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黄颡鱼的饲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82 阅读:6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颡鱼的饲料,包括动物性蛋白源、植物性蛋白源、脂肪源、矿物质及维生素添加剂,其特征在于:以风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有5~10%的玉米蛋白粉。实验表明,喂食本发明专利技术饲料的黄颡鱼,其背部皮肤和腹部皮肤中叶黄素的含量与喂食普通饲料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观察可见黄颡鱼肤色艳丽,与野生黄颡鱼接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颡鱼的饲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动物饲料,具体涉及一种黄颡鱼的饲料,可以使人工养殖的黄颡鱼具有较艳丽的体色。                            
技术介绍
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和人工配合饲料的广泛应用,水产品养殖周期有效缩短,水产品的产量大大提高。然而,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其色泽通常远不及天然产品或摄食鲜活饵料的水产品,缺乏天然水产品所具有的健康体色。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品的色泽已成为人们选购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人工养殖水产品的色泽问题,已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黄颡鱼属于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比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鱼类,也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在国内市场上是中档鱼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野生的黄颡鱼,体色为较鲜艳的黄色至黄褐色,但在人工养殖时,体色会发灰变黑,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目前,专家通常建议在后期改投鲜活饵料,并通过遮阳等方法来减少体色的改变,这类方法既增加成本,效果也不尽人意。水产动物的体色受诸多外源因素和内源因素的影响,然而,其显色主要是通过皮肤着色形成的。因此,通过改变饲料的配方,有可能使得人工养殖的水产品体色接近野生产品。特别是对于黄颡鱼这种野生鱼体色较艳丽的鱼种来说,这将极大地提高其商业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黄颡鱼养殖的人工配合饲料,能实现黄颡鱼的体色保色,从而提高其商业价值。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颡鱼的饲料,包括动-->物性蛋白源、植物性蛋白源、脂肪源、矿物质及维生素添加剂,以风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有5~10%的玉米蛋白粉,5~10%的虾壳粉。上述技术方案中,以风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动物性蛋白源中,包括20~30%的鱼粉,所述植物性蛋白源中,包括10~20%的豆粕、5~15%的菜粕及5~10%的棉粕,所述脂肪源含量为1~3%,选自豆油、菜油或其混合物。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含有8~10%的玉米。上述技术方案中,饲料中的动物性蛋白源、植物性蛋白源、脂肪源、矿物质及维生素添加剂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而玉米蛋白粉一方面作为其中植物性蛋白源的一部分,同时起到对黄颡鱼的保色作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以风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含有,鱼粉              20~30%豆粕              10~20%菜粕              5~15%棉粕              5~10%麦麸              6~18%次粉              0~10%血粉              0~5%虾壳粉            8~10%玉米蛋白粉        5~10%玉米              8~10%豆油              1%菜油              1%磷酸二氢钙        2%添加剂            1%,其中,添加剂可以采用通用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专利技术在饲料中加入了玉米蛋白粉,经实验表明,喂食本专利技术饲料的黄颡鱼,经2个月的饲养,其背部皮肤和腹部皮肤中叶黄素的含量与喂食普通饲料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观察可见黄颡鱼肤色艳丽,与野生黄颡鱼接近。-->2.本专利技术饲料配方中加入的玉米蛋白粉为天然的植物蛋白源,不含人工色素,因而对鱼的营养价值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一种黄颡鱼的饲料,其基础配方由下列组分组成,以风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含有,鱼粉27%,豆粕11%,菜粕5.5%,棉粕5%,麦麸17%,玉米9%,虾壳粉9%,次粉5.5%,玉米蛋白粉6%,菜油1%,豆油1%,磷酸二氢钙2%,添加剂1%。本实施例的饲料成份配比合理,其中,粗蛋白为40.02%,粗脂肪为8.24%,水分为7.00%,粗灰分为13.98%,钙含量为3.13%,磷含量为1.86%,总能18.54千焦/克。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在实验室养殖桶养殖黄颡鱼,养殖两个月,体色明显变黄。对照组的饲料配方为:鱼粉27%,豆粕18%,菜粕5.5%,棉粕5%,麦麸17%,次粉19.5%,血粉3%,豆油1%,菜油1%,磷酸二氢钙2%,添加剂1%。经2个月试验后测定叶黄素含量,如下表所示:    取样部位    投喂饲料种类    叶黄素含量mg/kg    背部皮肤    对照组     10.374±2.035    实施例一     13.441±2.238    腹部皮肤    对照组      5.804±1.129    实施例一      9.146±1.164由上表可见,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可以显著提高人工养殖的黄颡鱼皮肤中的叶黄素含量。用目测观察,可见采用本实施例养殖的鱼的体色艳丽,与野生黄颡鱼体色接近。实施例二:一种黄颡鱼的饲料,其基础配方由下列组分组成,以风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含有,鱼粉24%,豆粕18%,菜粕5.5%,棉粕5%,麦麸8%,血粉3%,虾壳粉9%,次粉7.5%,玉米蛋白粉6%,玉米9%,菜油1%,豆油1%,-->磷酸二氢钙2%,添加剂1%。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进行六亩水面养殖,养殖1个月,体色比摄食其他饲料的黄颡鱼有显著改善。实施例三:一种黄颡鱼的饲料,其基础配方由下列组分组成,以风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含有,鱼粉21%,豆粕10%,菜粕12.5%,棉粕5%,麦麸8%,血粉3%,虾壳粉9%,肉粉4%,次粉7.5%,玉米蛋白粉6%,玉米9%,菜油1%,豆油1%,磷酸二氢钙2%,添加剂1%。采用本实施例的饲料在南通地区,20亩水面养殖1个月,1食其他饲料的黄颡鱼体色有变白变淡现象,摄食本配方的黄颡鱼却能维持其体色。实施例四:一种黄颡鱼的饲料,其基础配方由下列组分组成,以风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含有,鱼粉21%,豆粕12%,菜粕8.5%,棉粕8.5%,麦麸10%,血粉3%,虾壳粉8%,次粉9%,玉米蛋白粉6%,玉米9%,菜油1%,豆油1%,磷酸二氢钙2%,添加剂1%。在盐城大丰地区,12亩水面改投本配方饲料25天后,已变白的黄颡鱼的体色恢复到原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颡鱼的饲料,包括动物性蛋白源、植物性蛋白源、脂肪源、矿物质及维生素添加剂,其特征在于:以风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有5~10%的玉米蛋白粉,5~10%的虾壳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颡鱼的饲料,包括动物性蛋白源、植物性蛋白源、脂肪源、矿物质及维生素添加剂,其特征在于:以风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有5~10%的玉米蛋白粉,5~10%的虾壳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颡鱼的饲料,其特征在于:以风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元土丁小峰蔡春芳张宝彤蒋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