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台,包含载重板、底板、传动组件和两组升降组件;载重板设置在底板的上侧;升降组件设置在载重板和底板之间;两组升降组件沿同一中心线并排设置,每一组升降组件均包含两根相互交叉铰接的支撑臂;传动组件包含电机和两组传动副;电机的主轴上设置有联轴器,联轴器上设置有主锥齿轮;每一组传动副均包含一根横梁和一根丝杆;丝杆的一端与横梁螺纹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与主锥齿轮啮合的副锥齿轮;两组传动副的两根横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根横梁分别与同一升降组件上的不同的支撑臂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的升降台,通过升降组件和传动组件的配合,带动载重板升降;整体的结构简单,易操作,载重效果好,而且传动平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台,包含载重板、底板、传动组件和两组升降组件;载重板设置在底板的上侧;升降组件设置在载重板和底板之间;两组升降组件沿同一中心线并排设置,每一组升降组件均包含两根相互交叉铰接的支撑臂;传动组件包含电机和两组传动副;电机的主轴上设置有联轴器,联轴器上设置有主锥齿轮;每一组传动副均包含一根横梁和一根丝杆;丝杆的一端与横梁螺纹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与主锥齿轮啮合的副锥齿轮;两组传动副的两根横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根横梁分别与同一升降组件上的不同的支撑臂相连接;本技术方案的升降台,通过升降组件和传动组件的配合,带动载重板升降;整体的结构简单,易操作,载重效果好,而且传动平稳。【专利说明】一种升降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装置,特别是一种传动平稳、便于操作的升降台,属于载重传动装置
。
技术介绍
升降装置在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人可以通过升降装置将一些重量较大的物件运送至一些人的高度无法达到的位置上;现有的一些小型的升降装置无法承载较重物体,而且升降的范围较小;而一些载重效果好,升降范围大的升降装置通常组件多,结构复杂,不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传动平稳、便于操作的升降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台,包含载重板、底板、传动组件和两组升降组件;所述载重板设置在底板的上侧;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载重板和底板之间;所述两组升降组件沿同一中心线并排设置,每一组升降组件均包含两根相互交叉铰接的支撑臂;所述传动组件包含电机和两组传动副;所述电机的主轴上设置有联轴器,联轴器上设置有主锥齿轮;每一组所述的传动副均包含一根横梁和一根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横梁螺纹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副锥齿轮;所述副锥齿轮与主锥齿轮啮合;所述两组传动副的两根横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根横梁分别与同一升降组件上的不同的支撑臂相连接。优选的,每根所述的支撑臂的上端均设置有滚轮,每根支撑臂的下端均铰接在相应的横梁;每根所述的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滚轮。优选的,所述载重板和底板上均设置有滑轨;每个所述的滚轮均设置在相应的滑轨中。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底板的四角上设置有挡块。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方案的升降台,通过齿轮和丝杆传动,使两根交叉的支撑臂在铰接处转动,进而带动载重板上升或下降,载重板上可以放置重物,从而达到升降的目的;整体的结构简单,易操作,载重效果好,而且传动平稳。【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升降台的底板和传动组件的示意图;其中:1、载重板;2、底板;3、支撑臂;4、电机;5、联轴器;6、主锥齿轮;7、横梁;8、丝杆;9、副锥齿轮;10、滚轮;11、滑轨;12、限位块;13、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升降台包含载重板1、底板2、传动组件和两组升降组件;所述载重板I设置在底板2的上侧;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载重板I和底板2之间;每一组升降组件均包含两根相互交叉铰接的支撑臂3,两组升降组件沿同一中心线并排设置;所述传动组件包含电机4和两组传动副;所述电机4的主轴上设置有联轴器5,联轴器5上设置有主锥齿轮6 ;每一组所述的传动副均包含一根横梁7和一根丝杆8 ;所述丝杆8的一端与横梁7螺纹连接,丝杆8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副锥齿轮9 ;所述副锥齿轮9与主锥齿轮6啮合;所述两组传动副的两根横梁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根横梁7分别与同一升降组件上的不同的支撑臂3相连接,每根支撑臂3的下端均铰接在相应的横梁7 ;每根所述的支撑臂3的上端均设置有滚轮10 ;每根所述的横梁7的两端均设置有滚轮10 ;所述载重板I和底板2上均设置有滑轨11 ;每个所述的滚轮10均设置在相应的滑轨11中;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限位块12 ;所述底板2的四角上设置有挡块13。工作时,电机通过调整正反转使丝杆8沿不同方向转动,使两根横梁7相互靠近或分离,进而带动支撑臂3在铰接处转动,使支撑臂3推动载重板I上升或下降;限位块12限制载重板I和底板2之间的距离,挡块13限制滚轮10的行程。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方案的升降台,通过齿轮和丝杆传动,使两根交叉的支撑臂在铰接处转动,进而带动载重板上升或下降,载重板上可以放置重物,从而达到升降的目的;整体的结构简单,易操作,载重效果好,而且传动平稳。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台,其特征在于:包含载重板(I)、底板(2)、传动组件和两组升降组件;所述载重板(I)设置在底板(2)的上侧;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载重板(I)和底板(2)之间;所述两组升降组件沿同一中心线并排设置,每一组升降组件均包含两根相互交叉铰接的支撑臂(3);所述传动组件包含电机(4)和两组传动副;所述电机(4)的主轴上设置有联轴器(5),联轴器(5)上设置有主锥齿轮(6);每一组所述的传动副均包含一根横梁(7)和一根丝杆(8);所述丝杆(8)的一端与横梁(7)螺纹连接,丝杆(8)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副锥齿轮(9);所述副锥齿轮(9)与主锥齿轮(6)啮合;所述两组传动副的两根横梁(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根横梁(7)分别与同一升降组件上的不同的支撑臂(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的支撑臂(3)的上端均设置有滚轮(10),每根支撑臂(3)的下端均铰接在相应的横梁(7);每根所述的横梁(7)的两端均设置有滚轮(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重板(I)和底板(2)上均设置有滑轨(11);每个所述的滚轮(10)均设置在相应的滑轨(11)中。4.根据以上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限位块(12);所述底板(2)的四角上设置有挡块(13)。【文档编号】B66F7/06GK203740954SQ201320803031【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9日 【专利技术者】赵海燕, 崔东成, 庄婷婷 申请人:苏州市职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台,其特征在于:包含载重板(1)、底板(2)、传动组件和两组升降组件;所述载重板(1)设置在底板(2)的上侧;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载重板(1)和底板(2)之间;所述两组升降组件沿同一中心线并排设置,每一组升降组件均包含两根相互交叉铰接的支撑臂(3);所述传动组件包含电机(4)和两组传动副;所述电机(4)的主轴上设置有联轴器(5),联轴器(5)上设置有主锥齿轮(6);每一组所述的传动副均包含一根横梁(7)和一根丝杆(8);所述丝杆(8)的一端与横梁(7)螺纹连接,丝杆(8)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副锥齿轮(9);所述副锥齿轮(9)与主锥齿轮(6)啮合;所述两组传动副的两根横梁(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根横梁(7)分别与同一升降组件上的不同的支撑臂(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燕,崔东成,庄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职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