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582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电连接器、集线架及与电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设有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集线架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槽道,所述线缆包含至少一对差分信号导线及包裹在差分信号导线外部的信号屏蔽层,每一导线包括导体及包裹导体的绝缘体,所述差分信号导线向前穿过集线架后与导电端子连接,每一第一槽道收容至少一对差分信号导线,如此设计,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在预先定位于集线架之前的加工阶段,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差分信号导线外部的屏蔽层的去除长度,去除屏蔽层的尺寸越短,越保证了线缆阻抗的稳定。(*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集线架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线缆连接器组件一般包括电连接器、集线架及线缆,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集线架固定于绝缘本体后端,集线架设有若干前后贯通的槽道及将相邻两槽道间隔开的隔栏,线缆由若干导线组成,导线一一穿过槽道而向前延伸出集线架,与导电端子焊接在一起,集线架起到定位导线及排列导线顺序的作用,方便了导线的焊接。然而,集线架需要针对每一导线设置一个槽道,导致集线架的宽度增加,另外,线缆在导线进入槽道之前,须做去除导线外的一部分的屏蔽层,屏蔽层去除的越多,对线缆阻抗稳定性的影响越大。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线缆阻抗的稳定性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电连接器、集线架及与电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设有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集线架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槽道,所述线缆包含至少一对差分信号导线及包裹在差分信号导线外部的信号屏蔽层,每一导线包括导体及包裹导体的绝缘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电连接器、集线架及与电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设有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集线架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槽道,所述线缆包含至少一对差分信号导线及包裹在差分信号导线外部的信号屏蔽层,每一导线包括导体及包裹导体的绝缘体,所述差分信号导线向前穿过集线架后与导电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槽道收容至少一对差分信号导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电连接器、集线架及与电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设有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集线架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槽道,所述线缆包含至少一对差分信号导线及包裹在差分信号导线外部的信号屏蔽层,每一导线包括导体及包裹导体的绝缘体,所述差分信号导线向前穿过集线架后与导电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槽道收容至少一对差分信号导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架设有自第一槽道向上贯穿的第一开口,所述差分信号导线是自第一开口进入第一槽道内,第一开口的宽度小于差分信号导线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自第一槽道的内侧末端向上延伸,两者构成一 L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信号导线左右并排收容于第一槽道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架设有若干第一槽道,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宏李华兵沈学平
申请(专利权)人:万安协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