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电压宽负载范围的直流变换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
,尤其涉及一种宽电压宽负载范围的直流变换器。
技术介绍
随着非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不断消耗,据估计这些非再生资源将在几十年后消耗殆尽;同时非再生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造成大量的污染,对大气、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这些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健康构成的极大的威胁,特别是今年来频发的雾霾天气对出行、交通、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解决这种窘境的根本途径是减少非再生资源的使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因此新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发电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等资源进行发电,新能源发电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风能、电能等这些资源的非持续性、变化较大,因此输出电压变化较大,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同时使系统的效率降低。电动汽车由于使用清洁的能源-电力,大大减少了对燃油的消耗而且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备受青睐,但是对于制动能量的回收还不够充分,制动时反电动势的大小不断变化,致使能量的回收效率偏低,同时电动汽车负载也是经常变化的,也会使变换器的效率降低。现有直流变换器不能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或者电压范围、负载范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电压宽负载范围的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DSP芯片、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第五MOS管(Q5)、第六MOS管(Q6)、第七MOS管(Q7)、第八MOS管(Q8)、第一变压器(T1)、第二变压器(T2)、驱动电路、第一采样电路、第二采样电路、第三采样电路、第一电感(Lr)、第二电感(Lf)、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f)及第四电容(Cb);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及第三MOS管(Q3)的漏极均与低压侧(V1)相连接,第一MOS管(Q1)的源极和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电压宽负载范围的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DSP芯片、第一 MOS管(Ql)、第二 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第五MOS管(Q5)、第六MOS管(Q6)、第七MOS管(Q7)、第八MOS管(Q8)、第一变压器(Tl)、第二变压器(T2)、驱动电路、第一米样电路、第二米样电路、第三米样电路、第一电感(Lr)、第二电感(Lf)、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f)及第四电容(Cb); 所述第一 MOS管(Ql)的漏极及第三MOS管(Q3)的漏极均与低压侧(Vl)相连接,第一MOS管(Ql)的源极和第二 MOS管(Q2)的漏极连接,第三MOS管(Q3)的源极和第四MOS管(Q4)的漏极连接,第二 MOS管(Q2)的源极与第四MOS管(Q4)的源极均接地; 所述第一变压器(Tl)中初级绕组的一端通过第一电感(Lr)与第一 MOS管(Ql)的源极相连接,第一变压器(Tl)中初级绕组的另一端与第二变压器(T2)中初级绕组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变压器(T2)中初级绕组的另一端与第四MOS管(Q4)的漏极相连接,第一变压器(Tl)中次级绕组的一端与第六MOS管(Q6)的漏极相连接,第一变压器(Tl)中次级绕组的另一端与第二变压器(T2)中次级绕组的一端、第一电容(Cl)的一端以及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变压器(T2)中次级绕组的另一端与第八MOS管(Q8)的漏极相连接,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与第七MOS管(Q7)的漏极相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感(Lf)的一端与第五MOS管(Q5)的漏极及第七MOS管(Q7)的漏极相连接,第二电感(Lf)的另一端与高压侧(V2)相连接,第五MOS管(Q5)的源极与第六MOS管(Q6)的漏极相连接,第七MOS管(Q7)的源极与第八MOS管(Q8)的漏极相连接,第六MOS管(Q6)的源极和第八MOS管(Q8)的源极均接地;第三电容(Cf)的正极与高压侧(V2),第三电容(Cf)的负极接地,第四电容(Cb)的正极与低压侧(Vl)相连接,第四电容(Cb)的负极接地; 所述第一米样电 路的输入端与低压侧(Vl)相连接,第二米样电路的输入端与第八MOS管(Q8)的源极相连接,第三采样电路的输入端与高压侧(V2)相连接,第一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第二采样电路的输出端及第三采样电路的输出端均与DSP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接,DSP芯片上设有八个输出端,DSP芯片上的八个输出端通过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一 MOS管(Ql)的栅极、第二 MOS管(Q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永胜,王喜锋,胡双,宁青菊,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