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华专利>正文

充气式动车组外风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5851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式动车组外风挡,其特征在于:前车辆(1)端面的周沿固定连接一整体环圈状的、充气的橡胶气囊(3)、后车辆(2)端面的周沿也固定连接一整体环圈状的、充气的橡胶气囊(3),且两个充气橡胶气囊(3)的相对面紧密贴合。该种外风挡的气密性好、隔热性能、隔声性能强,防雨性能佳,且气动阻力小,也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能力;能为乘客提供更安全舒适的行走通过环境,并对车辆软连接装置提供更有效的防护。(*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式动车组外风挡,其特征在于:前车辆(1)端面的周沿固定连接一整体环圈状的、充气的橡胶气囊(3)、后车辆(2)端面的周沿也固定连接一整体环圈状的、充气的橡胶气囊(3),且两个充气橡胶气囊(3)的相对面紧密贴合。该种外风挡的气密性好、隔热性能、隔声性能强,防雨性能佳,且气动阻力小,也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能力;能为乘客提供更安全舒适的行走通过环境,并对车辆软连接装置提供更有效的防护。【专利说明】充气式动车组外风挡
本技术涉及一种列车车辆将软连接处的风挡,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车辆间的充气式外风挡。
技术介绍
列车车辆之间通常采用软连接,该软连接允许运行中的车辆在连接处有一定的相对运动。为使乘客能够在车辆之间的连接处安全舒适的行走通过,也为软连接装置不受雨、雪、风、沙的侵害,需在车辆软连接处设置内风挡和外风挡。对外风挡而言,它需具备较好的防雨性能和承受风载的能力,能遮风挡雨;并具备一定的隔热性能、隔声性能;还需具有气密性,在车辆运行时其气动阻力应尽可能小,并且应具备一定的曲线通过能力。目前的外风挡通常是由片式橡胶型材组成,用螺钉和不锈钢安装条固定到车体端部侧墙和车顶上。专利号为201020636778号的“一种铁路客车橡胶风挡”为分体开口式的,由安装于车体端面顶部的横橡胶囊和车体端面两侧的立橡胶囊组成,横橡胶囊的上方还设有倾斜的防晒防雨板。这些外风挡在车体端面的下部均未进行遮挡,未形成密闭空间;从而不具备气密性,隔热性和隔声性差。防晒防雨板与横橡胶囊之间的间隙大、横橡胶囊和立橡胶囊也存在间隙,其防雨性能也不理想;下部存在的缺口,片式橡胶型材之间、横橡胶囊和立橡胶囊之间的间隙及不平滑的过渡,也使其气动阻力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充气式动车组外风挡,该种外风挡的气密性好、隔热性能、隔声性能强,防雨性能佳,且气动阻力小,也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能力;能为乘客提供更安全舒适的行走通过环境,并对车辆软连接装置提供更有效的防护。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充气式动车组外风挡,其特征在于:前车辆端面的周沿固定连接一整体环圈状的、充气的橡胶气囊、后车辆端面的周沿也固定连接一整体环圈状的、充气的橡胶气囊,且两个充气橡胶气囊的相对面紧密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动车组充气式外风挡在前、后车辆端面的全部周沿被整体环圈状的橡胶气囊遮挡,没有缺口 ;加之前、后车辆端面的两个充气橡胶气囊的相对面紧密贴合,从而将两车间的间隙完全密封,构建出一个密闭空间。并且由于两个充气橡胶气囊为充气气囊,具有良好的弹性,当车辆运行时,前、后车辆端面之间的间隙和角度发生变化时,在橡胶气囊的弹性压力下,两个橡胶气囊相对接触面会有相应的延伸、压缩或彼此滑移,使得车辆在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能力的同时,前、后车辆端面的两个橡胶气囊能始终保持紧密接触,实现前、后车辆连接处的车内空间始终保持密闭。使得本技术的外风挡既良好的曲线通过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气密性,优良的防雨挡风性能和更好的降噪、隔音、保温性能。从而为乘客提供更安全舒 适的行走通过环境,并对车辆软连接装置提供更有效的防护。整体环圈状的橡胶气囊大大减少了与外部空间接触的外侧面上的连接、拐角等不平滑部位,明显减低了车辆运行中的空气阻力,其气动阻力小。上述的橡胶气囊上安装有可控气阀,该可控气阀与车辆上的充气气源控制系统相连。这样,可通过充气气源控制系统对橡胶气囊的空气压力进行自动控制,以动态适应不同的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行线路。同时,在检修时,也方便放掉橡胶气囊内的气体,便于维修。上述的橡胶气囊相对面紧密贴合的具体结构是,其中一个橡胶气囊的相对面有凸起,另一个橡胶气囊的相对面则有与该凸起匹配的凹陷。这样,便于两橡胶气囊的相对面的相互对中、吻合和紧密贴合。上述的充气橡胶气囊为带内胆的橡胶气囊;橡胶气囊与前车辆端面的周沿或后车辆端面的周沿固定连接的具体结构是:上述的环圈状的安装框通过螺钉连接在前车辆端面的周沿或后车辆端面的周沿上,橡胶气囊在与安装框相对面的内、外侧均设有扣边,该扣边相应嵌置在安装框内、外侧的扣槽内。先将安装框通过螺钉固定在车辆端面上,再将橡胶气囊嵌置、扣合在安装框上,既方便橡胶气囊的安装、拆卸和维修,又能使橡胶气囊良好地固定在车体上。上述的橡胶气囊的外侧面,在靠前车辆端面处或在靠后车辆端处的外侧设有护耳,该护耳将橡胶气囊外侧的扣边和安装框外侧的扣槽罩住。这样,通过橡胶气囊外侧面的护耳,将橡胶气囊外侧的扣边和安装框外侧的扣槽罩住,避免了外侧的扣槽、扣边的空隙、拐角在车辆运行时产生气动阻力,有效减低外风挡的气动阻力,减低动车的运行能耗、提高其运行速度。上述的橡胶气囊与前车辆端面的周沿或后车辆端面的周沿固定连接的另一种具体结构是:所述的橡胶气囊与前车辆或后车辆端面接触的安装面的内、外侧设有安装带,连接螺栓穿过压条及安装带后与前车辆或后车辆的端面螺纹连接。通过连接螺栓、压条及安装带也能很好的将橡胶气囊固定在车辆端面上;其结构简单,但其橡胶气囊的安装、拆卸和维修不如以上的安装框方式简单、方便。上述的橡胶气囊的外侧面,在靠前车辆端面处或在靠后车辆端处的外侧设有外护耳,该外护耳将橡胶气囊外侧的安装带及压条罩住。这样,通过橡胶气囊外侧面的护耳,将橡胶气囊外侧的安装带及压条罩住,避免了外侧的安装带及压条的空隙、拐角在车辆运行时产生气动阻力,有效减低外风挡的气动阻力,减低动车的运行能耗、提高其运行速度。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沿两车连接处的纵向-垂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前车辆的后端面视图(去掉后车辆及后车辆上的橡胶气囊)。图3是图1的局部A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沿两车连接处的纵向-垂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局部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图1-3示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充气式动车组外风挡,其特征在于:前车辆I端面的周沿固定连接一整体环圈状的、充气的橡胶气囊3、后车辆2端面的周沿也固定连接一整体环圈状的、充气的橡胶气囊3,且两个充气橡胶气囊3的相对面紧密贴合。图3示出:本例的橡胶气囊3上安装有可控气阀5,该可控气阀5与车辆上的充气气源控制系统相连。本例的两个橡胶气囊3相对面紧密贴合的具体结构是,其中一个橡胶气囊3的相对面有凸起3e,另一个橡胶气囊3的相对面则有与该凸起3e匹配的凹陷3f。本例的橡胶气囊3为带内胆3d的橡胶气囊3 ;橡胶气囊3与前车辆I端面的周沿或后车辆2端面的周沿固定连接的具体结构是:所述的环圈状的安装框4通过螺钉4b连接在前车辆I端面的周沿或后车辆2端面的周沿上,橡胶气囊3在与安装框4相对面的内、外侧均设有扣边3a,该扣边3a相应嵌置在安装框4内、外侧的扣槽4a内。本例的橡胶气囊3的外侧面,在靠前车辆I端面处或在靠后车辆端处的外侧设有护耳3c,该护耳3c将橡胶气囊3外侧的扣边3a和安装框4外侧的扣槽4a罩住。显然,本技术的内、外是以车辆端面中心为参照点的,远离车辆端面中心为夕卜,靠近车辆端面中心的则为内。实施例二图4、图5示出,本技术的另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式动车组外风挡,其特征在于:前车辆(1)端面的周沿固定连接一整体环圈状的、充气的橡胶气囊(3)、后车辆(2)端面的周沿也固定连接一整体环圈状的、充气的橡胶气囊(3),且两个充气橡胶气囊(3)的相对面紧密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