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场磁场耦合辅助激光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7404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场磁场耦合辅助激光打孔装置,包括电源、控制电路、旋转磁场生成单元、工件装夹单元和电场生成单元;旋转磁场生成单元用于产生旋转磁场,由线圈、铁芯和底座组成,在底座内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6个铁芯,每个铁芯间相隔60°,铁芯两两相对;电场生成单元用于产生旋转电场,由电板、电板支架和导线组成,电板支架呈圆周均布在底座内,每个电板支架间相隔60°,电板支架两两相对,且每个电板支架与相邻铁芯成30°夹角,电板固定在电板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电场、磁场对等离子体的作用,使其在孔内与电场磁场一起转动,增强了其与孔壁的热耦合效应,使熔融金属的量增多,增加了单个脉冲激光的材料去除率,加快了打孔速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场磁场耦合辅助激光打孔装置
本技术属于激光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场磁场耦合辅助激光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微机电技术(MEMS)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传统产品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人们对微细孔加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微细孔的加工要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微细孔加工技术。激光打孔是现代制造
的关键技术之一,激光打孔与其他打孔方法相比具有打孔深径比大、无接触、无工具损耗、加工速度快、表面变形小、可以加工各种材料等显著优越性,能良好地满足现代工业产品加工的要求,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飞机发动机蜗轮叶片散热孔的加工。现有的激光打孔方法一般是将激光束聚焦于工件表面或者表面以下某个位置,以足够高的功率密度加热和熔化材料,随后材料以液态和气态形式喷射出去达到材料去除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通常在打孔位置喷射高压辅助气体以提高打孔效率和打孔效果。但是现有的激光打孔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激光打孔过程中等离子屏蔽效应严重,导致激光能量的损耗;2.加工后孔壁存在厚度不均的再铸层而影响孔的质量;3.高能量长脉冲的激光打孔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过大导致加工出的孔重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场磁场耦合辅助激光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1)、控制电路(2)、旋转磁场生成单元(3)、工件装夹单元(6)和电场生成单元(7);所述电源(1)通过电缆(4)与控制电路(2)相连,控制电路(2)通过导线(5)分别与旋转磁场生成单元(3)和电场生成单元(7)连接,工件装夹单元(6)固定在旋转磁场生成单元(3)和电场生成单元(7)的水平中心位置;所述旋转磁场生成单元(3)用于产生旋转磁场,由线圈(8)、铁芯(18)和底座(17)组成,所述底座(17)为圆槽形,在底座内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6个铁芯(18),每个铁芯(18)间相隔60°,铁芯(18)两两相对,线圈(8)缠绕在铁芯(18)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场磁场耦合辅助激光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I)、控制电路(2)、旋转磁场生成单元(3)、工件装夹单元(6)和电场生成单元(7); 所述电源(I)通过电缆(4)与控制电路(2)相连,控制电路(2)通过导线(5)分别与旋转磁场生成单元(3 )和电场生成单元(7 )连接,工件装夹单元(6 )固定在旋转磁场生成单元(3)和电场生成单元(7)的水平中心位置; 所述旋转磁场生成单元(3)用于产生旋转磁场,由线圈(8)、铁芯(18)和底座(17)组成,所述底座(17)为圆槽形,在底座内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6个铁芯(18),每个铁芯(18)间相隔60 °,铁芯(18 )两两相对,线圈(8 )缠绕在铁芯(18 )上,且线圈(8 )缠绕方向一致,使两两相对的线圈(8)产生的磁极相异; 所述电场生成单元(7)用于产生旋转电场,由电板(9)、电板支架(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爱新卢轶薛伟吴川罗敬文曹宇瞿建武曹宇鹏朱德华温德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