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近场区验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3346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近场区验电装置,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自检电路和报警模块,所述自检电路的输出端和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报警模块连接。通过在塔上采集线路附近电场信息,并与阈值进行比较,判断被验电线路是否带电。从而达到有效解决接触式验电器适用电压等级低、非接触式验电器无法完全适用于同塔双回线路验电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近场区验电装置,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自检电路和报警模块,所述自检电路的输出端和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报警模块连接。通过在塔上采集线路附近电场信息,并与阈值进行比较,判断被验电线路是否带电。从而达到有效解决接触式验电器适用电压等级低、非接触式验电器无法完全适用于同塔双回线路验电的问题。【专利说明】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近场区验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压电路检验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近场区验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输电线路基本采用接触式验电器进行验电,且已有相关标准(IEC61243 -1《带电作业用验电器用于交流IkV及以上电压的电容型验电器》、DL740 一2000《电容性验电器》)对接触式验电器的设计、制造、操作导则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规范。接触式验电器采用金属探针(钩)、信号处理及绝缘操作杆组成。其操作杆长度及对应电压等级如表一,表一、接触式验电器操作杆长度及对应电压等级表:【权利要求】1.一种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近场区验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自检电路和报警模块,所述自检电路的输出端和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报警模块连接; 所述自检电路包括,三端可调节正电压稳压器Ul、继电器U2和三极管Ql,所述三端可调节正电压稳压器Ul的输入端和电容ClO串联接地,且该三端可调节正电压稳压器Ul的输入端上串联电阻R1,所述三端可调节正电压稳压器Ul的输出端与继电器U2串联,继电器U2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串联,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串联电阻R4,该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地,且该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l串联,该二极管Dl的阴极与电源串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近场区验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l为PNP三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近场区验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端可调节正电压稳压器Ul采用LM317芯片,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采用单片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近场区验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采集器和放大器U3,所述采集器包括两个铝层和一个环氧树脂层,所述环氧树脂层设置在两个铝层之间,且该两个铝层分别于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和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近场区验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U3采用AD620芯片。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近场区验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层为半径R等于3cm,厚度为Imm的圆柱体,且所述环氧树脂层为半径R等于3cm,厚度为3mm的圆柱体。【文档编号】G01R19/25GK203720257SQ201320795659【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专利技术者】孔晨华, 张子龙, 王新忠, 翟耀乾, 文志科, 闵绚, 邵瑰玮, 蔡焕青, 曾云飞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压或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近场区验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自检电路和报警模块,所述自检电路的输出端和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报警模块连接;所述自检电路包括,三端可调节正电压稳压器U1、继电器U2和三极管Q1,所述三端可调节正电压稳压器U1的输入端和电容C10串联接地,且该三端可调节正电压稳压器U1的输入端上串联电阻R1,所述三端可调节正电压稳压器U1的输出端与继电器U2串联,继电器U2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串联,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串联电阻R4,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且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串联,该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源串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晨华张子龙王新忠翟耀乾文志科闵绚邵瑰玮蔡焕青曾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