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性部件及油墨喷头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080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通过用气体输送有防水性的物质的粒子、由喷嘴喷射所输送的前述粒子喷涂在基材上,在基材表面形成防水性膜,提供用简单的工序制造防水特性且耐久性好、有防水性膜被覆的防水性部件的方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陶瓷、塑料或金属等的基材表面用有防水性的膜被覆的防水性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油墨喷头的制造方法。为了使之具有这样的表面特性,过去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喷砂清理或蚀刻等将玻璃、塑料、金属等的基材表面粗面化,再用等离子体等处理后,涂布含有聚四氟乙烯(PTFE)等的含氟树脂粒子的涂料。干燥后在350°~400℃进行烧结处理,在基材表面涂布含氟树脂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采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等,在玻璃、塑料、金属等的基材上形成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等氟系树脂的方法。第三种方法是如特开本4-283268号公报所公开的,把分子量8000~10000左右的聚四氟乙烯低聚物分散在镀液中,使低聚物共析在镀膜上形成防水性金属复合体的方法。这些是在基材上将防水性高的物质成膜、赋予防水性等表面特性的方法,但周知的是防水性不仅受形成材质的防水特性而且受表面状态极大的影响。因此,尝试了要求更高的防水性、利用防水面表面存在的微小突起使实际的表面积比表观表面积大,增大与水的表观接触角。例如,特开平4-239633号公报公开了利用硅氧烷链使有微粒子及硅酸盐玻璃混合所致凹凸层与含氟碳基及硅氧烷基的聚合物膜层进行化学结合,表面形成凹凸的防水性膜的方法。然而,氟系树脂的被膜虽然防水性好,但耐擦伤性不够充分,不能作为硬涂层被膜利用。因此,作为具备耐擦伤性的防水性被膜,特开平3-153859号公报公开了在塑料基材上以金属氧化物为底层,在该金属氧化物上形成金属氧化物与氟树脂的混合层的被膜。根据该公报,在塑料基材上,作为底层采用真空蒸镀法形成金属氧化物层,在该底层上,用金属氧化物与氟系树脂组成的靶,采用溅射法形成金属氧化物与氟系树脂的混合层构成的被膜。然而,如上述的以往技术的情况,产生如下述的问题。过去第一种方法,必须合成含有聚四氟乙烯(PTFE)等含氟树脂粒子的涂料,还必须进行涂布、干燥、烧结处理,工序复杂。第三种方法,把分子量8000~10000左右的聚四氟乙烯低聚物分散在镀液中,使低聚物共析在镀膜上形成防水性的金属复合体的方法,必须使聚四氟乙烯分散在镀液中,材料受到限制。另外,过去的第一、第二、第三种方法,被膜由于用氟系树脂单一层覆盖,虽然防水性好,但耐擦力性不够充分。因此,为了获得耐擦伤性好的被膜,有在基材上以金属氧化物层为底层、在该金属氧化物上形成金属氧化物与氟树脂的混合层的方法、但在底层上,用金属氧化物与氟系树脂组成的靶、采用溅射法形成金属氧化物与氟系树脂的混合层组成的被膜时,为了用相同的投入电力溅射氟系树脂和金属氧化物,由于一般选择性地进行比金属氧化物有大的成膜速度的氟系树脂,所以混合膜的组成控制(被膜中的金属氧化物与氟树脂的含有量)难,很难获得一定水平的防水性和耐擦伤性。因此,要求容易形成有一定水平的防水性和耐擦伤性的被膜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受材料的限制,对必要的表面不经掩遮等的工序而用简单的工序制造防水特性且耐久性好的、用有防水性的膜被覆的防水性部件的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提高防油墨性能的孔板的油墨喷头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防水性部件的制造方法,是有基材和被覆前述基材表面的防水性膜的防水性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利用气体输送有防水性物质的粒子的工序,和由喷嘴喷射所输送的前述粒子而喷涂在基材上,在基材表面形成防水性膜的工序。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油墨喷头的制造方法,是具备表面有防油墨性孔板的油墨喷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孔板的形成有利用气体输送有防油墨性物质的粒子的工序,和由喷嘴喷射所输送的前述粒子喷涂在基材上,在基材表面形成防油墨性膜的工序。图2是有关第1实施例的微粒子膜形成装置的模式图。图3是有关第2实施例的微粒子膜形成装置的模式图。图4是表示第2实施例中防水性膜表面的AFM观察结果的图。图5是第3实施例的微粒子膜形成装置的模式图。图6是第4实施例的微粒子膜形成装置的模式图。图7是第5实施例的微粒子膜形成装置的模式图。图8是说明油墨喷头构成的概略图。图9是第6~第8实施例的微粒子膜形成装置的模式图。最佳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防水性部件的制造方法,是有基材和被覆前述基材表面的防水性膜的防水性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利用气体输送有防水性物质的粒子的工序,和由喷嘴喷射所输送的前述粒子而喷涂在基材上,在基材表面形成防水性膜的工序。另外,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防水性部件的制造方法,还有通过加热有防水性的物质而生成前述所输送粒子的工序。另外,上述加热采用电弧放电加热、高频感应加热、或电阻加热。另外,还有将前述输送的粒子气溶胶化的工序。另外,前述气溶胶化通过加热有防水性的物质、使之蒸发、使惰性气体与有蒸发的该防水性的物质接触而完成。另外,前述气溶胶化通过将前述输送的粒子与气体进行混合而完成。另外,对前述基材喷涂的粒子,由多种的粒子构成。另外,前述输送的粒子是多种的粒子,前述多种的粒子分别在同一室内生成。另外,前述输送的粒子是多种的粒子,还有在同一室内将前述多种类的粒子气溶胶化的工序。另外,前述所输送的粒子是多种的粒子,还有在彼此不同的室内将前述多种的粒子气溶胶化的工序,对前述基材的喷涂,采用由彼此不同的喷嘴喷射该多种的粒子的方法进行。另外,前述所输送的粒子是多种的粒子,还有在彼此不同的室内将前述多种的粒子气溶胶化的工序,对前述基材的喷涂,采用混合该多种的粒子,由同一个喷嘴喷射的方法进行。另外,有前述防水性的物质的粒子,其粒子径是0.5μm以下。另外,有前述防水性的物质的粒子,至少由含碳原子及氟原子的树脂组成。另外,有前述防水性的物质的粒子,至少由含硅原子的树脂组成。另外,前述多种的粒子,含有至少由含碳原子及氟原子的树脂组成的粒子,和由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组成的粒子。另外,前述多种的粒子,含有至少由含硅原子的树脂组成的粒子,和由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组成的粒子。另外,前述金属是镍、钛、金、银、铜的任一种。另外,前述金属氧化物的金属是铝、钛、硅的任一种。另外,对基材喷涂前述粒子中或喷涂后,加热基材表面的防水性膜使之熔融。作为更优选的方案包括以上的条件。这里,简单地说明有关以上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旋方案用的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根据气溶胶形成方法的不同,有使材料蒸发生成粒子后形成气溶胶的蒸发方法,和材料是粒子时,由其粒子形成气溶胶的气溶胶法。附图说明图1表示作为气溶胶形成方法,采用蒸发法的膜形成装置的模式图。如图所示,用蒸发法使材料在粒子生成室(真空室)4内蒸发,使该蒸发原子与导入生成室4内的惰性气体冲撞、急冷,使蒸发原子彼此结合,进行粒子化。用该粒子生成室4内的蒸发源生成的材料蒸汽通过电弧加热电极6等的加热机构加热而生成。再者,作为加热用的机构(加热方式),可以采用电弧熔解,高频感应加热、电阻加热、电子束、通电加热、等离子体喷枪、激光束加热等。另外,11是将多余的粒子进行排气的多余粒子排气机构。这样形成的粒子的尺寸按导入的气体量或种类而变,一般具有数nm~数μm的平均粒子直径,但优选0.5μm以下。此外,将这样地在粒子生成室4内生成的粒子通过粒子输送管7与气体一起导入粒子膜形成室3,在粒子膜形成室3内,从安装在粒子输送管7前端的喷嘴2与气体一起高速喷射,在作为膜形成对象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水性部件的制造方法,是有基材和被覆前述基材表面的防水性膜的防水性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有用气体输送有防水性物质的粒子的工序,和由喷嘴喷射所输送的前述粒子喷涂在基材上,在基材表面形成防水性膜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康行石仓淳理青山和弘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