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体式的用于阻碍绕过的片状件的换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2121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13:41
一种含有间隔开的多对板的换热器,其中每对板限定用于第一流体流动的流道。此外,一个或多个散热片被间隔开的各对板连接并夹在各对板之间,以用于第二流体的流动。而且,提供流体歧管,该流体歧管在间隔开的各对板的歧管端处被流体联接到间隔开的各对板。另外,片状件从第一对板的第一板的凸缘端延伸并与从第二对板的第二板的凸缘端延伸的第二片状件接触,以用于提供流体流动的阻碍部件。而且,提供含有壳体和这里描述的换热器的换热器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一体式的用于阻碍绕过的片状件的换热板
本说明书涉及具有用于阻碍空气绕过的片状件的换热器,以及具有壳体和在这里描述的换热器的换热器组件。
技术介绍
本领域中已知中冷器换热器是用于沿被供给到内燃机的增压空气的流路而安装的。该增压空气典型地包括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被诸如增压器或涡轮增压器的设备压缩,以将增加的空气流量提供到内燃机,从而允许内燃机燃烧增加的量的燃料,进而以提高的功率和性能工作。但是,环境空气的压缩也使空气温度升高,使得增压空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如果该温度不被降低,就不期望地增加了内燃机的总热负荷。因此,期望在将增压空气提供到内燃机之前冷却增压空气,并且中冷器被设置成用于该目的。通常,中冷器由多种导热材料诸如铜或铝的轻质热传递元件构成、成形为提供延展的热传递表面并限定与合适的冷却剂诸如环境空气或冷却液处于热传递关系的增压空气的流路。更具体地,中冷器可由带散热片的管的网构成,以便流过散热器的增压空气与流经管的冷却剂相关联,从而导致在一些发动机系统的应用中的充分的热传递。替代性地,当需要改进热传递的能力时,中冷器由堆叠的成阵列的板和散热片构成,板和散热片协作以限定换热器核心部件,该换热器核心部件具有用于使处于彼此接近地热传递关系的增压空气和冷却剂经过的各流路。但是,在任一情况下,中冷器均被期望地直接安装到内燃机的进气歧管内,其中经过进气歧管的增压空气通过刚好在由内燃机吸入之前流经中冷器而降低温度。现有的换热器产品能允许空气绕过散热片的端部(板的搭接接头延伸超过散热片的端部,或延伸超过液体流动歧管,从而留下非故意的空气绕过槽道),或要求在部件上进行额外的铜焊,以通过阻挡这些区域进行补救,这明显增加了成本和/或对于某些中冷器配置是不可行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宽的弹性密封件(诸如粘接结合式密封件或机械套封式密封件)能设置成管道安装的一部分,从而使得绕过最小化。但是这些密封材料是高成本的、增加了安装的复杂性,并具有有限的使用寿命。另一补偿性替代方案是:通过使尺寸过大或增加大得多的散热片密度(以压降为代价),对换热器进行安全系数过大的设计,以便即使有绕过流动仍保持性能,这能存在其他缺陷。本领域中需要一种换热器和换热器组件,其中换热器能减少或阻止空气绕过换热器的端部。
技术实现思路
—方面,本说明书公开一种换热器,其包括:间隔开的多对板,其中每对板限定用于第一流体流动的流道;一个或多个散热片,其被间隔开的各对板热联接并夹在各对板之间,以用于第二流体的流动;流体歧管,其在间隔开的各对板的歧管端处被流体联接到间隔开的各对板;和片状件,其从第一对板的第一板的凸缘端延伸并与从第二对板的第二板的凸缘端延伸的第二片状件接触,以用于提供流体流动的阻碍部件。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公开一种换热器,其含有间隔开的多对板,其中每对板限定用于第一流体流动的流道;一个或多个散热片,其被间隔开的各对板热联接并夹在各对板之间,以用于第二流体的流动;流体歧管,其在间隔开的各对板的歧管端处被流体联接到间隔开的各对板;和片状件,其从第一对板的第一板的凸缘端延伸并与第二对板的第二板接触,以用于提供流体流动的阻碍部件。再一方面,本说明书公开一种换热器组件,该换热器组件含有壳体,其具有与开口连通的腔;和如这里所述的换热器,其可接收在壳体的腔中。【附图说明】借助实例,现在参考附图,附图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在附图中:图1示出用于接收根据说明书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进气歧管;图2示出根据说明书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正视图;图3示出根据说明书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侧视图;图4示出根据说明书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放大部分的透视图;图5示出根据说明书的第一实施例的一对板中的单个板的放大部分的透视图;图6示出根据说明书的第二实施例的一对板中的单个板的放大部分的透视图;图7示出根据说明书的第三实施例的一对板中的单个板的放大部分的透视图;和图8示出根据说明书的第四实施例的成对的板的放大部分的侧视图。在不同的附图中可使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类似的部件。【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一般地涉及换热器(2),诸如用于降低流入内燃机的空气温度的中冷器。换热器⑵典型地放置在进气歧管⑷中,如图1中所示的,进气歧管具有腔(6),以用于经过开口(8)放置换热器(2)。引入的空气经过进气孔(10)进入歧管(4)并且在被引导到内燃机之前经过换热器(2)。根据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换热器(2)不被特别地限制。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和4中所示的,换热器(2)具有间隔开的多对板(12),其中每对板限定用于第一流体诸如冷却剂的流动的流道。还设置具有入口(16)和出口(18)的流体歧管(14)(图2和3);其中流体歧管(14)被连接到每对板(12)的流道,以允许流体诸如冷却剂进入入口(16)、经过各对板(12)的流道并经过出口(18)排出。流体歧管(14)与入口(16)和出口(18)的位置不被特别地限制。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在图2和3中所示的,入口和出口能设置在顶板(20)上。但在另一实施例(未示出)中,入口(16)和出口(18)能设置在换热器(2)的侧面(22)上。在间隔开的每对板(12)之间的空间设有散热片(24)。散热片(24)能提供第二流体流道,通常空气经过进气口(10)进入;并且其中第二流道垂直于由各对板(12)限定的流道,以允许热交换。这里公开的换热器(2)具有前表面,以便当换热器(2)定位在进气孔(4)内时,前表面(26)定位在进气孔(10)处并允许第二流体、空气经过散热片(24)并在进入内燃机之前进行热交换。此外,如这里公开的,换热器(2)的每个板具有歧管端(28)和相对端(30),这里表示为凸缘端(30)。换热器板的歧管端(28)具有连接到板的流体歧管(14),而凸缘端(30)具有一个或多个用于阻挡空气绕过的片状件(32)。如这里公开的,换热器(2)设有侧面(22)。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侧面由流体歧管(14)形成,而另一侧面由各对板(12)的凸缘端(30)与散热片(24)的端部一起形成(图4)。在图2-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换热器(2)的每个板在凸缘端处设有片状件(32)。在每个板中的片状件(32)能通过在板的凸缘端(30)进行切割并将凸缘端(30)的切割部分折叠而形成,从而形成大体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的片状件的面(34)(图4和5)。根据说明书的片状件(32)的长度不被特别地限制。在图2-7中公开的实施例中,在换热器(2)的每个板中的片状件(32)的长度能设定成:在组装好的换热器(2)中,从第一对板的第一板的凸缘端(30)延伸的片状件(32)接触该换热器(2)中的第二对(相邻的一对)板的第二板延伸的第二片状件。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中所示的,从第一板的凸缘端(30)延伸的片状件(32)接触相邻的一对(或第二对)板的第二板。通过调节片状件(32)的尺寸和位置,在换热器(2)的凸缘端(30)处绕过的空气能被阻碍。根据说明书的片状件(32)的数量不被特别地限制。在图2-5和7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换热器(2)的每个板设有单个片状件(32)。但是在图6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换热器(2)的每个板设有一对片状件(32)。在换热器(2)的每个板中的片状件(32)的位置不被特别地限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包括:间隔开的多对板,其中每对板限定用于第一流体流动的流道;一个或多个散热片,其被间隔开的各对板热联接并夹在各对板之间,以用于第二流体的流动;流体歧管,其在间隔开的各对板的歧管端处被流体联接到间隔开的各对板;和片状件,其从第一对板的第一板的凸缘端延伸并与从第二对板的第二板的凸缘端延伸的第二片状件接触,以用于提供流体流动的阻碍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换热器,其包括: 间隔开的多对板,其中每对板限定用于第一流体流动的流道; 一个或多个散热片,其被间隔开的各对板热联接并夹在各对板之间,以用于第二流体的流动; 流体歧管,其在间隔开的各对板的歧管端处被流体联接到间隔开的各对板;和 片状件,其从第一对板的第一板的凸缘端延伸并与从第二对板的第二板的凸缘端延伸的第二片状件接触,以用于提供流体流动的阻碍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单个片状件从每个板的凸缘端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两个或更多个片状件从每个板的凸缘端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片状件在每个板的凸缘端定位在中间。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片状件定位在凸缘端的角部处、邻近换热器的前表面或后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片状件从板大体垂直地突出。7.根据权利要求1至 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片状件具有用于对准片状件的弯曲的颈部。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接触的片状件被铜焊在一起,以用于阻碍空气绕过。9.一种换热器组件,其包括: 壳体,其具有与开口连通的腔;和 换热器,其可接收在壳体的腔中,所述换热器包括: 间隔开的多对板,其中每对板限定用于第一流体流动的流道; 一个或多个散热片,其被间隔开的各对板热联接并夹在各对板之间,以用于第二流体的流动; 流体歧管,其在间隔开的各对板的歧管端处被流体联接到间隔开的各对板;和 片状件,其从第一对板的第一板的凸缘端延伸并与从第二对板的第二板的凸缘端延伸的第二片状件接触,以用于提供流体流动的阻碍部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中单个片状件从每个板的凸缘端延伸。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M·金德C·肖尔
申请(专利权)人:达纳加拿大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加拿大;CA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