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纸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71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分纸器,用于一事务机器的一进纸机构中,该进纸机构可馈入至少一纸张,该分纸器包括:一底座,该底座具有一表面及一凹槽,该表面上具有多个缓升体,该各缓升体配置于该凹槽的一侧或两侧,用以导引该纸张;以及一弹性元件,配置于该凹槽处,该弹性元件为部分地突出于该表面,以实行分纸功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进纸的装置,特别是一种以弹性元件作为分纸器的主要元件的进纸机构。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电气产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工具。举例来说,在办公室里常用的机器就包括了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等。而对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这些会用到纸张的事务机器而言,其本身的工作效率会受到进纸机能的影响。也因此,要如何生产一个能有效执行进纸、分纸等机能的装置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以目前的打印机为例,为了使纸张能顺利送入打印机内以遂行打印工作,打印机上都会设置有自动进纸装置,用来驱动纸张前进;在打印前,使用者可先行将纸张置于进纸装置处,打印时进纸装置即可逐一将纸张送出,使喷墨头喷出的墨点能落在纸张上而成像。接着,请参照附图说明图1A,其绘示传统的一自动进纸装置。如图所示,自动进纸装置下方具有底板101以承载纸张,底板101上方设有滚轮150,可驱动纸张前进。需要注意的是,底板101上设有分纸器103及数个表面平滑的肋条102,当滚轮150驱动纸张时,分纸器103可将纸张逐一分离,而肋条102则可辅助纸张顺利前进;下文中,将分别针对肋条及分纸器的功能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B,其绘示传统上纸张105沿底板行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自动进纸装置的底板101上设置有数条与纸张行进方向平行的肋条102及一分纸器103。由于底板上同时配置肋条和分纸器,且两者的构造和功能均不相同,故下文中将分别讨论肋条102及分纸器103的工作情形。就肋条102而言,其功能为架起纸张使得纸张能顺利向前滑动,因此在实际应用上,可选用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制成肋条102,使纸张的行进更顺畅;一般而言,在兼顾成本的考虑下,会选用平滑的橡胶或塑胶来制作,以节省成本。接着请参照图1C,其绘示图1B中肋条与纸张的侧视图。如图所示,通过滚轮150(未绘示)的带动,纸张105沿着方向A行进。而纸张105的前缘107会接触到肋条102的表面沿方向A滑动。请参照图1D,其绘示纸张的前进方向及所受的摩擦反力图。如图所示,纸张105沿着方向A前进;由于纸张105的前缘107和肋条102的表面相接触,因此,肋条102会对纸张105产生一摩擦反力,而此摩擦反力的方向B和纸张的前进方向A相反。当纸张105的厚度在一定程度以上时,以上所述的摩擦反力对纸张105的影响不大;但是当纸张105的厚度较薄时,摩擦反力就可能使纸张105产生如图1E所示的情况。图1E绘示薄纸张被驱动时,纸张与肋条的侧视图。如图所示,纸张105因和肋条102相接触,而受一摩擦反力将纸张105往方向B拉动,若纸张105受滚轮150(未绘示)的带动而继续沿方向A前进;则纸张105便会同时受到沿方向A的推力及沿方向B的摩擦反力而使纸张的前缘产生卷曲,若纸张的前缘107已卷曲却依然还往前进时,就会发生卡纸的情形。另一方面,为使进纸装置上的纸张能逐一分离,在底板101上除了设置肋条102以外,另设置有分纸器103,用以帮助纸张分离;请参照图2,其绘示分纸器与纸张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分纸器103的顶部具有数个锯齿状的突起106,与肋条102所不同的是,分纸器103的突起106的摩擦系数较大,可以提供分离纸张所需的摩擦力。设计时,可将分纸器103与纸张105的前进方向A平行设置,故当纸张105行进时,纸张105的前缘便会与分纸条106接触;因各突起均具有一斜度α,故纸张105在沿着行进方向A前进时,其前缘会随着突起106的斜面而移动,因而达到逐一将纸张分离的目的。众所周知,纸张的种类及规格五花八门,各类纸张除了材质上的差异外,厚度(或称纸张的g/m2)也各有不同,因此分纸器在设计时,斜度α是依据所适用的纸张的范围(例如以纸张的g/m2划分范围)来加以设定,因此分纸器的斜度α一旦确定,也意味着此分纸器只能针对某特定范围内的纸张,例如针对70g/m2至80g/m2的纸张来运作,并非适用于所有纸张。因此对传统作法而言,分纸器的缺点在于,斜度α是针对某特定范围内的纸张所加以设计的,在制作过程中,对精密度的要求较高,因而较不容易做得好而且成本也较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使分纸器做得很好,充其量也只能适用于设计时所选的特定范围内的纸张,故在实际应用时分纸成效不彰,以致常有多张纸一齐送出的情形。综上所述,传统作法至少具有以下缺点1.容易卡纸,2.可用纸张的范围受到严格限制,3.单张分纸的功能不易确实被执行,4.分纸器的制作精密度要求较高,使成本增加。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扩大纸张限制范围,提高分纸功能的稳定性且降低卡纸机率的进纸机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分纸器,一种分纸器,用于一事务机器的一进纸机构中,该进纸机构可馈入至少一纸张,该分纸器包括一底座,该底座具有一表面及一凹槽,该表面上具有多个缓升体,该各缓升体配置于该凹槽的一侧或两侧,用以导引该纸张;以及一弹性元件,配置于该凹槽处,该弹性元件为部分地突出于该表面,以实行分纸功能。进一步说,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分纸器,其底座中央有一凹槽,用以放置弹簧。在设计时,此弹簧的最高点要比底座的表面高,且凹槽的两列分置有数个缓升体,在缓升体的导引之下,纸张前缘会逐渐升高,有益于弹簧的簧圈逐一将纸张分开,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利用数个弹性薄片取代弹簧,而达到相同的目的。再者,排列肋条时若采用向两侧外扩的发散式排列方法,则可将纸张前缘撑起,使纸张在行进时能降低发生卡纸的机率。本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其扩大可使用纸张的范围,增加分纸效果的稳定性,减低卡纸的机率,以及降低成本。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A为现有事务机器中进纸机构的示意图;图1B为纸张沿肋条行进的示意图;图1C为图1B中纸张与肋条的侧视图;图1D为另一种纸张沿肋条行进的示意图;图1E为图1D中纸张与肋条的侧视图;图2为分纸器将纸张分离的剖面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分纸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分纸器的示意图;图3C为图3B中分纸器的侧视图;图4A为分纸器侧面的放大图;图4B、图4C及图4D为分纸器逐步实行分纸动作的过程示意图;图5为使用弹性薄片的分纸器的示意图;图6为使用本技术的进纸装置的示意图7A为肋条的发散式排列的示意图;图7B为图7A中肋条的发散式排列的一种变化型的示意图。请参照图3A与图3B,其绘示利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纸器结构图。如图所示,分纸器300的主体为底座301,制作分纸器时,可在底座301的中央形成凹槽310,用来置放弹簧311,其中,凹槽310的方向例如是与纸张的行进方向平行;通过适当的设计,在弹簧315置入凹槽310后,可使簧圈311的顶点略高于底座301的顶面,当纸张105置于分纸器300的顶面时,纸张105的前缘107(参照图1E)会与某簧圈317接触,此时纸张105若被驱动,则被纸张前缘触及的簧圈也会向前位移。需要注意的是,请参照图3C,由于凹槽310两侧设有许多缓升体312,因此当纸张前进时通过缓升体312的导引作用,其前缘107的高度也会逐渐升高,当前缘107离开缓升体312的顶点时,即可越过原簧圈而与下一个簧圈接触,此时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纸器,用于一事务机器的一进纸机构中,该进纸机构可馈入至少一纸张,其特征在于,该分纸器包括:一底座,该底座具有一表面及一凹槽,该表面上具有多个缓升体,该各缓升体配置于该凹槽的一侧或两侧,用以导引该纸张;以及一弹性元件,配置于该凹槽处,该弹性元件为部分地突出于该表面,以实行分纸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炎松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