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上墨的盖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6242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预先上墨的盖印装置,它包括:具有彼此可以相对移动的上体部分和下体部分的一个本体,穿过下体部分向上伸展进上体部分的一个夹持器,紧固在夹持器底端上的一个预先上墨的盖印件,设在本体内、并把下体部分由上体部分弹性地向下推的一个弹簧,以及设在上体部分的里面部分与夹持器的内端之间的相互连接装置,一旦把上体部分与夹持器压在一起,该相互连接装置就立即起作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先上墨的盖印装置。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先上墨的盖印装置,它包括具有彼此可以相对移动的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的一个本体,穿过下体部分向上伸展进上体部分的一个夹持器,紧固在夹持器底端上的一个预先上墨的盖印件,设在本体内、并把下体部分由上体部分弹性地向下推的一个弹簧,以及设在上体部分的里面部分与夹持器的内端之间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相互连接装置,此装置是为了把上体部分和下体部分连在一起,一旦把上体部分与夹持器压在一起,该相互连接装置就立即起作用。更有利的是,该相互连接装置是可以松开的。最好,该相互连接装置可以通过咬住配合起作用。在一个优选的结构中,上体部分的里面部分有一个孔,并且夹持器的内端至少有一个横向突出部分,用来通过咬住配合作用接合于孔的后面。方便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横向突出部分是可以通过设在上体部分的外侧面上的一个开孔达到的,为的是把它由(与之接合的)孔中松开。更可取的是,开孔可以由一块盖板关闭。更有利的是,该盖板是透明的,使得可以把放在该盖板下面的由盖印件所产生的印章的样品露出来。在一个具体的结构中,夹持器是细长形的。更具体地说,弹簧放在夹持器上并在上体部分和下体部分之间起作用。最好,夹持器与上体部分在转动上的接合使得它们彼此不能相对转动。更可取的是,孔的形状为非圆形。现在,将只以举例的方式,参考着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具体的描述,附图中有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预先上墨的盖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2为图1的盖印装置的本体的上面部分的侧视剖面图;图3为图2的上体部分的顶视图;图4为图1的盖印装置的本体的下面部分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图4的下体部分的底视图;图6为图1的盖印装置的用于夹持一个预先上墨的盖印件的夹持器的侧视剖面图;以及图7为图6的夹持器的顶视图。首先参考图1,图中示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盖印装置10,该盖印装置10包括由上体部分11和下体部分12构成的一个塑料本体,这两个部分均呈倒过来的罐头状。下体部分12比上体部分11短得多,并且被可滑动地装入上体部分11的底端开口16B中。盖印装置10还包括一个细长的塑料夹持器13,该夹持器由一个浅的倒过来的基座盒17和由基座盒17向上伸展的一根做成一体的轴18构成。基座盒17被设计用来放置一个预先上墨的盖印件19,该件由下面装配进该基座盒17中,并用胶紧固在其中。也参见图2和图3,上体部分11在其顶端16A有一个同轴的圆柱形凹座20。该凹座20有一块基座板21,在此板上有一个位于中心的非圆形的孔22。凹座20的顶端23被扩宽成台阶状,用来放置一块圆形的透明塑料盖板24。可以把一张盖有该盖印件19所产生的印章的纸直接放在该盖板24的下面,为了让使用者识别。然后也参见图4和图5,下体部分12由一个圆柱形基座25和一个稍窄一些的做成一体的由基座25向上伸展的环状件26构成。环状件26的顶端由一块内部的做成一体的圆形板27封闭,板上开有一个位于中心的孔28。该孔28有一个位于中心的非圆形部分28A和四个沿径向伸展的狭缝部分28B,这四个狭缝等角度地分开。孔的中心部分28A与上体部分11的中心孔22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和尺寸。最后也参见图6和图7,夹持器13的轴18有四个沿纵向的做成一体的肋29,它们等角度地分开。轴18的截面具有与下体部分12的孔28基本相同的、但尺寸比孔稍小的外部形状。轴18的最上端30朝上向两边分叉成为一对在直径上互相相对的做成一体的吊耳31。每个吊耳31在其外侧面有一个横向的突出部分32。肋29的最上端达不到该横向突出部分32,从而在轴18上在突出部分与肋之间构成了一个较窄的颈部33。在盖印装置10已装配好的条件下,夹持器13以其轴18由下面穿过下体部分12的孔28。一根压缩螺圈弹簧14放在轴18上,并刚好在下体部分12的上面。然后,把所形成的组件由下面插入上体部分11中,直到轴的两边分叉的顶端30穿过上体部分11的凹座基座板21上的孔22。当两个吊耳31穿过孔22时,孔22将把它们向里面压,在吊耳31上的横向突出部分32完全穿过孔22以后就基本上不再施压。横向突出部分32经过咬住配合作用接合在孔22的后面,形成上体部分11与夹持器13之间的相互连接。图1清楚地示出,轴18的颈部33完全配合进凹座基座板21的孔22中,吊耳32与肋29压靠在凹座基座板21的互相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在轴的颈部33,两个吊耳31的总体外部形状与孔22的非圆形的形状相配合,这使得夹持器13不能相对于上体部分11转动。因此,通过直线上和转动上的接合,把夹持器13以其最里端30牢固地连接在上体部分11的内板21上。由于下体部分的孔28与夹持器的轴18之间的相互配合的非圆形接合,下体部分12不能相对于夹持器13转动,但是可以沿着轴滑动。弹簧14以其上端和下端在上体部分11的凹座基座板21与下体部分12的顶板27之间起作用,从而把下体部分12相对于上体部分11弹性地向外推。在其静止位置,下体部分12用来保护由夹持器13所夹持的盖印件19。在使用时,当把盖印装置10在一个文件上向下压时,下体部分12被进而向上压,克服弹簧14的作用力进入到上体部分11里面,从而露出盖印件19,用来进行盖印。盖印装置10还包括一个罐头状的盖15,用来关闭上体部分11的底端16B,为的是当不使用盖印装置10时把盖印件19密封起来。进行修理时,为了把盖印装置10拆开,首先移去顶部盖板24,把上体部分11的凹座20露出来。然后,可以通过已被打开的凹座20达到夹持器轴18的两边分叉的端部30。用一个夹钳或镊子压夹持器轴18的两边分叉的端部30,为的是把端部吊耳31上的横向突出部分32由凹座基座板孔22中松开,从而可以容易地把整个组件拆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盖印装置,在把所有内部零件就位之后,可以简单地把上体部分11和夹持器13压在一起就快速而简便地把它组装起来。靠上体部分11与夹持器13之间通过最好是咬住配合作用的连接把所有有关零件夹持在一起。本专利技术只以举例的方式给出,在工艺方面熟练的人员可以对于所述的实施例做出多种修改和/或改变,而未超出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所指明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预先上墨的盖印装置,它包括具有彼此可以相对移动的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的一个本体,穿过下体部分向上伸展进上体部分的一个夹持器,紧固在夹持器底端上的一个预先上墨的盖印件,设在本体内、并把下体部分由上体部分弹性地向下推的一个弹簧,以及设在上体部分的里面部分与夹持器的内端之间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相互连接装置,此装置是为了把上体部分和下体部分连在一起,一旦把上体部分与夹持器压在一起,该相互连接装置就立即起作用。2.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预先上墨的盖印装置,其中相互连接装置是可以松开的。3.如权利要求1或2的一种预先上墨的盖印装置,其中相互连接装置可以通过咬住配合起作用。4.如权利要求3的一种预先上墨的盖印装置,其中上体部分的里面部分有一个孔,并且夹持器的内端至少有一个横向突出部分,用来通过咬住配合作用接合于孔的后面。5.如权利要求4的一种预先上墨的盖印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横向突出部分是可以通过设在上体部分的外侧面上的一个开孔达到的,为的是把它由(与之接合的)孔中松开。6.如权利要求5的一种预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先上墨的盖印装置,它包括:具有彼此可以相对移动的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的一个本体,穿过下体部分向上伸展进上体部分的一个夹持器,紧固在夹持器底端上的一个预先上墨的盖印件,设在本体内、并把下体部分由上体部分弹性地向下推的一个弹簧,以及设在上体部分的里面部分与夹持器的内端之间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相互连接装置,此装置是为了把上体部分和下体部分连在一起,一旦把上体部分与夹持器压在一起,该相互连接装置就立即起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毓鹏
申请(专利权)人:世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