑部321的第一面为中间部分凸起的弧面,所述支撑部321的第二面固定贴合于所述阴极层312上,所述支撑部321为导电体。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321的第二面经银浆粘接贴合于所述阴极层312上。所述支撑部321呈半球形或半椭球形,材质为不锈钢。且所述支撑部321为多个,均匀粘附在所述阴极层312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321可为还可采用其他导电材质,如铜、铝等导电性较好的材质。所述阴极发射体结构32还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所述主体部31外壁上的电子发射层322,所述电子发射层322的表面呈中间部分凸起的弧面。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发射层322覆盖于所述支撑部321的第一面上,所述电子发射层322用于发射电子束。所述电子发射层322为生长于所述支撑部321的第一面的纳米线薄膜。所述电子发射层322的材质为碳纳米管薄膜。即采用热气相沉积法在所述支撑部321的表面上生长碳纳米管薄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采用涂覆或是生长的方法使得所述电子发射层322的表面呈中间部分凸起的弧面。请参见图1,所述阴极导杆33设于所述主体部31外壁,并沿远离所述阴极体3的方向延伸。所述阴极导杆33的表面也涂覆所述阴极层312,以用于连接外界电压,从而驱动所述场发射光源100发光。所述阳极壳体I开设第一通孔(图中未标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场发射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壳体、密封件及阴极体,所述阳极壳体开设第一通孔,所述密封件适配嵌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密封件开设第二通孔,所述阴极体收容于所述阳极壳体内腔,所述阴极体包括主体部、阴极发射体结构和阴极导杆,所述阴极发射体结构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所述主体部外壁上的支撑部和电子发射层,所述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支撑部的第一面为中间部分凸起的弧面,所述电子发射层覆盖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面上,所述电子发射层用于发射电子束,所述阳极壳体用于接收所述电子束而发光,所述支撑部的第二面固定贴合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阴极导杆设于所述主体部外壁,并沿远离所述阴极体的方向延伸,且适配嵌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阳极壳体与所述阴极体之间为封闭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吴康锋陈贵堂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