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5610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主要由一气浮套、一底座组成及数量若干的螺钉。所述气浮套与底座通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气浮套呈圆柱形。该气浮套的中心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第一圆柱形孔,并在圆柱形孔的周围形成一环形的第一外周壁;所述第一外周壁沿其径向与轴向分别间隔地开设有若干节流槽;各节流槽的横截面呈圆形。径向的节流槽与轴向的节流槽相互贯通;所述气浮套的外径与内径之比为:1:(0.4~0.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气浮套外径较小,安装零件数量较少,结构简单,所以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降低了零件加工和装配成本,装备精度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主要由一气浮套、一底座组成及数量若干的螺钉。所述气浮套与底座通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气浮套呈圆柱形。该气浮套的中心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第一圆柱形孔,并在圆柱形孔的周围形成一环形的第一外周壁;所述第一外周壁沿其径向与轴向分别间隔地开设有若干节流槽;各节流槽的横截面呈圆形。径向的节流槽与轴向的节流槽相互贯通;所述气浮套的外径与内径之比为:1:(0.4~0.6)。本技术中的气浮套外径较小,安装零件数量较少,结构简单,所以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降低了零件加工和装配成本,装备精度高。【专利说明】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浮转台的零件,具体涉及一种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
技术介绍
气浮转台是一种通过采用气体润滑代替普通的机械润滑的新型设备,气体润滑的原理可以是将高压气体引入相对运动的物体间隙内形成气膜,避免直接接触实现无摩擦运动。所述气浮转台具有速度高、精度高、功耗低、寿命长等特点。由于气浮转台的气浮轴与气浮套之间的气膜很薄,所以对部件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气浮转台的气浮套需要通过上底座、下底座这两个底座固定在气浮转台上,因此结构复杂,装配难度大,且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其结构合理、装配难度 适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主要由一气浮套、一底座组成及数量若干的螺钉;所述气浮套与底座通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气浮套呈圆柱形;该气浮套的中心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第一圆柱形孔,并在圆柱形孔的周围形成一环形的第一外周壁;所述第一外周壁沿其径向与轴向分别间隔地开设有若干节流槽;各节流槽的横截面呈圆形,径向的节流槽与轴向的节流槽相互贯通;所述气浮套的外径与内径之比为:1: (0.4、.6)。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圆柱形的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且两者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径较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大,因此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周相对所述第一柱体凸出形成一环形壁;所述第一柱体中心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第二圆柱形孔,并在第二圆柱形孔周围形成有第二外周壁;所述第二柱体中心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第三圆柱形孔,并在第三圆柱形孔周围形成有第三外周壁;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与气浮套的外径相等。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周壁沿着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外周壁沿着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同轴设置,且第一固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直径。优选地,所述气浮套的外径为6(T100mm ;所述节流槽的直径为3~3.5mm。优选地,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径与第一柱体的外径之比为:(1.2^1.5):1 ;所述第一固定孔的直径与第二固定孔的直径之比为:(0.5^0.7):1。优选地,所述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圆柱形孔、第二圆柱形孔及第三圆柱形孔同轴设置,且三者之间相互贯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公开的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主要由一气浮套与一底座组成,并通过螺钉将两者固定。所述底座固定在气浮转台的工作台上保持不动,同时所述气浮套相对底座静止不动;气浮套通过通入气体在节流槽内流动,因此会对气浮套产生轴向和径向的压力来支撑在气浮套中的气浮轴,使气浮轴能够保持极高的旋转精度。另外由于本技术中的气浮套外径较小,安装零件数量较少,结构简单,所以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降低了零件加工和装配成本,也降低了因装配引起的误差,提高了转台的装配精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气浮套;10、第一圆柱形孔;11、第一外周壁;12、节流槽;2、底座;21、第一柱体;210、第二圆柱形孔;211、第二外周壁;212、第一固定孔;22、第二柱体;220、第三圆柱形孔;221、第三外周壁;222、第二固定孔;23、环形壁;3、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请结合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主要由一气浮套1、一底座2组成及数量若干的螺钉3。所述气浮套I与底座2通螺钉3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螺钉3的数量可为f 5个。所述气浮I套呈圆柱形。该气浮套I的中心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第一圆柱形孔10,并在第一圆柱形孔10的周围形成一环形的第一外周壁11。所述第一外周壁11沿其径向与轴向分别间隔地开设有若干节流槽12。各节流槽12的横截面呈圆形。径向的节流槽12与轴向的节流槽12相互贯通。所述第一外周壁11上还开设有进气口(图未标)与出气口(图未标),所述进气口、出气口均可与所述节流槽12相互贯通。所述气浮套I的外径与内径之比为:1: (0.4~0.6)。所述气浮套I的内径是指所述第一圆柱形孔10的直径。优选地,所述气浮套I的外径为60~100mm。所述节流槽12的直径为3~3.5mm。所述底座2包括圆柱形的第一柱体21与第二柱体22,且两者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柱体22的外径较所述第一柱体21的外径大,因此所述第二柱体22的外周相对所述第一柱体21凸出形成一环形壁23。此种结构的底座2有助于提高将其安装在气浮转台上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柱体21中心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第二圆柱形孔210,并在第二圆柱形孔210周围形成有第二外周壁211。所述第二柱体22中心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第三圆柱形孔220,并在第三圆柱形孔220周围形成有第三外周壁221。所述第一柱体21的外径与气浮套I的外径相等。所述第二外周壁211沿着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第一固定孔212。所述第三外周壁221沿着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第二固定孔222。所述第一固定孔212与第二固定孔222同轴设置,且第一固定孔21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固定孔222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二柱体22的外径与第一柱体21的外径之比为:(1.2^1.5):1。所述第一固定孔212的直径与第二固定孔222的直径之比为:(0.5^0.7):1。所述第一柱体21与第二柱体22 —体成型。所述第一圆柱形孔10、第二圆柱形孔210及第三圆柱形孔220同轴设置,且三者之间相互贯通。所述螺钉3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222与第一固定孔212,并穿插至所述气浮套I的第一外周壁11内,从而 将气浮套I固定在底座2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公开的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主要由一气浮套I与一底座2组成,并通过螺钉3将两者固定。所述底座2固定在气浮转台的工作台上保持不动,并可通过所述环形壁23增加与工作台的接触面积,更进一步的增加底座2的稳定性。同时所述气浮套I相对底座2静止不动;气浮套I通过通入气体在节流槽12内流动,因此会对气浮套I产生轴向和径向的气流压力来支撑在气浮套I中的气浮轴,使气浮轴能够保持极高的旋转精度。另外由于本技术中的气浮套I外径较小,安装零件数量较少,所以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降低了零件加工和装配成本,也降低了因装配引起的误差,提高了转台的装配精度。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浮转台的气浮套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一气浮套、一底座组成及数量若干的螺钉;所述气浮套与底座通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气浮套呈圆柱形;该气浮套的中心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第一圆柱形孔,并在圆柱形孔的周围形成一环形的第一外周壁;所述第一外周壁沿其径向与轴向分别间隔地开设有若干节流槽;各节流槽的横截面呈圆形,径向的节流槽与轴向的节流槽相互贯通;所述气浮套的外径与内径之比为:1:(0.4~0.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秀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