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肥牛树扦插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3282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肥牛树扦插繁殖方法,包括采穗圃营建、穗条采集与处理、扦插及插后管理工序,其特征在于:1~2月采集树龄2~5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野生苗木,栽培驯化成采穗母树,然后采集穗条,扦插于准备好的基质中,通过插后管理获得肥牛树扦插苗木。本发明专利技术种苗质量好,个体差异不大,稳定性好,根系较实生苗发达,长势旺盛,移栽无缓苗期,成活率高,繁殖系数高,适宜产业化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推广普及,为保护和发展肥牛树,绿化石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一种苗木快繁技术,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采穗圃营建、穗条采集与处理、扦插及插后管理工序,其特征在于:1~2月采集树龄2~5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野生苗木,栽培驯化成采穗母树,然后采集穗条,扦插于准备好的基质中,通过插后管理获得肥牛树扦插苗木。本专利技术种苗质量好,个体差异不大,稳定性好,根系较实生苗发达,长势旺盛,移栽无缓苗期,成活率高,繁殖系数高,适宜产业化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推广普及,为保护和发展肥牛树,绿化石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一种苗木快繁技术,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
,涉及。
技术介绍
肥牛树〔Cephalomappasinensis (Chun et How) Kosterm.)又名咪硬(壮语),属大戟科肥牛树属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35 !11,胸径1.5 m,因其叶饲牛,可使牛肥壮而得名。自然分布于广西西南部海拔500 m以下的喀斯特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是广西喀斯特地区森林主要建群树种之一,为广西特有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肥牛树叶肥厚、微甜,营养物质丰富,适口性好,牛、羊喜食,是中国特有珍贵木本饲用树种。据分析,肥牛树叶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14.91 %、粗脂肪含量3.73 %、粗纤维含量20.04 %、无氮浸出物含量42.26 %、磷含量0.23 %、钙含量1.56 %、总能量3.96兆卡/kg,其营养成分远优于玉米和稻草。广西天等县驮堪乡农民曾做过试验,若全部采用肥牛树鲜叶喂养耕牛,平均每头每月增重7.8 kg,而采用肥牛树鲜叶与青草各50 %混合喂养,平均每头每月增重仅4.9 kg,两者差异极显著。除饲用外,肥牛树根系发达,能在岩石缝隙间穿透生长,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重要树种;其木材结构紧密,材质坚硬,是家具、建筑、机械工业及细木工艺制品等优质用材;种子富含油脂,可榨油。肥牛树林牧兼用,用途极广,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护和发展肥牛树,既绿化石山,改善生态 环境,又产生大量青饲料,发展畜牧业,利国利民,前景广阔。由于肥牛树果熟易脱落,鸟兽喜食,较难采集,产区群众多为挖取野生苗木移栽,数量少、质量差,种苗问题一直困扰着肥牛树产业的发展。如何实现肥牛树良种快繁,成了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肥牛树有性繁殖困难,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高、成本低廉的肥牛树扦插繁殖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采穗圃营建、穗条采集与处理、扦插及插后管理等工序,其特征在于:通过采集野生肥牛树苗木,栽培驯化成采穗母树,然后采集穗条,扦插于准备好的基质中,通过插后管理获得肥牛树扦插苗木,其操作步骤如下: (I)采穗圃营建:①圃地选择:选择交通方便、排灌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平地或缓坡地作采穗圃; ②整地:全垦整地,两犁两耙,施足基肥,细土耙平,捡净草根,开行起畦,步道宽30Cm,深25 cm,睦面宽120 cm,长度依地形而定; ③母树采集:于I~2月采集树龄2~5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野生苗木,每20株扎成I捆,将苗木根系浸入保水剂凝胶中5~10 S,取出用塑料薄膜包扎,运回圃地;④定植:苗木运回后,立即栽植或放沙床假植,栽植密度50cmX 50 cm,植穴大小与深度应大于苗木根系;栽植前,先将苗木根系浸入生根粉溶液和成的泥浆中5~10 S,提起即可栽植,栽后距地面15~20 cm处用枝剪截顶,然后浇透定根水; ⑤母树抚育管理:定植后,每隔5~10d烧I次水,待苗木萌芽抽枝后,结合烧水进行追肥,每隔15 d施I次浓度0.5~1.0 %的复合肥水溶液,视穗条生长情况,及时控水控肥,以防穗条徒长;夏季搭棚遮阳,桩距5~6 m,距地面高2.5 m拉铁丝,上面覆盖遮光率70 %的遮阳网遮阳;每次采穗后,即喷质量浓度50 %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的溶液,预防切口感染,及时清除苗床上的杂草,在树冠外围开环状沟,施放常规使用的复合肥50~100 g/株,促发新枝; (2)穗条采集与处理: ①采穗:以春季新芽萌动前,晴天或阴天早晨6: 00~9: 00时进行,选择生长健壮、芽饱满的穗条,距母枝0.5 cm处剪下,采好后的穗条整齐放置于装有少许清水的盆内; ②制穗:将采回的穗条放置荫凉处,随采处理,每插穗保留2~4个饱满芽,长8~10cm,上端距芽I cm处平剪,下端距芽0.5 cm处斜剪,仅保留上部2片叶子,并剪去1/3,其余叶子全部剪除; ③消毒:每50根插穗扎成I捆,下端对齐,垂直放入质量浓度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溶液中,浸至插穗基部3~4 cm,10~15 min后取出浙干水分; ④激素处理:将消毒后的插穗基部浸入预先配制好的生根粉溶液中2h,取出即可扦 插; (3)扦插: ①基质处理:扦插前Id用质量浓度0.5 %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淋扦插基质消毒,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减少外界干扰; ②扦插方法:扦插前先用清水将苗床扦插基质淋透,按株行距3cmX 10 cm将插穗基部垂直插入扦插基质中,扦插深度4~5 cm,扦插时注意插穗叶子应向同一方向排列,以免相互遮挡,影响通风透光,插后淋透定根水; ③搭棚保温:用竹片搭建小拱棚,距床面高50~70cm,每80 cm设置弓状竹片,上面覆盖塑料薄膜,拱棚内设置温湿度计,拱棚四周的塑料薄膜用细土压实,保温保湿; (4)插后管理: ①水分管理:扦插后注意观察、调控拱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拱棚内温度20~25°C,相对湿度>90 %,当拱棚内温度>30 1:时,揭开拱棚两头的塑料薄膜,通风降温,室外温度>28 1:时,揭去塑料薄膜,换成遮光率70 %的遮阳网;在愈伤组织形成前,适时浇水,保持叶面有水珠,愈伤组织形成后,适当控水,只需保持扦插基质表面湿润即可; ②灭菌防病:扦插后次日,喷施质量浓度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的溶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水800倍溶液灭菌防病,以后每隔7 d复喷I次,两种药品交替使用,避免细菌产生抗药性; ③根外追肥:扦插20d后,每隔7 d喷施质量浓度0.2 %尿素+ 0.3 %磷酸二氢钾混合营养液,促进生长; ④除草:按常规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随时进行; ⑤分床移苗:待新梢枝叶成熟后,起苗移植大田或营养袋继续培养成大苗。以上所述基肥为腐熟厩肥和钙镁磷肥,每亩施腐熟厩肥3000 kg、钙镁磷肥50 kg。以上所述保水剂凝胶是采用市售80~100目安信牌保水剂,按质量比1: 150将保水剂干品投入清水中,充分吸水溶胀后制得的凝胶物。以上所述生根粉溶液是采用中国林科院ABT中心研发的GGR6号生根粉,将其配制成200 mg/L生根粉溶液。以上所述复合肥的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6 %、16 %、16 %,总养分>48 %。以上所述苗床为烧结砖砌成,内宽1 m,长10 m,高50 cm,墙基部每隔2 m预留排水孔;最底层铺8~12 cm大鹅卵石厚15~20 cm,其上铺2.4~3.2 cm小鹅卵石厚10cm,组成滤水层,表层铺扦插基质厚15 cm。以上所述扦插基质的成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肥牛树扦插繁殖方法,包括采穗圃营建、穗条采集与处理、扦插及插后管理等工序,其特征在于:通过采集野生肥牛树苗木,栽培驯化成采穗母树,然后采集穗条,扦插于准备好的基质中,通过插后管理获得肥牛树扦插苗木,其操作步骤如下:(1)采穗圃营建:①圃地选择:选择交通方便、排灌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平地或缓坡地作采穗圃;②整地:全垦整地,两犁两耙,施足基肥,细土耙平,捡净草根,开行起畦,步道宽30 cm,深25 cm,畦面宽120 cm,长度依地形而定;③母树采集:1~2月采集树龄2~5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野生苗木,每20株扎成1捆,将苗木根系浸入保水剂凝胶中5~10 s,取出用塑料薄膜包扎,运回圃地;④定植:苗木运回后,立即栽植或放沙床假植,栽植密度50 cm×50 cm,植穴大小与深度应大于苗木根系;栽植前,先将苗木根系浸入生根粉溶液和成的泥浆中5~10 s,提起即可栽植,栽后距地面15~20 cm处用枝剪截顶,然后浇透定根水;⑤母树抚育管理:定植后,每隔5~10 d浇1次水,待苗木萌芽抽枝后,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隔15 d施1次质量浓度0.5~1.0 %的复合肥水溶液,视穗条生长情况,及时控水控肥,以防穗条徒长;夏季搭棚遮阳,桩距5~6 m,距地面高2.5 m拉铁丝,上面覆盖遮光率70 %的遮阳网遮阳;每次采穗后,即喷质量浓度50 %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的溶液,预防切口感染,及时清除苗床上的杂草,在树冠外围开环状沟,施放常规使用的复合肥50~100 g/株,促发新枝;(2)穗条采集与处理:①采穗:以春季新芽萌动前,晴天或阴天早晨6∶00~9∶00时进行,选择生长健壮、芽饱满的穗条,距母枝0.5 cm处剪下,采好后的穗条整齐放置于装有少许清水的盆内;②制穗:将采回的穗条放置荫凉处,随采处理,每插穗保留2~4个饱满芽,长8~10 cm,上端距芽1 cm处平剪,下端距芽0.5 cm处斜剪,仅保留上部2片叶子,并剪去1/3,其余叶子全部剪除;③消毒:每50根插穗扎成1捆,下端对齐,垂直放入质量浓度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溶液中,浸至插穗基部3~4 cm,10~15 min后取出沥干水分;④激素处理:将消毒后的插穗基部浸入预先配制好的生根粉溶液中2 h,取出即可扦插;(3)扦插:①基质处理:扦插前1天用质量浓度0.5 %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淋扦插基质消毒,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减少外界干扰;②扦插方法:扦插前先用清水将苗床扦插基质淋透,按株行距3 cm×10 cm将插穗基部垂直插入扦插基质中,扦插深度4~5 cm,扦插时注意插穗叶子应向同一方向排列,以免相互遮挡,影响通风透光,插后淋透定根水;③搭棚保温:用竹片搭建小拱棚,距床面高50~70 cm,每80 cm设置弓状竹片,上面覆盖塑料薄膜,拱棚内设置温湿度计,拱棚四周的塑料薄膜用细土压实,保温保湿;(4)插后管理:①水分管理:扦插后注意观察、调控栱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拱棚内温度20~25 ℃,相对湿度>90 %,当拱棚内温度>30 ℃时,揭开拱棚两头的塑料薄膜,通风降温,室外温度>28 ℃时,揭去塑料薄膜,换成遮光率70 %的遮阳网;在愈伤组织形成前,适时浇水,保持叶面有水珠,愈伤组织形成后,适当控水,只需保持扦插基质表面湿润即可;②灭菌防病:扦插后次日,喷施质量浓度50 %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的溶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水800倍溶液灭菌防病,以后每隔7 d复喷1次,两种药品交替使用,避免细菌产生抗药性;③根外追肥:扦插20 d后,每隔7 d喷施质量浓度0.2 %尿素+0.3 %磷酸二氢钾混合营养液,促进生长;④除草:按常规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随时进行;⑤分床移苗:待新梢枝叶成熟后,起苗移植大田或营养袋继续培养成大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世龙申文辉侯远瑞黄小荣郝海坤彭玉华李文付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