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取针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541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取针头器,包括取针夹、针头套管;所述取针夹包括两个尖部、两个手柄;所述两个尖部一端通过铰接机构铰接,所述手柄在尖部铰接的一端分别与尖部连接,所述手柄另一端弯曲成环状机构;每个尖部上固定设有一个针头套管;所述两个尖部围绕所述铰接机构合拢在一起的时候,所述两个针头套管边缘拼接,形成容纳针头的腔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取针头器,包括取针夹、针头套管;所述取针夹包括两个尖部、两个手柄;所述两个尖部一端通过铰接机构铰接,所述手柄在尖部铰接的一端分别与尖部连接,所述手柄另一端弯曲成环状机构;每个尖部上固定设有一个针头套管;所述两个尖部围绕所述铰接机构合拢在一起的时候,所述两个针头套管边缘拼接,形成容纳针头的腔室。【专利说明】简易取针头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指一种简易取针头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临床检验、护理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针管和针头来进行抽血、注射、吸取药物等操作。针头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针栓1、针梗2、针尖3,常规操作中,人手捏住针栓I,旋转针头,将针头从针管上取下或将针头装在针管上。针头使用过程中,需要从针管上取下针头或者直接采用针头套套住针头以免暴露的针头扎伤划破人的皮肤,这样不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针头上携带有患者体内的病毒或细菌,还有可能对无意间触碰到针头而划伤皮肤的人造成潜在的健康威胁。特别是当需要紧急执行医疗操作的时候,医护人员等被针头扎伤、造成细菌病毒感染的事故更容易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简易取针头器。该取针头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简易取针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针夹、针头套管;所述取针夹包括两个尖部、两个手柄;所述两个尖部一端通过铰接机构铰接,所述手柄在尖部铰接的一端分别与尖部连接,所述手柄另一端弯曲成环状机构;每个尖部上固定设有一个针头套管;所述两个尖部围绕所述铰接机构合拢在一起的时候,所述两个针头套管边缘拼接,形成容纳针头的腔室。可选的,所述针头套管为半圆柱形,该针头套管远离所述尖部的一端设有端面;所述两个尖部合拢状态下,所述两个针头套管拼接为圆柱管。可选的,所述尖部设有开口,所述针头套管在该开口处与所述尖部连接。可选的,所述针头套管底端内部固定设有软质垫圈。可选的,所述针头套管包括针栓套管和针梗套管;所述真梗套管一端设有端面,另一端与所述针栓套管连接;所述针梗套管比所述针栓套管细。可选的,所述针头套管与所述尖部连成一体。可选的,所述针头套管与所述尖部采用卡接或机械紧固件连接。可选的,所述两个尖部合拢状态下,所述针头套管拼接为侧壁闭合。可选的,所述两个尖部合拢状态下,所述针头套管侧壁不闭合。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本技术提供的简易取针头器,能够有效避免在取针头的过程中针尖触碰人的皮肤而造成划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取针头的效率。同时,本技术实施例的取针头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采用外形类似于剪刀或止血钳的取针夹,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习惯,不会增加取、装针头的操作难度;本技术实施例采用针头套管,在整个取、装针头的过程中该针头套管始终套住针头,从而避免在移动、旋转针管或针头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或患者无意触碰针尖而对相关人员造成伤 害。【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针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简易取针头器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简易取针头器收合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针头套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另一种变形实施方式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针头套管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取针夹尖部用于固定针头套管的卡接机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针头套管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针头套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简易取针头器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包括取针夹21、针头套管22。其中,取针夹21的外形类似于剪刀或止血钳的外形,具有两个尖部23、两个手柄25,两个尖部23在一纟而绞接连接;两个手柄25分别在尖部23绞接的一纟而与个尖部23连接;手柄25另一端弯曲成近似于环状的机构26,使得使用过程中人的手指可以穿过该环状机构26握住手柄25。针头套管22设有两个,分别固定于取针夹21的尖部23 ;针头套管22为半圆柱形,当取针夹21收合时,针头套管22拼接成一个圆柱管。在本实施例中,取针夹21的每个尖部23上开设有开口 24,其边缘与针头套管22的下边缘形状配合,针头套管22在开口 24的边缘处与尖部2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针头套管顶端封闭,底端不封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针头套管顶端也可以不完全封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取针夹收合状态下,两个针头套管边缘拼接,形成一个容纳针头的腔室,该腔室可以是封闭的;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两个针头套管拼接形成的腔室可以是侧壁闭合的管状,如图2所示;在取针夹收合状态下,所述针头套管的侧壁也可以不闭合,如图6所示,取针夹收合状态下,两个针头套管顶面621拼接成一个圆形,两个针头套管的侧壁622之间具有空隙623。在具体实施例中,针头套管可通过焊接、卡接、机械紧固件连接等多种方式固定在取针夹的尖部。图7为一种卡接方式示意图,展示了一个尖部73在其开口 74处的结构,图7中只画出了尖部73的一部分。开口 74边缘设有环形狭槽77,针头套管的底端厚度略大于环形狭槽77的宽度,从而针头套管的底端能够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卡装入狭槽77。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针头套管边缘或尖部相应的位置设置其它结构的卡接机构,使得开口与所述尖部卡接。若针头套管通过螺栓或螺钉等机械紧固件与所述尖部连接,则可以采用图8所示的方案进行针头套管和取针夹尖部的连接,在针头套管82底端设有带孔的凸缘88,相应在取针夹尖部开口边缘也设有与凸缘88形状大小相同的环形装配面,该环形装配面上设有螺纹孔,从而可以通过螺钉将凸缘88和所述环形装配面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若是取针夹的尖部具有足够的厚度,可以直接采用螺钉等机械紧固件沿着垂直于针头套管轴线的方向将针头套管下端固定在所述尖部的开口位置。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针头套管可以与尖部连接成一体。若针头套管和尖部采用金属材质,则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二者连接。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简易取针头器收合状态示意图。针头套管22可以设定为任意与针头配合的高度和宽度。使用时,打开取针夹21,将针头套管22套合于针头,并使针头套管22的内壁与针头针栓部位接触而将针头夹住,旋转针管或取针夹21,即可将针头从针管上取下。重新打开取针夹21,使得针头从套管22内部脱落,从而将针头丢弃或放入相应的存放容器中。整个取针头的过程中,无需人手触碰针头;且由于针头部分一直处于针头套管22中,针尖不会在旋转针头、移动针头的过程中接触周围的人。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针头套管42结构示意图。该针头套管42包括针栓套管421和针梗套管422,针栓套管421的内径略小于针栓的内径,使得取针夹收合时,针栓套管421的内壁与针栓紧密接触,从而在旋转针管或取针夹的过程中,针栓套管421和针栓不产生打滑。针梗套管422的长度大于针梗的长度,使得针头套管42可以套住整个针头。为了与针头的形状更加适应,针栓套管421和针梗套管422为半圆柱形,且针梗套管422的半径小于针栓套管421。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在针头套管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取针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针夹、针头套管;所述取针夹包括两个尖部、两个手柄;所述两个尖部一端通过铰接机构铰接,所述手柄在尖部铰接的一端分别与尖部连接,所述手柄另一端弯曲成环状机构;每个尖部上固定设有一个针头套管;所述两个尖部围绕所述铰接机构合拢在一起的时候,所述两个针头套管边缘拼接,形成容纳针头的腔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