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831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包括水管,在水管锅炉尾部区域1/3位置的水管外表面设置有螺旋鳍片作为附加受热面,螺旋鳍片从截面上看呈长短间隔分布,在较长段的端面上设置有增加受热面的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在不增加锅炉本体体积的条件下,多布置了受热面。在同样的热效率下,锅炉本体外部的节能装置可以不设置或者少设置。烟气冲刷螺旋鳍片管时,由于鳍片的存在,使烟气流成紊流状态,提高了传热效果。锅炉总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管锅炉的一种受热面结构,尤其是一种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客户对燃料消耗的成本控制越来越严格,因此对使用锅炉的热效率也越来越重视。同时随着管理的规范,客户对前期的投资预算也越来越细,对厂房、土建的投资预算也控制严格。同样规格的锅炉,如何提高其热效率,以及缩小其体积和降低其占地面积,成为客户关注焦点。目前的水管锅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为了提高锅炉的热效率,一般在锅炉本体外部设置体积较大的节能装置。节能装置成本高,售价也高,提高了客户的采购成本;同时由于节能装置的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客户对土建、锅炉房投资相应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同样的体积下可以大大增加受热面积,从而提高锅炉本体的吸热量,降低烟气排出锅炉本体的温度,提高锅炉的热效率,不但可以适当降低客户的锅炉采购成本,而且还可以降低客户的锅炉房和土建投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包括水管,在水管锅炉尾部区域1/3位置的水管外表面设置有螺旋鳍片作为附加受热面,螺旋鳍片从截面上看呈长短间隔分布,在较长段的端面上设置有增加受热面的凸起。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在不增加锅炉本体体积的条件下,多布置了受热面。在同样的热效率下,锅炉本体外部的节能装置可以不设置或者少设置。烟气冲刷螺旋鳍片管时,由于鳍片的存在,使烟气流成紊流状态,提高了传热效果。锅炉总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为水管,2为螺旋鳍片,2-1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这种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包括水管1,在水管锅炉尾部区域1/3位置的水管I外表面设置有螺旋鳍片2作为附加受热面,螺旋鳍片2从截面上看呈长短间隔分布,在较长段的端面上设置有增加受热面的凸起2-1。其传热面积可达到原面积的2.5?3.5倍,通过烟气的横向冲刷,可以吸收较多热量传递给管内的水,从而降低排出烟气的温度,提高锅炉效率。根据燃料的不同,其鳍片的间距也不同。对于纯净的天然气燃料,由于其容易燃烧且燃烧也完全充分,烟气中也不存在灰尘,因此鳍片间距较小,可选用8?10mm,其传热面积可达到原面积的3.5倍左右。对于轻柴油燃料,若不完全燃烧时其烟气中含有一定灰尘,因此可选用较大的鳍片间距,可选用14_,其传热面积仍可达到原面积的3倍左右。通过烟气的横向冲刷增强传热,从而降低排出烟气的温度,提高锅炉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同时也降低了制作成本。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包括水管(1),其特征在于:在水管锅炉尾部区域1/3位置的水管(1)外表面设置有螺旋鳍片(2)作为附加受热面,螺旋鳍片(2)从截面上看呈长短间隔分布,在较长段的端面上设置有增加受热面的凸起(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包括水管(1),其特征在于:在水管锅炉尾部区域1/3位置的水管(I)外表面设置有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红李东涛龙巧云徐方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源前线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