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1692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6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瓶盖,该瓶盖包括易碎型智能标签、瓶盖组件以及瓶盖套,瓶盖组件包括上部的标签破坏装置和下部的瓶盖装置,所述瓶盖装置与瓶口配合,所述标签破坏装置与瓶盖装置螺接配合,其顶部设置有易碎型智能标签;所述瓶盖组件嵌设在瓶盖套中,所述瓶盖套通过旋转带动标签破坏装置转动,并面向瓶盖套内侧顶部移动,直至标签破坏装置顶部与瓶盖套内侧顶部压紧配合压坏标签破坏装置顶部的易碎型智能标签。该智能瓶盖能够在不改变正常使用习惯和产品外包装的前提下,在开启时可以一次性破坏其内部的防伪RFID标签,杜绝二次使用的可能,并且整个组成结构便于自动化生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瓶盖,该瓶盖包括易碎型智能标签、瓶盖组件以及瓶盖套,瓶盖组件包括上部的标签破坏装置和下部的瓶盖装置,所述瓶盖装置与瓶口配合,所述标签破坏装置与瓶盖装置螺接配合,其顶部设置有易碎型智能标签;所述瓶盖组件嵌设在瓶盖套中,所述瓶盖套通过旋转带动标签破坏装置转动,并面向瓶盖套内侧顶部移动,直至标签破坏装置顶部与瓶盖套内侧顶部压紧配合压坏标签破坏装置顶部的易碎型智能标签。该智能瓶盖能够在不改变正常使用习惯和产品外包装的前提下,在开启时可以一次性破坏其内部的防伪RFID标签,杜绝二次使用的可能,并且整个组成结构便于自动化生产。【专利说明】一种智能瓶盖
本技术涉及智能标签领域以及瓶盖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标签内嵌式智能瓶盖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标签封装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智能标签应用领域,由于安全性和物品生命周期追溯的迫切要求,很多商品开始采用智能标签作为防伪和溯源的载体。智能标签是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来实现无线数据交换,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环节主要由智能标签、数据读写器和后台操作系统组成,能实现非接触数据采集、写入等操作。智能标签由于芯片的数据存储量大,数据交换稳定可靠,读写操作简便,且标签芯片具有全球唯一的编码,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从目前的应用方式来看,绝大部分应用都采用智能标签贴附的方式来实现。用户通过将智能标签芯片安装在薄型天线基材上实现智能标签,再将完成的智能标签背胶后贴附于商品的外表面,数据读写器可以识别标签并进行各种操作。在瓶盖的智能标签应用中,常规的智能标签安装方式也基本采用贴附的方式进行。虽然成本低廉,操作也比较简便,但实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比如,在某些不规则的瓶盖表面,标签贴装就非常困难,贴装后标签不平整,贴附不牢固容易脱落是最明显的问题,严重的还影响产品的整体美观度。另外,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提高安全级别,需要实现标签的物理性损坏。在这些商品上安装智能标签会比较复杂,一方面需要采用易碎纸标签,其次安装的位置相当重要,必须保证打开包装时要能够损毁标签的天线。在安全性更高的商品上,需要实现标签防转移的功能,这对标签的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某些特殊的瓶盖标签应用中,采用可靠性较高的固化封装标签,将智能标签芯片和天线封装成一个坚固的形状。这种方式确实提高了可靠性,但是标签无法通过机械方式损毁,在应用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专利99248507.X描述一种下压式防伪瓶盖,通过下压动作破坏内置IC芯片,类似结构的瓶盖在开启时需要一个下压动作方能起到防转移的作用,这与一般人的开瓶动作,即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开启习惯是不一致的;专利02242657.4提到一种IC智能防伪瓶盖,其破坏方式通过一条外露的连接线使IC与瓶体相连,拧开瓶盖时通过连接线的拉力破坏1C,类似的瓶盖虽然结构简单,但因为附加结构外露,影响产品美观,且为了增加防伪功能改变了产品原有的外观;专利201120128307.1提到一种瓶盖,将RFID标签分别连接在内盖主体和内盖外表面以及内盖上表面,通过一个上附的扭断圈旋转撕扯,将RFID破坏,这种设计首先要求标签为长条状,有一定局限性,其次RFID的固定比较复杂,不利于自动化生产。专利201220459356.8提到一种瓶盖,将RFID标签分别连接在内盖主体和内盖外表面以及内盖上表面,通过一个上附的扭断圈旋转撕扯,将RFID破坏,这种设计首先要求标签为长条状,有一定局限性,其次RFID的固定比较复杂,不利于自动化生产。将RFID装在瓶盖内部,可直接使用读写器读取相应数据,即可识别产品信息,达到防伪目的。但如果该瓶盖被非法用于再次包装,则防伪的作用将彻底丧失。所以,必须使其具有防转移使用的特性,也即应该设计一种瓶盖,在不改变正常使用习惯和产品外包装的前提下,在开启时可以一次性破坏其内部的RFID标签,杜绝二次使用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智能防伪瓶盖在防转移使用以及组成结构上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瓶盖,该智能瓶盖能够在不改变正常使用习惯和产品外包装的前提下,在开启时可以一次性破坏其内部的防伪RFID标签,杜绝二次使用的可能,并且整个组成结构便于自动化生产。同时,本技术还针对该智能瓶盖,提供了一种智能瓶盖的实现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瓶盖,所述瓶盖包括易碎型智能标签、瓶盖组件以及瓶盖套,所述瓶盖组件包括上部的标签破坏装置和下部的瓶盖装置,所述瓶盖装置与瓶口配合,所述标签破坏装置与瓶盖装置螺接配合,其顶部设置有易碎型智能标签;所述瓶盖组件嵌设在瓶盖套中,所述瓶盖套通过旋转带动标签破坏装置转动,并面向瓶盖套内侧顶部移动,直至标签破坏装置顶部与瓶盖套内侧顶部压紧配合压坏标签破坏装置顶部的易碎型智能标签。在本瓶盖的优选实例中,所述标签破坏装置顶部顶破瓶盖套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瓶盖组件中的标签破坏装置包括标签支架和旋开瓶封,所述旋开瓶封的顶端开设有凸柱,底端开设有与瓶盖装置相配合的连接槽,其内侧只有内螺纹,开瓶封的侧面沿其周向分布有若干卡槽;所述标签支架为环状,其套设在旋开瓶封顶部的凸柱上,标签支架的标签安置面上设置有若干槽孔,标签支架的侧面开设有若干卡槽。再进一步的,所述若干槽孔呈辐射状分布。再进一步的,所述易碎型智能标签为与标签支架相配合的环状,并设置在标签支架的标签安置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瓶盖组件中的瓶盖装置包括一瓶口固定部件,其具有内、中、外三层结构,外层为与瓶口相配合的倒喇叭状,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向上延伸的倒钩卡口 ;中层为中空柱形结构,安置在外层顶部的开口中,中层的上部伸出外层顶部,外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与标签破坏装置螺接配合,中层的下部伸入外层内部形成阶梯状可压缩式瓶塞;内层为顶部封闭的中空柱形结构,安置于中层中。进一步的,所述瓶盖套为顶部封闭的中空柱形结构,其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瓶盖组件卡齿,同时在瓶盖套内壁顶部与卡齿之间设置有若干与标签破坏装置相配合的引导筋;内壁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与标签破坏装置相配合的凸出条。再进一步的,所述瓶盖套的顶部由可顶出式盖板通过若干条连接筋组成。 再进一步的,所述凸出条呈辐射状分布。根据上述方案,通过将RFID装在瓶盖内部,可直接使用读写器读取相应数据,即可识别产品信息,达到防伪目的;同时本方案能够在不改变正常使用习惯和产品外包装的前提下,在开启时可以一次性破坏其内部的RFID标签,杜绝二次使用的可能。再者该方案形成的瓶盖组成结构简单,在进行组装固定时,操作简单,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智能瓶盖中易碎型智能标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瓶盖中标签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智能瓶盖中旋开瓶封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智能瓶盖中旋开瓶封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智能瓶盖中瓶口固定部件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智能瓶盖中瓶口固定部件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智能瓶盖中瓶盖套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智能瓶盖中瓶盖套仰视图;图9为本技术智能瓶盖中瓶盖套侧视图;图10为本技术智能瓶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瓶盖,所述瓶盖包括易碎型智能标签、瓶盖组件以及瓶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组件包括上部的标签破坏装置和下部的瓶盖装置,所述瓶盖装置与瓶口配合,所述标签破坏装置与瓶盖装置螺接配合,其顶部设置有易碎型智能标签;所述瓶盖组件嵌设在瓶盖套中,所述瓶盖套通过旋转带动标签破坏装置转动,并面向瓶盖套内侧顶部移动,直至标签破坏装置顶部与瓶盖套内侧顶部压紧配合压坏标签破坏装置顶部的易碎型智能标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辉峰蒋晓兰马文耀周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仪电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