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434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墨水匣,其包括:一用来储存墨水的墨水盒;一分隔板,设于所述墨水盒内,以将所述墨水盒分隔为一第一墨水室及一第二墨水室,所述分隔板上设有一开口,用来连通所述第一墨水室及所述第二墨水室,所述第一墨水室上设有一气孔,用来使所述第一墨水室及所述墨水匣外的大气相通,所述第二墨水室通过所述分隔板上的开口输入所述第一墨水室传来的气体;一吸墨物质,置于所述第一墨水室内,用来经由所述分隔板上的开口吸收所述第二墨水室传来的墨水;以及一喷墨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墨水室的底侧,用来喷出所述第二墨水室传来的墨水。(*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喷墨打印装置的墨水匣,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更换式墨水匣(replaceable ink cartridge)。
技术介绍
由于喷墨打印装置的价格合理并且打印质量优异,因此会吸引许多消费者购买。而随着个人及家用电脑的日益普及,以及个人影像输出的需求日益增加,喷墨打印装置已俨然成为个人、家庭乃至公司行号最常使用的电脑输出/打印设备。一般的喷墨打印装置都有一墨水匣,并且墨水匣内设有一存放墨水的墨水盒,当喷墨打印装置在执行打印工作时,该墨水盒会提供适量的墨水给予喷墨头,而当打印工作结束时,该墨水盒则停止墨水供应。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墨水匣10的纵剖面示意图。墨水匣10包括一墨水盒12用来储存墨水,一分隔板14用来将墨水盒12区分成储存墨水的墨水室18以及置放吸墨材料28的海棉室16,一开口14a设于分隔板14上,用来连通墨水室18以及海棉室16,一气孔24设于海棉室16之上,用来与外界大气连通,一喷墨头20用来喷出墨水以执行打印工作,以及一滤网22用来过滤墨水,以防止杂质随着墨水打印到文件上而降低打印质量。由于喷墨头20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因此图1仅绘制出部分的喷墨头20。当喷墨打印装置在执行打印工作时,一预定量Q的墨水自喷墨头20喷出,然后印至打印文件上。同时,由于墨水室18内的墨水量减少,墨水室18内的内压也随之下降,因此造成墨水室18与海棉室16之间的压力不平衡,即墨水室18与海棉室16之间有一压力差。此时,为了使墨水室18与海棉室16内的压力相等,外界大气会从气孔24进入海棉室16,并通过吸墨材料28内的毛细管以及开口14a而进入墨水室18,以平衡墨水室18以及海棉室16之间的压力差。在现有的墨水盒10结构中,喷墨头20设于海棉室16的侧边,因此,墨水必须先流过吸墨材料28,才得以自喷墨头20喷出。然而吸墨材料28为一多孔性物质,其与滤网22之间会存有空气,而空气会防碍墨水与滤网22间的流通性,因此造成墨水流量不稳而影响打印质量。此外,吸墨材料28内含有许多毛细管,而这些毛细管内可能含有小气泡,因此当墨水经过吸墨材料28后,会夹带一些毛细管内的小气泡,而这种情形也会造成墨水流量不稳而影响打印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水匣,以解决前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墨水匣,其包括一用来储存墨水的墨水盒;一分隔板,设于所述墨水盒内,以将所述墨水盒分隔为一第一墨水室及一第二墨水室,所述分隔板上设有一开口,用来连通所述第一墨水室及所述第二墨水室,所述第一墨水室上设有一气孔,用来使所述第一墨水室及所述墨水匣外的大气相通,所述第二墨水室通过所述分隔板上的开口输入所述第一墨水室传来的气体;一吸墨物质,置于所述第一墨水室内,用来经由所述分隔板上的开口吸收所述第二墨水室传来的墨水;以及一喷墨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墨水室的底侧,用来喷出所述第二墨水室传来的墨水。本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墨水匣的喷墨头设于第二墨水室的底侧,因此,在本技术的墨水匣结构中,滤网直接与墨水接触,并没有与吸墨物质相接触,所以吸墨物质中的气泡不会阻塞滤网,因此墨水匣的喷墨质量可大幅度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墨水匣10的纵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墨水匣30的外视图;图3为图2墨水匣30沿线3-3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与图3,图2为本技术的墨水匣30的外视图,图3为图2墨水匣30沿线3-3的剖视图。墨水匣30包括一壳体31,一墨水盒32设于壳体31之内,用来储存墨水,一分隔板34设于墨水盒32之内,用来将墨水盒32分隔为一第一墨水室36与一第二墨水室38,一开口34a设于分隔板34上,用来连通第一墨水室36与第二墨水室38,一气孔44设于第一墨水室36上,用来使第一墨水室36与墨水匣30外的大气相通,以及一喷墨头40用来喷出墨水以执行打印工作。由于喷墨头40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因此图3仅绘制出喷墨头40的一部分。此外,喷墨头40会与其相关电路(未显示)连接,该相关电路会控制喷墨头40喷出墨水,并从而达到喷墨打印的目的。如图3所示,第一墨水室36内装有吸墨物质48,而第二墨水室38内则装有墨水。而吸墨物质48为一多孔物质,例如泡棉,其可经由开口34a吸收第二墨水室38内的墨水。此外,墨水匣30外的气体可经由气孔44进入第一墨水室36,并经过吸墨物质48内的毛细孔,再经由分隔板34上的开口34a进入第二墨水室38。此外,墨水匣30还包括一滤网42设于第二墨水室38与喷墨头40之间,滤网42用来过滤墨水中的杂质,以提高打印质量。当喷墨打印装置尚未执行打印工作时,即墨水匣30尚未喷出墨水时,第一墨水室36(有墨水填充的部分)与第二墨水室38内的压力处于一平衡状态,而第一墨水室36中没有墨水填充部分的压力是与外界大气压力相同。其中第二墨水室38内的压力约比外界大气压力低10cm水柱,其为部分真空状态,因此可避免墨水外漏。当喷墨打印装置执行打印工作时,第二墨水室38会喷出一预定量q的墨水,造成第二墨水室38内的内压下降,因此破坏了第一墨水室36与第二墨水室38内的平衡状态,为了恢复该平衡状态,墨水匣30外的气体经由气孔44进入第一墨水室36,并经过吸墨物质48内的毛细孔而进入第二墨水室38,该气体因而平衡第一墨水室36与第二墨水室38内的压力差。因此,墨水匣30内部又可回复一部分真空的平衡状态,并且当喷墨打印装置进行后续的打印工作时,墨水匣30可再一次喷出一预定量q的墨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墨水匣30的喷墨头40设于第二墨水室38的底侧,因此当喷墨打印装置在执行打印工作时,第二墨水室38内的墨水直接通过滤网42,然后再从喷墨头40喷至打印文件上。因此,在本技术的墨水匣结构中,滤网42是直接与墨水接触,并没有与吸墨物质48相接触,所以吸墨物质48中的气泡不会阻塞滤网42,因此墨水匣30的喷墨质量可大幅度提高。权利要求1.一种墨水匣,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用来储存墨水的墨水盒;一分隔板,设于所述墨水盒内,以将所述墨水盒分隔为一第一墨水室及一第二墨水室,所述分隔板上设有一开口,用来连通所述第一墨水室及所述第二墨水室,所述第一墨水室上设有一气孔,用来使所述第一墨水室及所述墨水匣外的大气相通,所述第二墨水室通过所述分隔板上的开口输入所述第一墨水室传来的气体;一吸墨物质,置于所述第一墨水室内,用来经由所述分隔板上的开口吸收所述第二墨水室传来的墨水;以及一喷墨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墨水室的底侧,用来喷出所述第二墨水室传来的墨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匣,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墨物质为多孔物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匣,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墨物质为泡绵。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匣,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上的开口设于所述分隔板的底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匣,其特征在于,另包括一滤网,设于所述喷墨头及所述第二墨水室之间,用来过滤所述第二墨水室传至所述喷墨头的墨水。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墨水匣,其包括:一用来储存墨水的墨水盒;一分隔板,设于所述墨水盒内,以将所述墨水盒分隔为一第一墨水室及一第二墨水室,所述分隔板上设有一开口,用来连通所述第一墨水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墨水匣,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用来储存墨水的墨水盒;一分隔板,设于所述墨水盒内,以将所述墨水盒分隔为一第一墨水室及一第二墨水室,所述分隔板上设有一开口,用来连通所述第一墨水室及所述第二墨水室,所述第一墨水室上设有一气孔,用来使所述第一墨水室及所述墨水匣外的大气相通,所述第二墨水室通过所述分隔板上的开口输入所述第一墨水室传来的气体;一吸墨物质,置于所述第一墨水室内,用来经由所述分隔板上的开口吸收所述第二墨水室传来的墨水;以及一喷墨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墨水室的底侧,用来喷出所述第二墨水室传来的墨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成伟侯怡仲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