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钻的扭矩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3952 阅读:3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击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击钻的扭矩调节机构,其包括扭矩套、套设于冲击钻的转动轴的压力座,压力座内设置有用于调节扭矩输出的压紧机构,压力座的外侧由后至前依次套设有弹簧垫片、扭矩弹簧、下台阶式斜圈、与下台阶式斜圈匹配的上台阶式斜圈。与现有的扭矩调节机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扭矩调节机构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台阶式斜圈的调节结构,台阶式斜圈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齿位,使得调节时挡位清楚,而齿位的相互咬合,可防止振动时打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冲击钻
,尤其涉及一种冲击钻的扭矩调节机构,其包括扭矩套、套设于冲击钻的转动轴的压力座,压力座内设置有用于调节扭矩输出的压紧机构,压力座的外侧由后至前依次套设有弹簧垫片、扭矩弹簧、下台阶式斜圈、与下台阶式斜圈匹配的上台阶式斜圈。与现有的扭矩调节机构相比,本技术的扭矩调节机构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而且,本技术采用台阶式斜圈的调节结构,台阶式斜圈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齿位,使得调节时挡位清楚,而齿位的相互咬合,可防止振动时打滑。【专利说明】一种冲击钻的扭矩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冲击钻
,尤其涉及一种冲击钻的扭矩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冲击钻主要包括动力装置(如:马达)、电钻冲击转换装置、转动轴、钻夹头,钻夹头的前端可根据用途安装不同的钻具(如:中心钻、钻头、铰刀、丝锥等),钻夹头的后端与转动轴的前端连接,转动轴的后端通过齿轮机构与动力装置连接,齿轮机构用于减慢转速并增大扭力,而转动轴套设有扭矩调节机构、冲击输出机构、功能转换机构,扭矩调节机构可根据需要调节转动轴的输出扭矩,冲击输出机构可驱动转动轴输出为冲击模式,功能转换机构可根据需要将转动轴在电钻模式与冲击模式之间转换。在使用时,动力装置通过齿轮机构驱动转动轴转动,由转动轴带动钻夹头转动,使钻夹头能够进行电钻作业或冲击作业。但是,现有技术中冲击钻的扭矩调节机构,需要多个零部件配合,结构复杂;而且调节的挡位不清楚,在振动时容易打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挡位清楚、可防止振动时打滑的冲击钻的扭矩调节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冲击钻的扭矩调节机构,包括扭矩套、套设于冲击钻的转动轴的压力座,所述压力座内设置有用于调节扭矩输出的压紧机构,所述压力座的外侧由后至前依次套设有弹簧垫片、扭矩弹簧、下台阶式斜圈、与所述下台阶式斜圈匹配的上台阶式斜圈;所述弹簧垫片、扭矩弹簧、下台阶式斜圈均为套设固定于所述压力座的外侧,所述上台阶式斜圈为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压力座的外侧;所述扭矩弹簧的后端通过弹簧垫片抵住所述压紧机构,所述扭矩弹簧的前端抵住所述下台阶式斜圈的底部;所述下台阶式斜圈的前端、上台阶式斜圈的后端均设置有用于调节离合高度的台阶式斜圈,该台阶式斜圈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齿位;所述扭矩套套设固定于所述上台阶式斜圈的外围,使所述扭矩套通过转动而带动所述上台阶式斜圈同时转动。所述台阶式斜圈包括内圈、夕卜圈,所述外圈设置于内圈的外围,且所述内圈、夕卜圈均为沿着圆周倾斜增加高度,所述内圈的端面、外圈的端面均设置有所述若干个齿位。所述台阶式斜圈的齿位包括弧面、紧邻所述弧面的斜面,所述弧面的半径为I?8毫米,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I?12度。所述扭矩套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凸条,所述上台阶式斜圈前部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凸条对应的凹槽,所述扭矩套的凸条与上台阶式斜圈的凹槽卡接,使所述扭矩套套设固定于所述上台阶式斜圈的外围。所述压力座前部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弹簧垫片、下台阶式斜圈均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还包括功能定位片,所述功能定位片套设于冲击钻的转动轴,所述压力座的定位柱前端开设有螺孔,使所述功能定位片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压力座,且功能定位片抵住所述上台阶式斜圈的前端。所述压力座后部的外侧开设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压力孔,该压力孔内设置有压力滚子、压力钢珠,所述弹簧垫片依次经过压力滚子、压力钢珠而抵住冲击钻的压紧机构。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的扭矩调节机构相比,本技术的扭矩调节机构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而且,本技术采用台阶式斜圈的调节结构,台阶式斜圈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齿位,使得调节时挡位清楚,而齿位的相互咬合,可防止振动时打滑。【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扭矩调节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扭矩调节机构安装于冲击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扭矩调节机构安装于冲击钻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隐去扭矩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扭矩调节机构的下台阶式斜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扭矩调节机构的下台阶式斜圈的侧视图。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I——压力座,11——定位柱,12——压力孔,13——压力滚子,14——压力钢珠,2—弹簧垫片,3—扭矩弹簧,41—下台阶式斜圈,42—上台阶式斜圈,421——凹槽,40——台阶式斜圈,401——齿位,401a——弧面,401b——斜面,402——内圈,403——外圈,5——功能定位片,51——螺丝,6——扭矩套,61——凸条,7——转动轴,8——压紧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考图1?7,本技术冲击钻的扭矩调节机构,包括扭矩套6、套设于冲击钻的转动轴7的压力座1,压力座I内设置有用于调节扭矩输出的压紧机构8,即通过调节压紧机构8的压紧程度,就可以调节冲击钻的扭矩输出,这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压力座I的外侧由后至前依次套设有弹簧垫片2、扭矩弹簧3、下台阶式斜圈41、与下台阶式斜圈41匹配的上台阶式斜圈42 ;弹簧垫片2、扭矩弹簧3、下台阶式斜圈41均为套设固定于压力座I的外侧,上台阶式斜圈42为可转动地套设于压力座I的外侧;扭矩弹簧3的后端通过弹簧垫片2抵住压紧机构8,扭矩弹簧3的前端抵住下台阶式斜圈41的底部;下台阶式斜圈41的前端、上台阶式斜圈42的后端均设置有用于调节离合高度的台阶式斜圈40,该台阶式斜圈40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齿位401 ;扭矩套6套设固定于上台阶式斜圈42的外围,使扭矩套6通过转动而带动上台阶式斜圈42同时转动。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扭矩弹簧3置于下台阶式斜圈41与冲击钻的压紧机构8之间,所以,可通过转动扭矩套6而带动上台阶式斜圈42转动,以调节上台阶式斜圈42与下台阶式斜圈41之间的高度,从而调节扭矩弹簧3压紧或放松冲击钻的压紧机构8,实现调节冲击钻的扭矩输出。优选的,台阶式斜圈40包括内圈402、外圈403,外圈403设置于内圈402的外围,且内圈402、外圈403均为沿着圆周倾斜增加高度,内圈402的端面、外圈403的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个齿位401。其中,台阶式斜圈40的齿位401包括弧面401a、紧邻弧面401a的斜面401b,弧面401a的半径(R)为I?8毫米,斜面401b与水平面的夹角(d)为I?12度。例如: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下台阶式斜圈41前端的台阶式斜圈40包括内圈402、外圈403,外圈403设置于内圈402的外围,且内圈402、外圈403均为沿着圆周倾斜增加高度,当然,内圈402的最高处与外圈403的最高处相互错开,而内圈402的端面、夕卜圈403的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个齿位401,齿位401包括弧面401a、紧邻弧面401a的斜面401b,弧面401a的半径为I?8毫米,斜面401b与水平面的夹角为I?12度。在本实施例中,上台阶式斜圈42后端的台阶式斜圈40与下台阶式斜圈41前端的台阶式斜圈40结构相同,这样,可以使上台阶式斜圈42与下台阶式斜圈41相互配合,实现上台阶式斜圈42与下台阶式斜圈41之间的离合高度调节。这种结构简单、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钻的扭矩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扭矩套、套设于冲击钻的转动轴的压力座,所述压力座内设置有用于调节扭矩输出的压紧机构,所述压力座的外侧由后至前依次套设有弹簧垫片、扭矩弹簧、下台阶式斜圈、与所述下台阶式斜圈匹配的上台阶式斜圈;所述弹簧垫片、扭矩弹簧、下台阶式斜圈均为套设固定于所述压力座的外侧,所述上台阶式斜圈为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压力座的外侧;所述扭矩弹簧的后端通过弹簧垫片抵住所述压紧机构,所述扭矩弹簧的前端抵住所述下台阶式斜圈的底部;所述下台阶式斜圈的前端、上台阶式斜圈的后端均设置有用于调节离合高度的台阶式斜圈,该台阶式斜圈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齿位;所述扭矩套套设固定于所述上台阶式斜圈的外围,使所述扭矩套通过转动而带动所述上台阶式斜圈同时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能珍程昭鹏何志强何杰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宝顺力电子塑胶制品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