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回执方法及移动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10255271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来电回执方法及移动终端,来电回执方法包括:启动回执模式;当来电呼入时,判断用户是否手动选择进入回执;当用户未手动选择进入回执时,则判断用户是否在一预定时间内接听来电;当用户手动选择进入回执或用户未在预定时间内接听来电时,则进入回执;识别来电号码;以及当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采用短信回执或语音回执,当来电号码为固定电话号码时,则采用语音回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来电回执方法及移动终端,根据来电号码,选择相应的回执方式,即,当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选择短信回执或者语音回执,当来电号码为固定电话号码时,则选择语音回执,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仅采用短信回执所带来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来电回执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由于手机便于携带、通话及时,使得其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作中,藉此,用户可以随时与家人、朋友、客户等进行通话。但是,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形,用户可能不方便通话,比如,在会议时、演讲时、或者开车时等情形下,为了不影响会议、演讲、开车等,用户可能会将手机进行关机,但是这样操作,用户可能会漏掉一些重要的来电,因此,有些用户可能会将手机设置为会议模式或者静音模式,从而可以避免来电的声音干扰,且不漏掉来电,但是由于采用会议模式、静音模式都能接到来电,此时接到来电后,通常的做法是不应答或者直接拒接,这种做法显得不够礼貌,可能会给对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而且还可能给用户带来损失,比如,因没及时接听电话而错过了潜在客户。因此,当前,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即,当不方便接听电话时,先拒接来电,然后自动短信回复对方,以表明用户此时不方便接听电话,比如回复“正开会,稍后打”、“过会儿给你打电话”或者“正开车,稍后回电”等,从而可以让对方得知用户此时不方便接听电话,并且即使拒接了对方来电也不会显得不够礼貌,也不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但是,上述的解决办法还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如果来电是固定电话,短信回复对方后,对方并不能收到,另外,回复只能通过短信的方式,相对较单一,体验感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回执方法对固定电话的来电回执的缺陷及回执方式较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来电回执方法及移动终端。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来电回执方法,包括:启动回执模式;当来电呼入时,判断用户是否手动选择进入回执;当用户未手动选择进入回执时,则判断用户是否在一预定时间内接听所述来电;当用户手动选择进入回执或用户未在所述预定时间内接听所述来电时,则进入回执;识别来电号码;以及当所述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采用短信回执或语音回执,当所述来电号码为固定电话号码时,则采用语音回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应答来电并播放预设语音以实现所述语音回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语音为系统自带或用户自定义编辑而成。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拒接来电并发送预设短信以实现所述短信回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短信为系统自带或用户自定义编辑而成。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回执模式中,可设置默认回执方式,其中,当默认回执方式为短信回执时,且当所述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通过短信回执进行回执;当默认回执方式为语音回执时,且当所述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通过语音回执进行回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来电回执方法,包括:启动回执模式;当来电呼入时,进入回执;识别来电号码;当所述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采用短信回执或语音回执,当所述来电号码为固定电话号码时,则采用语音回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应答来电并播放预设语音以实现所述语音回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拒接来电并发送预设短信以实现所述短信回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交互模块,用以启动回执模式;通话模块,用以接收来电;识别模块,用以识别来电号码以确定所述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或固定电话号码;回执模块,用以对所述来电进行回执,其中,当所述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采用短信回执或语音回执,当所述来电号码为固定电话号码时,则采用语音回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以当来电呼入时判断用户是否手动选择进入回执,且当用户未手动选择进入回执时,则判断用户是否在一预定时间内接听所述来电,其中,当用户手动选择进入回执或用户未在所述预定时间内接听所述来电时,则进行所述短信回执或所述语音回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应答来电并播放预设语音以实现所述语音回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拒接来电并发送预设短信以实现所述短信回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交互模块可设置默认回执方式,其中,当默认回执方式为短信回执时,且当所述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通过短信回执进行回执;当默认回执方式为语音回执时,且当所述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通过语音回执进行回执。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来电回执方法及移动终端,根据来电号码,选择相应的回执方式,即,当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选择短信回执或者语音回执,当来电号码为固定电话号码时,则选择语音回执,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采用发送短信至固定电话,而固定电话不能读取”的缺陷。并且,对于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既可以选择短信回执,也可以选择语音回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回执形式单一,从而提高了体验感。此外,由于来电时,用户可以手动选择接听以实现接听电话,也可以手动选择回执直接进行回执,而当用户在预定时间内既未手动选择接听也未选择回执,则将自动转入回执,这样显得更为人性化,更符合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图1绘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来电回执方法的流程图;图2绘示了启动回执模式的一实施例的界面示意图;图3绘示了回执模式设置的一实施例的界面示意图;图4A-4C绘示了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进行回执的一实施例的界面示意图;图5A-5B绘示了来电号码为固定电话号码进行回执的一实施例的界面示意图;图6绘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来电回执方法的流程图;以及图7绘示了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关于本文中所出现“耦接”,可以指两模块(或单元、元件)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指两模块(或单元、元件)的间接连接,即两模块(或单元、元件)间还存在其它模块(或单元、元件)。参照图1,图1绘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来电回执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10中,启动回执模式,比如,在情景模式中,选择回执模式以启动回执模式。然后,在步骤S120中,当来电呼入时,判断用户是否手动选择进入回执。当用户手动选择进入回执时,则进入步骤S150,否则进入步骤S130。在步骤S130中,当用户未手动选择进入回执时,则判断用户是否在一预定时间内接听来电,当用户在此预定时间内接听来电,则进入步骤S140,否则进入步骤S150。需说明的是,这里的预定时间可以是任意值,比如5秒,但不以此为限,其也可以多于5秒,如10秒,也可以少于5秒,如2秒,可灵活设定。在步骤S140中,接听电话,即用户选择了接听来电。在步骤S150中,进入回执,具体而言,当用户手动选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来电回执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来电回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启动回执模式;当来电呼入时,判断用户是否手动选择进入回执;当用户未手动选择进入回执时,则判断用户是否在一预定时间内接听所述来电;当用户手动选择进入回执或用户未在所述预定时间内接听所述来电时,则进入回执;识别来电号码;以及当所述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采用短信回执或语音回执,当所述来电号码为固定电话号码时,则采用语音回执。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来电回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启动回执模式;
当来电呼入时,判断用户是否手动选择进入回执;
当用户未手动选择进入回执时,则判断用户是否在一预定时间内接听所述来电;
当用户手动选择进入回执或用户未在所述预定时间内接听所述来电时,则进入回执;
识别来电号码;以及
当所述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采用短信回执或语音回执,当所述来电号码为固定电话号码时,则采用语音回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回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应答来电并播放预设语音以实现所述语音回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来电回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语音为系统自带或用户自定义编辑而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回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拒接来电并发送预设短信以实现所述短信回执。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来电回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短信为系统自带或用户自定义编辑而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回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执模式中,可设置默认回执方式,其中,
当默认回执方式为短信回执时,且当所述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通过短信回执进行回执;
当默认回执方式为语音回执时,且当所述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通过语音回执进行回执。
7. 一种来电回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启动回执模式;
当来电呼入时,进入回执;
识别来电号码;
当所述来电号码为移动电话号码时,则采用短信回执或语音回执,当所述来电号码为固定电话号码时,则采用语音回执。
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