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模块及眼底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5148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8:22
一种透镜模块包含从一眼底侧至一成像侧依序配置的一第一透镜群组、一第二透镜群组以及一第三透镜群组。第一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且包含一第一镜片,其朝向眼底侧以及成像侧的二个表面皆为凸面。第二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或负,且包含多个第二镜片,其中最靠近眼底侧的第二镜片的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且包含多个第三镜片,其中至少一第三镜片为一胶合镜片。上述透镜模块可缩减整体的体积并能降低鬼影的形成。同时也揭露一种包含上述透镜模块的眼底相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模块及眼底相机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透镜模块及眼底相机,特别是一种体积小的手持式透镜模块及眼底相机。
技术介绍
眼底观测装置的基本原理是将光源导入被观察者的眼底,再通过一成像系统将被观察者的眼底成像于观察者眼中或是相机的感光元件,例如底片或影像感测器。已知的眼底观测装置主要包含直接眼底镜(DirectOphthalmoscope)和间接眼底镜(IndirectOphthalmoscope)以及眼底照相机(EyeFundusCamera)等。直接眼底镜以及间接眼底镜的主要差异为间接眼底镜会先形成一中间像后,再成像于观察者眼中或是相机的感光元件。而眼底相机则可记录被观察者的眼底影像,并容易传递以及保存。然而,已知的眼底观测装置皆有各自的缺点需要克服。举例而言,直接眼底镜的观测范围约为5度上下,仅可以观察视神经盘或是眼底中央凹的部分,且使用时观测者以及被观测者必须非常靠近。间接眼底镜虽然观测范围较广,除了可观测视神经盘和中央凹外,还可以观测到眼球微血管状况,但是使用时观测者以及被观测者仍必须非常靠近。此外,直接眼底镜以及间接眼底镜皆无法记录被观测者的眼底影像。而眼底相机虽然具备观测范围较广、可纪录被观测者的眼底影像以及使用时观测者和被观测者不须非常靠近等优点,但其体积过大,不易携带,且无法用于一些特殊人员,例如婴儿、卧床或是行动不便的病患等。此外,目前手持式的眼底镜或是眼底相机均无法提供固眼光(precisionlight),以指引被观测者精准调整眼球角度,进而拍到不同区域的眼底。而桌上型的眼底相机则需要不小的空间。综上所述,提供一种具备上述优点且能缩减体积的眼底观测装置便是目前极需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模块及眼底相机,其是将照明系统以及成像系统共用一组透镜群组,因此可缩减整体的体积。此外,共用的透镜群组为双凸表面,其可降低共用的透镜群组所反射的光线入射至成像系统,进而降低鬼影的产生。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透镜模块用以会聚从一眼底反射的一影像光,该透镜模块包含从一眼底侧至一成像侧依序配置的一第一透镜群组、一第二透镜群组以及一第三透镜群组,以及一第一发光元件。第一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且包含单一的一第一镜片,其朝向眼底侧以及成像侧的二个表面皆为凸面。第二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或负,且包含多个第二镜片,其中最靠近眼底侧的第二镜片的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且包含多个第三镜片,其中至少一第三镜片为一胶合镜片。第一发光元件设置于第一透镜群组的成像侧且偏离透镜模块的一光轴,第一发光元件用以产生一照明光,并通过第一透镜群组会聚至眼底侧的一角膜。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眼底相机包含一影像感测模块以及一透镜模块。影像感测模块用以感测光线以形成一影像。透镜模块用以会聚从一眼底反射的一影像光至影像感测模块。透镜模块包含从一眼底侧至一成像侧依序配置的一第一透镜群组、一第二透镜群组以及一第三透镜群组,以及一第一发光元件。第一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且包含单一的一第一镜片,其朝向眼底侧以及成像侧的二个表面皆为凸面。第二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或负,且包含多个第二镜片,其中最靠近眼底侧的第二镜片的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且包含多个第三镜片,其中至少一第三镜片为一胶合镜片。第一发光元件设置于第一透镜群组的成像侧且偏离透镜模块的一光轴,第一发光元件用以产生一照明光,并通过第一透镜群组会聚至眼底侧的一角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本专利技术不但缩减整体的体积,而且降低共用的透镜群组所反射的光线入射至成像系统,进而降低鬼影的产生。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附图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一示意图,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透镜模块以及眼底相机。图2A以及图2B为一示意图,显示照明光被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透镜模块中第一透镜群组反射的情形。图3为一示意图,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透镜模块。图4为一示意图,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透镜模块。图5为一示意图,显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透镜模块。图6A为一示意图,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透镜模块。图6B为一示意图,显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透镜模块。附图标记10眼球20影像感测模块30显示模块40储存模块A光轴EYE眼底侧G1第一透镜群组G2第二透镜群组G3第二透镜群组I1中间像I2影像I3中间像IL照明光IMG成像侧L1第一镜片L2第二镜片L3a第三镜片L3b第三镜片L3c第三镜片LSa第一发光元件LSa1可见光发光二极管LSa2红外光发光二极管LSb第二发光元件O1光学元件O2分光器O3光学透镜PL固眼光S1~S11表面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透镜模块是用以会聚从被观测者眼球10的一眼底反射的一影像光而形成影像I2。本专利技术的透镜模块包含从一眼底侧EYE至一成像侧IMG依序配置的一第一透镜群组G1、一第二透镜群组G2以及一第三透镜群组G3。第一透镜群组G1的有效焦距(effectivefocallength,EFL)为正,且包含一第一镜片L1。第一镜片L1朝向眼底侧EYE以及成像侧IMG的二个表面S1、S2皆为凸面。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组G1可为单一镜片或胶合镜片。接续上述说明,第二透镜群组G2的有效焦距可为正或负,且包含多个第二镜片L2,其中最靠近眼底侧EYE的第二镜片L2的表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群组G3的有效焦距为正,且包含多个第三镜片,其中至少一第三镜片为一胶合镜片。举例而言,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群组G3是由三个第三镜片L3a、L3b、L3c所组成,而其中第三镜片L3b为胶合镜片。请再参照图1,于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透镜模块更包含一第一发光元件LSa,其设置于第一透镜群组G1的成像侧IMG且偏离透镜模块的一光轴A。如图1所示,第一发光元件LSa用以产生一照明光IL,且照明光IL通过第一透镜群组G1会聚至眼底侧EYE的一角膜。依据此架构,本专利技术的透镜模块中的第一透镜群组G1为成像系统以及照明系统所共用。而眼底所反射的影像光先经第一透镜群组G1会聚后形成一中间像I1,再经第二透镜群组G2以及第三透镜群组G3而形成影像I2。影像I2可由观测者直接观察或是由一影像感测模块20感测而形成影像。较佳者,第一发光元件LSa的设置位置以及眼球10的角膜的位置相对于第一透镜群组G1符合物像关系。简言之,第一发光元件LSa设置于第一透镜群组G1的物体侧(objectside),第一发光元件LSa所发出的照明光IL在眼球10的角膜(即成像侧)会聚,并入射至眼球10的眼底。需注意者,此处所指的成像侧为照明系统的成像侧,与前述透镜模块的成像侧IMG并不相同。配合不同的光学设计,第一发光元件LSa的设置位置至第一镜片L1朝向成像侧IMG的表面S2的距离介于40mm至100mm。依据上述架构,第一发光元件LSa以及第一透镜群组G1之间无需其它中继透镜(relaylens),亦即不形成任何中间像,即可有效利用第一发光元件LSa所发出的照明光IL。由于镜片的工艺无法达到完全穿透光线,因此照射在第一透镜群组G1的照明光仍会有部分反射光反射至成像镜头,亦即第二透镜群组G2,造成所谓的鬼影。请参照图2A以及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透镜模块及眼底相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模块,其用以会聚从一眼底反射的一影像光,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模块包含从一眼底侧至一成像侧依序配置的一第一透镜群组、一第二透镜群组以及一第三透镜群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且包含一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朝向所述眼底侧以及所述成像侧的二个表面皆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或负,且包含多个第二镜片,其中最靠近所述眼底侧的所述第二镜片的表面为凹面;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且包含多个第三镜片,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三镜片为一胶合镜片。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1.11 TW 1021010661.一种透镜模块,其用以会聚从一眼底反射的一影像光,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模块包含从一眼底侧至一成像侧依序配置的一第一透镜群组、一第二透镜群组以及一第三透镜群组,以及一第一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且由单一的一第一镜片所构成,所述第一镜片朝向所述眼底侧以及所述成像侧的二个表面皆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或负,且包含多个第二镜片,其中最靠近所述眼底侧的所述第二镜片的表面为凹面;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群组的有效焦距为正,且包含多个第三镜片,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三镜片为一胶合镜片;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群组的所述成像侧且光学上偏离所述透镜模块的一光轴,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用以产生一照明光,并通过所述第一透镜群组会聚至所述眼底侧的一角膜,其中所述照明光未经会聚照射于所述第一透镜群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设置位置以及所述角膜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透镜群组符合物像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模块还包含:一光学元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群组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之间,用以偏折所述照明光入射至所述第一透镜群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含偏光镜、棱镜或分光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且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包含可见光发光二极管以及红外光发光二极管至少其中之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设置位置至所述第一镜片朝向所述成像侧的所述表面的距离介于40mm至10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模块还包含:一第二发光元件,其用以产生一固眼光,所述固眼光通过一分光器反射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群组会聚至所述眼底侧的一角膜,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设置位置等同于所述透镜模块的一第一中间像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模块还包含:一光学透镜,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以及所述分光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产生的所述固眼光通过所述光学透镜会聚形成一第二中间像,且所述第二中间像的位置等同于所述透镜模块的所述第一中间像的位置。9.一种眼底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底相机包含:一影像感测模块,其用以感测光线以形成一影像;以及一透镜模块,其用以会聚从一眼底反射的一影像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竹明廖龙盛
申请(专利权)人:晋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