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机用供墨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407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喷墨打印机用供墨容器,包括相互隔绝的储墨腔和恒压室。储墨腔的铅垂向下部设置有连通外部的出墨口。恒压室设置有连通大气的通气口和连通储墨腔的交换口。该交换口沿铅垂向的位置介于储墨腔出墨口上方和恒压室通气口下方之间。该供墨容器还包括调节交换口沿铅垂向上下位置的位置调节机构。该容器能适应不同型号打印机喷墨头的墨水抽吸力范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同喷墨打印机配套使用的供墨装置,特别是通过一段输墨 软管把墨水供应到打印头或者内置墨盒的容量较大的供墨容器。
技术介绍
喷墨打印机是现代办公领域俯拾即现的常见必备办公器材,与其配套的墨 水供应装置一一墨盒,业已成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重要分支部门。早期的墨 盒,其常见的结构通常未考虑墨盒本身的循环利用问题,因而,在其容装的墨 水耗尽之后即成为原材料回收对象。这不仅造成墨盒使用成本居高不下,也加 大了后续的废旧原材料回收流程中的劳动强度,不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和节约有 限的物质资源。为此,不少可以回收利用的墨水供应装置,或者加强墨水持续 供应能力的墨水供应装置应运而生。例如,国内技术专利CN03237829.7,公开了一种打印机墨盒连续供墨 装置。它包括储墨腔、打印头、输墨管和供墨容器。与打印头连接的储墨腔上 设有经输墨管与供墨容器密封连接的输墨孔。供墨容器为袋状或盒状。这种连 续供墨装置可连续不断地为打印头提供墨水,有利于充分利用打印头的技术寿 命和打印头各零部件的设计功效,节约资源。但这种连续供墨装置在技术构造 方面尚欠完美,以致其使用性能表现欠佳。例如,打印头供墨机制要求墨盒内 部应当具备恰当的墨水吸持能力,或者墨盒内部的储墨腔具有适当的负压,以防止墨水滴漏。但是,该连续供墨装置却缺乏针对此类问题的技术解决措施。 因此,虽然它有助于解决墨盒使用寿命问题,但仍然会出现墨水渗漏。参见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习知的供墨容器同喷墨打印机的匹配状态示意图。在打 印机1的附近,放置容积相对于打印机内置墨盒或者打印头2大得多的墨水瓶 3 (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墨水瓶3的剖视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会使用 若干个墨水瓶3在水平面内的特定方向上构成一个可以容装多色墨水的供墨容 器),墨水瓶3和内置墨盒5或打印头2之间用输墨管4连通。这样, 一个墨 水瓶3的墨水容储量就相当于数个内置墨盒或打印头2的容量,并且还可随时 方便地向墨水瓶3添加墨水,从而达到大批量打印,而无需更换内置墨盒的目 的。然而,对于不同型号的打印机,其喷墨头相对于特定基准面,例如放置打 印机的桌面,具有不同的铅垂向位置高度,而该供墨容器相对于该特定基准面具有固定的铅垂向恒压高度,以致其匹配性难于适应各种型号打印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是结构简单,相对于打印机喷墨头或打印头 压力稳定效果好、铅垂向高度匹配性佳的喷墨打印机用供墨容器。按照上述目的设计的喷墨打印机用供墨容器,包括相互隔绝的储墨腔和恒 压室。储墨腔的铅垂向下部设置有连通外部的出墨口。恒压室设置有连通大气 的通气口和连通储墨腔的交换口 。该交换口沿铅垂向的位置介于储墨腔出墨口 上方和恒压室通气口下方之间。该供墨容器还包括调节交换口沿铅垂向上下位 置的位置调节机构。一般地,前述喷墨打印机用供墨容器,其调节交换口沿铅垂向位置的机构 是导管。该导管一端连通恒压室的内腔,另一端连通储墨腔的内部空间。导管 由恒压室内经过恒压室的铅垂向底壁以可滑动的方式穿入储墨腔内。较好地,前述喷墨打印机用供墨容器,其导管是外螺纹导管。该外螺纹导 管同恒压室铅垂向底壁之间通过螺纹相互啮合。较佳地,前述喷墨打印机用供墨容器,其调节交换口沿铅垂向位置的机构 就是恒压室。该恒压室沿铅垂向相对于储墨腔处于可滑动的状态。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喷墨打印机用供墨容器,在其储墨腔通过输墨管道 向喷墨打印机打印头供应墨水时,由位于恒压室上部的通气口向恒压室内补充 气体,以保证恒压室内不会产生负压。此时,储墨腔因为处于气密状态,并且 其出墨口只会由于打印头抽吸形成墨水单向流动,而不会出现逆向流动的墨水 由出墨口灌入储墨腔。因此,在打印起始阶段,打印头首先消耗恒压室内原先 存在的少量墨水,而储墨腔内的墨水液位在打印起始阶段不会因向打印头供墨 而降低。当恒压室内的墨水液位耗至气液交换口所在水平面以下时,恒压室内 的气体通过气液交换口进入储墨腔,储墨腔的平衡体系被破坏,其内的墨水经 气液交换口流入恒压室,结果,恒压室内的墨水液位上升而储墨腔中的墨水液 位下降。当恒压室内的墨水液位上升至高于气液交换口所在水平面,并达到储 墨腔和恒压室压力相互平衡时,气液交换被打断,储墨腔内的墨水在负压的作 用下停止向恒压室内流动。此后,在打印头消耗墨水的过程中,储墨腔中的墨 水不断地被抽吸到打印头,外部气体不断地由恒压室补充到储墨腔中,恒压室 和储墨腔之间的气液交换口始终在被墨水覆盖而关闭和气体压低墨水液位而打 开的两种状态之间互换,循环进行至储墨腔中的墨水液位降低到气液交换口所 在水平面以下。由此可见,在储墨腔中的墨水液位高于气液交换口的整个打印 过程中,打印头是通过墨水液位在恒压室的气液交换口附近随储墨腔内压力变 化形成的波动范围,以动态平衡的方式进行吸墨的。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类型 打印头的最佳打印品质吸力范围,在储墨腔出墨口和恒压室通气口之间适时调 整气液交换口沿铅垂向的位置,从而实现打印头的最佳打印品质吸力范围同气 液交换口铅垂向位置适宜的动态匹配,以获得更佳的恒压打印效果。本实用新 型较喷墨打印机用供墨容器,无需使用复杂的机电设备和控制电路,其储墨腔 恒压过程仅仅通过依据气压平衡原理设计的几何结构就可以实现,因此结构简 单经济。图面说明图1现有喷墨打印机连续供墨工作过程示意图。图2本技术喷墨打印机用供墨容器实施例一剖视图。 图3本技术喷墨打印机用供墨容器实施例二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本技术喷墨打印机用供墨容器实施例一剖视图。 该供墨容器100采用聚乙烯之类的塑料通过模具注塑方式制备。它包括由 若干个侧壁包围形成的储墨腔101和恒压室102。储墨腔101和恒压室102之 间总体上保持相互隔绝的状态,它们仅在气液交换口 103部位保持连通状态。 这里,气液交换口 103的确切部位是指恒压室102连通储墨腔101的管路朝向 储墨腔101的一端。在储墨腔101的铅垂向较低部位,最好是其最低部位,设 置连通外部的出墨口 104。通常,供墨容器100通过输墨管道连接其出墨口 104和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头或内置墨盒,或者也可以在使用供墨容器100之前 利用胶塞封闭其出墨口 104,而在使用供墨容器100时除去胶塞,装上输墨管 道。在恒压室102的铅垂向上部,最好是其最高部位,设置连通外部大气的通 气口 105。通常,通气口 105在储运状态中处于密封状态。气液交换口 103沿 铅垂向的总体位置介于储墨腔出墨口 104上方和恒压室通气口 105下方,并且 在该区间内气液交换口 103沿铅垂向的位置处于可调节的状态。在储墨腔101 的铅垂向上部开设了灌墨口 109。通常,墨水灌注完毕后,采用橡胶之类的软 胶塞封闭灌墨口 109。前述气液交换口 103沿铅垂向可调的状态是通过一根其外圆柱面带有螺纹 的导管106来实现的。在图1所示结构状态下,导管106通过其外螺纹啮合到 在恒压室102的底壁上设置的内螺纹孔中,并且保持导管106外螺纹表面同用 于接纳导管106的恒压室102的内螺纹孔表面之间处于液密封状态。这样,在 储墨腔101和恒压室102之间,墨水不会沿着导管106外螺纹表面和恒压室 102的内螺纹孔表面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喷墨打印机用供墨容器,包括相互隔绝的储墨腔和恒压室,所述储墨腔的铅垂向下部设置有连通外部的出墨口,所述恒压室设置有连通大气的通气口和连通所述储墨腔的交换口,所述交换口沿铅垂向的位置介于所述出墨口上方和所述通气口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所述交换口沿铅垂向上下位置的位置调节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武黄振超吴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