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送纸辊等被传递部件传递驱动力用离合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750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向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的送纸辊等被传递部件传递驱动力用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各部分:    主轴;    以该主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输入侧旋转体;    为了将驱动力传递给送纸辊等被传递部件侧,以主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输出侧旋转体;    配置在输入侧旋转体的输入端部和输出侧旋转体的输出端部之间,并且,在只能沿主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状态下,组合在输出侧旋转体上的内侧套筒体;    在将内侧套筒体收装在内侧的状态下,配置在输入侧旋转体的输入端部和输出侧旋转体的输出端部之间的外侧套筒体;    外侧套筒体的制动机构;以及    为了向常时地将内侧套筒体推压在输入侧旋转体的输入端部侧的方向施力,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内侧套筒体上,并且将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外侧套筒体上的螺旋弹簧,    内侧套筒体和输入侧旋转体上分别设有主连接部,其作用是通过上述施力而啮合,并且,通过内侧套筒体向抗拒该施力的方向移动而解除啮合,    内侧套筒体和外侧套筒体上分别设有辅助连接部,该辅助连接部,通过使主连接部与上述输入侧旋转体的主连接部啮合的内侧套筒体的旋转,而使外侧套筒体跟着旋转,    内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及外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双方或任一方上设有凸轮面,其作用是通过制动机构使外侧套筒体的跟随旋转停止,从而使上述螺旋弹簧向抗拒上述施力的方向缩径,并且使上述螺旋弹簧在该螺旋弹簧的轴线方向上,一边压缩或伸长、一边移动,    朝向形成于内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上的输入侧旋转体的输入端部的卡触面,由于内侧套筒体在抗拒上述施力而移动到位的位置上的惯性作用,而与朝向形成于外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上的输出侧旋转体的输出端部的卡触面接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用的送纸辊等接受驱动电机之驱动力的传递而被驱动的被传递部件,只有在必要时才传递该驱动力的,安装在该被传递部件侧的齿轮等和驱动电机侧的齿轮等之间使用的离合器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复印机等所使用的送纸辊等用途的离合器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是大家知道的。这种离合器装置包括成为输入侧的离合器盘毂、成为输出侧的从动皮带轮、螺旋弹簧和爪轮部件。螺旋弹簧将离合器盘毂的一部分和从动皮带轮的一部分紧固地组合起来。另外,螺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从动皮带轮上,另一端固定在爪轮部件上。在爪轮部件的旋转处于自由的状态下,由于螺旋弹簧的紧固,随着离合器盘毂侧的旋转从动皮带轮也旋转。于是,来自输入侧的驱动力便被传递到输出侧。另外,在爪轮部件的旋转处于制动的状态下,螺旋弹簧扩径。这样,螺旋弹簧一旦扩径,离合器盘毂一侧便空转,从动皮带轮不旋转。即,根据这种离合器装置,只有在必要时才能将输入侧的驱动力传递给输出侧。以送纸辊为例,只有在需要送纸的情况下,才能使送纸辊旋转。专利文献1特开平6-66328号公报(图3、图4)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可是,这种现有的离合器装置,由于是靠螺旋弹簧的夹紧力,即摩擦力来传递驱动力,故难以在不损失该驱动力的情况下进行传递。也就是说,在传递驱动力时,螺旋弹簧和被该螺旋弹簧夹紧的离合器盘毂的一部分和从动皮带轮的一部分之间,易产生滑动,一旦产生这种滑动,所传递的驱动力便产生丢失。因此,为了不产生这种打滑现象,与部件等接触不得不要付出相当大的劳力。而且,输入侧的转矩越大越容易产生这种打滑现象,故传递大转矩是用无方向性的装置。即使在不传递驱动力时,在一部分位于螺旋弹簧内部的状态下,离合器盘毂也进行空转,故即使在不传递该驱动力时,在螺旋弹簧和离合器盘毂之间也容易产生一完程度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将无用的负荷给予常时地驱动离合器盘毂的驱动电机侧。对于复印机等,人们正强烈要求降低电力消耗,由于这种实情,又因用单一的驱动电机驱动复印机等各部分的倾向十分明显,因此,要求尽量减少驱动电机的这种无用负荷的呼声很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这种离合器装置在传递驱动力时,将来自输入侧的驱动力无损失地传递给输出侧,在不传递驱动力时,构成离合器装置的输入侧旋转体的空转尽量少产生阻力。解决课题的方式为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向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的送纸辊等被传递部件传递驱动力用的离合器,具有以下(1)~(11)的构造的装置。(1)主轴, (2)以该主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输入侧旋转体,(3)为了将驱动力传递给送纸辊等被传递部件侧,以主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输出侧旋转体,(4)配置在输入侧旋转体的输入端部和输出侧旋转体的输出侧端部之间,并且在只能沿主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状态下组合在输出侧旋转体上的内侧套筒体,(5)在将内侧套筒体收装在内侧的状态下,配置在输入侧旋转体的输入端部和输出侧旋转体的输出端部之间的外侧套筒体,(6)外侧套筒体的制动机构,(7)为了向常时地将内侧套筒体推压在输入侧旋转体的输入端部侧的方向施力,具有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内侧套筒体上,并且将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外侧套筒体上的螺旋弹簧,(8)内侧套筒体和输入侧旋转体分别设有主连接部,其作用是通过上述施力而啮合,并且通过内侧套筒体向抗拒该施力的方向移动而解除啮合,(9)内侧套筒体和外侧套筒体分别设有辅助连接部,该辅助连接部,通过使主连接部与上述输入侧旋转体的主连接部啮合的内侧套筒体的旋转,而使外侧套筒体跟着旋转,(10)内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及外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双方或任一方设有凸轮面,其作用是通过制动机构停止外侧套筒体的跟随旋转,便可使上述螺旋弹簧缩径,并且,在该螺旋弹簧的轴线方向上,一边压缩或伸长,一边使内侧套筒体向抗拒上述施力的方向移动,(11)朝向形成于内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上的输入侧旋转体的输入端部的卡触面,由于内侧套筒体抗拒上述施力而移动完毕到位的位置的惯性作用,而与朝向形成于外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上的输出侧旋转体的输出端部的卡触面接触。根据这种构造,(1)首先,在不用制动机构停止外侧套筒体的跟随旋转的状态下,离合器装置成为接合状态(传递驱动力的状态)。即,由于螺旋弹簧的施力,内侧套筒体将其主连接部与输入侧旋转体的主连接部啮合,而且,该内侧套筒体在只能沿主轴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与输出侧旋转体组合起来,故输入侧旋转体的旋转力,通过内侧套筒体传递给输出侧旋转体,于是,输出侧旋转体能旋转。在该接合状态下,通过内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和外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的接触,外侧套筒体也以主轴为中心向同一方向跟着内侧套筒体及输出侧旋转体一起旋转。(2)接着,在通过制动机构停止外侧套筒体的跟随旋转的状态下,离合器装置成为分离状态(不传递动力的状态)。即,在结合状态下,用制动机构使跟着旋转着的外侧套筒体的旋转停止时,通过内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和外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双方或任一方所具有的凸轮面,使还在旋转着的内侧套筒体向抗拒上述施力的方向,即,向解除内侧套筒体的主连接部和输入侧旋转体的主连接部啮合的方向移动。这样,解除啮合后,输入侧旋转体的旋转力不会被传递给输出侧旋转体。这样,向解除啮合的方向推入到位的内侧套筒体,由于惯性作用而稍许旋转,将其辅助连接部的卡触面推压在外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的卡触面上,故只要不解除停止外侧套筒体的跟随旋转的状态,内侧套筒体就不会回到其主连接部与输入侧旋转体的主连接部啮合的位置,在该分离状态下,输入侧旋转体以主轴为中心进行无负荷空转。上述螺旋弹簧设成压缩螺旋弹簧时,在上述分离状态下螺旋弹簧被压缩。另外,上述螺旋弹簧设成拉伸螺旋弹簧时,在上述分离状态下螺旋弹簧伸长。(3)在解除由制动机构实施的外侧套筒体的跟随旋转的停止状态时,离合器装置从合离状态再一次成为结合状态。即,从上述分离状态解除由制动机构所实施的外侧套筒体的跟随旋转的停止状态后,由于,在该分离状态下缩径后的螺旋弹簧的复原力的作用,外侧套筒体朝着和上述结合状态的旋转方向相同方向稍许旋转,通过向该方向旋转,内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之卡触面,与外侧套筒体的辅助连接部之卡触面便回到不相互接触的状态。这样,两卡触面恢复到不相互接触的状态时,接着,由于螺旋弹簧的复原力的作用,内侧套筒体便向被推压到输入侧旋转体的输入端部的方向移动,内侧套筒体的主连接部和输入侧旋转体的主连接部再一次啮合。这样,输出侧旋转体再一次通过内侧套筒体,利用输入侧旋转体的旋转驱动而被旋转。即,根据这种离合器装置,在不必向被传递部件传递驱动力的情况下,可使输入侧旋转体进行无负荷旋转,在分离状态下离合器装置不向驱动该输入侧旋转体的驱动电机施加负荷。另外,在分离状态下,可以完全不向输出侧旋转体传递动力。在向被传递部件传递驱动力时,通过使内侧套筒体的主连接部和输入侧旋转体的主连接部啮合,可在不产生动力损失的情况下,向输出侧旋转体传递旋转力。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向技术方案1所述的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的送纸辊之类的被传递部件传递驱动力用离合器装置的制动机构,由制动部件和形状记忆合金制的连接部件构成,其中 制动部件包括卡合在外侧套筒体的外周部上的卡合爪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田重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