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新强专利>正文

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1116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其特点是,由复合保温墙板、专用固定支撑框架组成;将保温材料、轻质墙体材料通过三层水泥基界面板复合成同时具有建筑外围护和保温功能的墙体板材,可以与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施工,也可以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填充墙施工;大大提高建筑主体的整体性,使建筑外围护填充墙体、保温体系与建筑结构完全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建筑外保温体系与建筑结构同寿命,彻底解决建筑填充墙部分保温技术的质量问题,并且大大提高了填充墙部分的施工效率,省去抹灰工序,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整体工期,降低了填充墙体部分的荷载,增加了建筑物内的使用面积,降低了工程的综合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
:本技术涉及建筑外围护填充墙及外墙保温
,具体地讲是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外围护填充墙及其保温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房地产、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难于控制、技术工人日渐缺乏、湿作业多、工期长、成本高等等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建筑产业化、工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闻。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面临的形式十分严峻,“节能优先”成为能源发展的战略决策,因此在各个领域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在建筑领域推行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现有的建筑外围护填充墙及其保温系统主要做法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完成后,砌筑填充墙体,两面抹灰,然后再在外侧粘贴保温层;还有一种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完成后,砌筑填充保温砌块,然后再两面抹灰。上述两种建筑外围护填充墙及其保温系统做法都存在现场作业量大、需要双面抹灰、效率低、工期长等缺点,综合造价高。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201320127656.0,技术名称:复合保温模板与建筑主体一体化施工保温体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填充墙部分复合保温模板与墙体之间粘结的耐久性存在是否与结构同寿命的不确定性,并且此部分做法没有工期及成本方面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主要解决现有的建筑外围护填充墙施工效率低、建筑外围护填充墙需要抹灰、建筑外围护填充墙部分保温系统二次施工、建筑外围护填充墙部分保温系统与建筑结构不同寿命及造价高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其特殊之处在于,由复合保温墙板、专用固定支撑框架组成;所述的复合保温墙板包括保温层、填充料层和界面层,界面层为三层,三层界面层的中间分别填充保温层和填充料层,三者粘结在一起,形成了复合保温墙板;所述的复合保温墙板的保温层、填充料层的板边缘两边为凸槽,另外两边为凹槽,复合保温墙板的保温层一侧为外墙外侧部分;所述的专用固定支撑框架包括方管框架、连接短管、横向连接圆管、连接扣件、支撑连杆;在方管框架的竖向边框上设连接短管,横向连接圆管通过连接扣件与连接短管及方管框架连接,支撑连杆通过连接扣件与横向连接圆管连接,形成专用固定支撑框架;所述的专用固定支撑框架首先安装在墙体一侧,贴着方管框架再安装复合保温墙板,然后在另一侧同样设专用固定支撑框架。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是聚氨酯、苯板及任何性质的保温材料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填充料层为发泡水泥掺加有机材料类轻质墙体材料层。进一步的,所述的界面层为水泥基材质材料层。所述的复合保温墙板的特点在于,三层界面层(水泥基材料)中间分别填充保温层(聚氨酯或苯板或其它保温材料)和填充料层(发泡水泥类轻质墙体材料),三者之间的粘结,因为在工厂作业,可以做到非常牢固;复合保温墙板的四边为凹凸槽承插企口,利于复合保温墙板安装时互相插接,利于复合保温墙板与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个整体;复合保温墙板的界面层坚固、表面平整,可以很好地将复合保温墙板形成一个刚性整体,使复合保温墙板可以作为建筑外围护实体填充墙使用,并且由于界面层表面光洁平整,复合保温墙板安装完成后,内侧墙面不用再进行抹灰,再次因界面层为水泥基材料,外侧可以适合各种装饰面层的施工。所述的专用固定支撑框架的特点在于,将组合安装的复合保温墙板临时固定为一个整体,利于复合保温墙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连接。本技术所述的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进步:1、将建筑外围护填充墙体、抹灰工程与建筑外保温工程三项集成,在工厂中生产,实现了此三部分的工业化生产,保证了工程质量;2、由于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起施工,大大提高了建筑主体的整体性,使建筑外围护填充墙体、保温系统与建筑结构完全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3、建筑外围护填充墙部分保温系统与建筑结构同寿命,彻底解决了建筑外围护填充墙部分保温技术的质量问题;4、解决了建筑填充墙部分保温系统与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201320127656.0混凝土部分复合保温模板系统相容合、变形协调一致问题;5、提高了建筑填充墙施工的效率,抹灰工程、保温工程施工工期为零,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整体工期;6、降低了工程的综合造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复合保温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a是本技术的复合保温墙板的垂直剖面图;图1b是本技术的复合保温墙板横向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专用固定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组成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的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窗口位置垂直剖面图;图3b是本技术的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实体墙位置垂直剖面图;图3c是本技术的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水平剖面图。I保温层2填充料层3界面层4凸槽5凹槽6方管框架7连接短管8横向连接圆管9连接扣件10支撑连杆11外脚手架12内脚手架13复合保温模板14混凝土 15木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参见图1、图la、图lb、图2、图3、图3a、图3b、图3c,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及建筑工程具体要求,经计算确定、选择复合保温墙板的保温层厚度、填充料层厚度,在工厂中制造复合保温墙板及专用固定支撑框架;复合保温墙板包括保温层1、填充料层2和界面层3,界面层3为三层,三层界面层的中间分别填充保温层I和填充料层2,三者粘结在一起,形成了复合保温墙板,复合保温墙板的保温层1、填充料层2的板边缘两边为凸槽4,另外两边为凹槽5,凹凸槽构造用于复合保温墙板安装时互相插接及复合保温墙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连接为整体,复合保温墙板的保温层I 一侧为外墙外侧部分,复合保温墙板同时具有建筑外围护填充墙体和保温功能;保温层I是聚氨酯、苯板及任何性质的保温材料中的一种,界面层3为水泥基材质材料层,填充料层2为发泡水泥类轻质墙体材料层;专用固定支撑框架包括方管框架6、连接短管7、横向连接圆管8、连接扣件9、支撑连杆10 ;在方管框架6的竖向边框上焊接连接短管7,横向连接圆管8通过连接扣件9与连接短管7及方管框架6连接,支撑连杆10通过连接扣件9与横向连接圆管8连接,形成专用固定支撑框架;所述的专用固定支撑框架首先安装在墙体一侧,贴着方管框架6再安装复合保温墙板,然后在另一侧同样设专用固定支撑框架;以上在工厂内生产,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建筑外围护主要由混凝土与砌筑部分组成,混凝土部分的保温按照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201320127656.0,技术名称:复合保温模板与建筑主体一体化施工保温体系中相关做法施工。填充墙部分按本专利施工,其特点是先将外墙外侧专用固定支撑框架安装,与外脚手架连接固定,复合保温墙板位置打底砂浆,紧贴外墙外侧专用固定支撑框架安装复合保温墙板,外墙内侧专用固定支撑框架安装,与室内满堂脚手架连接固定,顶紧复合保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其特征在于,由复合保温墙板、专用固定支撑框架组成;所述的复合保温墙板包括保温层(1)、填充料层(2)和界面层(3),界面层(3)为三层,三层界面层(3)的中间分别填充保温层(1)和填充料层(2),三者粘结在一起,形成了复合保温墙板;所述的复合保温墙板的保温层(1)、填充料层(2)的板边缘两边为凸槽(4),另外两边为凹槽(5),复合保温墙板的保温层(1)一侧为外墙外侧部分;所述的专用固定支撑框架包括方管框架(6)、连接短管(7)、横向连接圆管(8)、连接扣件(9)、支撑连杆(10);在方管框架(6)的竖向边框上设连接短管(7),横向连接圆管(8)通过连接扣件(9)与连接短管(7)及方管框架(6)连接,支撑连杆(10)通过连接扣件(9)与横向连接圆管(8)连接,形成专用固定支撑框架;所述的专用固定支撑框架首先安装在墙体一侧,贴着方管框架(6)再安装复合保温墙板,然后在另一侧同样设专用固定支撑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其特征在于,由复合保温墙板、专用固定支撑框架组成; 所述的复合保温墙板包括保温层(I)、填充料层(2)和界面层(3),界面层(3)为三层,三层界面层(3)的中间分别填充保温层(I)和填充料层(2),三者粘结在一起,形成了复合保温墙板;所述的复合保温墙板的保温层(I)、填充料层(2)的板边缘两边为凸槽(4),另外两边为凹槽(5),复合保温墙板的保温层(I) 一侧为外墙外侧部分; 所述的专用固定支撑框架包括方管框架(6)、连接短管(7)、横向连接圆管(8)、连接扣件(9)、支撑连杆(10);在方管框架(6)的竖向边框上设连接短管(7),横向连接圆管(8)通过连接扣件(9)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强
申请(专利权)人:王新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