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土型蓝藻处理剂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46034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3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稀土型蓝藻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合氯化铝25-30、氯化镁20-24、硫酸铝19-21、稀土化合物14-18、纳米粒子活性炭18-20、硼酸17-19、氯化亚铁15-18、鱼腥草1-3、洋甘菊2-5、藁本3-5、白芷2-5;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蓝藻处理剂安全高效、能耗低、混凝性能优良,矾花大且紧密,去除的污泥致密体积小且沉降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稀土型蓝藻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合氯化铝25-30、氯化镁20-24、硫酸铝19-21、稀土化合物14-18、纳米粒子活性炭18-20、硼酸17-19、氯化亚铁15-18、鱼腥草1-3、洋甘菊2-5、藁本3-5、白芷2-5;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蓝藻处理剂安全高效、能耗低、混凝性能优良,矾花大且紧密,去除的污泥致密体积小且沉降速度快。【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需水量迅猛增加,同时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水污染是当今世界污染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污染之一,我国污水排放量大,导致太湖等江河湖泊水体中的污染物与日俱增,污染速度已超过湖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其中一些含磷、含氮化合物的大量排放,加速了江河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导致藻类特别是蓝藻的异常繁殖生长,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即水华,释放恶臭,使水质变坏。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蓝藻治理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采取的主要方法还是在外环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引清冲污、搬迁污染企业等转移污染的方式,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污染;在内环境治理方面,尽管国内相继出现了生物法(包括微生物法、动物法、植物法)、化学法各类治理蓝藻的方法及处理剂,但至今仍难以得到广泛、有效的 应用,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治理技术单一、过程复杂、功能性不高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稀土型蓝藻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合氯化铝25-30、氯化镁20-24、硫酸铝19-21、稀土化合物14-18、纳米粒子活性炭18-20、硼酸17-19、氯化亚铁15-18、鱼腥草1-3、洋甘菊2-5、藁本3-5、白芷2_5。所述的一种稀土型蓝藻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I)将鱼腥草、洋甘菊、藁本、白芷一起在水中煎煮2-3小时并过滤,取其滤液和纳米粒子活性炭一起浸溃30分钟,烘干,粉碎成粉末;(2)将步骤(1)的滤渣送入炭化炉中,在570-665°C下煅烧处理3_4小时,取出烘干粉碎成粉末;(3)将氯化镁与硫酸铝混合30-40分钟,加入氯化亚铁混合45-50分钟,再加入硼酸混合50-60分钟;(4)将步骤(1)、(2)、(3)反应物料及其他剩余成分混合120-150分钟即可。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蓝藻处理剂安全高效、能耗低、混凝性能优良,矾花大且紧密,去除的污泥致密体积小且沉降速度快。【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稀土型蓝藻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合氯化铝29、氯化镁22、硫酸铝21、稀土化合物14、纳米粒子活性炭18、硼酸17、氯化亚铁15、鱼腥草1、洋甘菊2、藁本3、白芷5。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鱼腥草、洋甘菊、藁本、白芷一起在水中煎煮2-3小时并过滤,取其滤液和纳米粒子活性炭一起浸溃30分钟,烘干,粉碎成粉末;(2)将步骤(1)的滤渣送入炭化炉中,在570-665°C下煅烧处理3_4小时,取出烘干粉碎成粉末;(3)将氯化镁与硫酸铝混合30-40分钟,加入氯化亚铁混合45_50分钟,再加入硼酸混合50-60分钟;(4)将步骤(1)、(2)、(3)反应物料及其他剩余成分混合120-150分钟即可。使用本专利技术蓝藻处理剂对污水悬浮物净化效果如下表所示:表1复合粉状蓝藻处理剂污水悬浮物净化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稀土型蓝藻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合氯化铝25-30、氯化镁20-24、硫酸铝19-21、稀土化合物14-18、纳米粒子活性炭18-20、硼酸17-19、氯化亚铁15-18、鱼腥草1-3、洋甘菊2-5、藁本3-5、白芷2_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稀土型蓝藻处理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鱼腥草、洋甘菊、藁本、白芷一起在水中煎煮2-3小时并过滤,取其滤液和纳米粒子活性炭一起浸溃30分钟,烘干,粉碎成粉末; (2)将步骤(1)的滤渣送入炭化炉中,在570-665°C下煅烧处理3_4小时,取出烘干粉碎成粉末; (3)将氯化镁与硫酸铝混合30-40分钟,加入氯化亚铁混合45-50分钟,再加入硼酸混合50-60分钟; (4)将步骤(1)、(2)、(3)反应物料及其他剩余成分混合120-150分钟即可。【文档编号】C02F1/52GK103936125SQ201410158496【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专利技术者】章云 申请人:芜湖凯奥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稀土型蓝藻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合氯化铝25‑30、氯化镁20‑24、硫酸铝19‑21、稀土化合物14‑18、纳米粒子活性炭18‑20、硼酸17‑19、氯化亚铁15‑18、鱼腥草1‑3、洋甘菊2‑5、藁本3‑5、白芷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云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凯奥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