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位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0684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卧位的固定装置,它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其结构包括填充垫、柔性筒,填充垫位于所述柔性筒内并分居筒壁两侧,柔性筒包括柔性片状物,柔性片状物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通孔和可穿过相对侧通孔的固定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了在患者侧卧过程中,医护人员通常采用在患者的腹部和腰部下方与手术床之间,塞入或垫上填充垫来固定患者体位的方法,克服了患者的体型过于庞大且手术床不够宽时,填充垫由手术床上滑落、固定效果差的缺点,提供一种避免滑落、固定牢固的侧卧位的固定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卧位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卧位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肾脏、脾脏等人体侧位的手术过程中,常需要患者侧卧,而患者在侧卧的过程中,因疲惫或其他因素难免会发生移位或者体位变化,这必定会影响手术。为了避免患者的移位或体位变化干扰手术的正常进行,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以侧卧位固定在手术床上。目前医院常用方法是在患者侧卧于手术床上时,分别在患者的腹部及腰部下方与手术床之间塞入或垫上填充垫。填充垫会对患者的腹部和腰部施加支持力,避免患者在侧卧时发生移位。考虑到患者的舒适感,填充垫一般较软。而当患者的体型过于庞大且手术床不够宽时,比如大肚腩的患者,患者的腹部和腰部会对填充垫施加压力,而此压力的水平分力大于手术床对填充垫的滑动摩擦力,会使填充垫滑向手术床边缘,填充垫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从手术床上落下,失去固定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用填充垫固定侧卧位时,填充垫易滑落,固定效果差的缺点,提供一种避免填充垫滑落、固定牢固的侧卧位的固定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侧卧位的固定装置,其包括填充垫、柔性筒,填充垫位于所述柔性筒内并分居筒壁两侧,柔性筒包括柔性片状物,柔性片状物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通孔和可穿过相对侧通孔的固定带。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侧卧位的固定装置包括填充垫,填充垫用于塞入患者腰部和腹部与手术床之间,为患者侧卧提供支持力,起到固定体位的作用;侧卧位的固定装置包括柔性筒,填充垫位于所述柔性筒内并分居筒壁两侧,从而使柔性筒限定填充垫的位置;柔性筒包括柔性片状物,柔性片状物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通孔和可穿过相对侧通孔的固定带,将固定带穿过相对侧的通孔,将柔性片状物包绕成一个柔性筒,然后拉动固定带使该柔性筒向内收缩,对填充垫施加向手术床中间聚拢的力,使填充垫充盈于患者的腹部和腰部下方与手术床之间;通过固定带与柔性筒对填充垫的限制,避免填充垫滑落,固定牢固。进一步,所述的填充垫为柔性圆柱体。柔性圆柱体的曲线与人腰部和腹部的曲线相似,且圆柱体更易制作。当将该填充垫塞垫入患者的腹部及腰部下方与手术床之间时,柔性圆柱体的形状被压缩变形,使填充垫与患者的腹部或腰部曲线相匹配,从而使填充垫与患者之间紧密接触,固定牢固。进一步,所述的柔性片状物为布片。布片材质柔软,且更易制作。将布片包绕成一个布筒,当拉紧固定带时,布筒与填充垫相接触的部分缝隙很小,增大布筒对填充垫的力,使填充垫更易向手术床中间聚拢,避免填充垫滑落,固定牢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侧卧位的固定装置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侧卧位的固定装置实施例一中柔性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侧卧位的固定装置实施例二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侧卧位的固定装置,具体包括填充垫2、柔性筒1,填充垫2位于所述柔性筒I内并分居筒壁两侧,柔性筒I包括柔性片状物,柔性片状物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通孔4和可穿过相对侧通孔4的固定带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选用两个圆柱体柔性填充垫2和一个柔性筒I,该柔性筒I由一块长方形布片包饶成,所述填充垫2表面采用软皮材质且内部填充棉花,所述柔性筒I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两条固定带3和一个通孔4。将柔性筒I 一侧的两条固定带3穿过另一侧的通孔4,把柔性筒I平放在手术床上,该柔性筒I两筒口的朝向与手术床摆放方向一致。然后将两个填充垫2塞入柔性筒I内,并分居靠近手术床侧边的筒壁两侧,柔性筒I每侧的两条固定带3分别位于手术床侧边的两侧,患者侧卧在所述圆筒上并位于两个填充垫2之间,拉紧固定带3,使两个填充垫2分别充盈于患者的腹部和腰部下方与手术床之间,然后将固定带3固定在手术床栏杆上,由此固定带3的拉力抵消了患者对填充垫2的水平压力,防止填充垫2由手术床滑落,使填充垫2静止支撑患者的腹部与腰部,避免患者在侧卧位时发生位移,起到固定作用。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技术侧卧位的固定装置,具体包括填充垫2、柔性筒1,填充垫2位于所述柔性筒I内并分居筒壁两侧,柔性筒I包括柔性片状物,柔性片状物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通孔4和可穿过相对侧通孔4的固定带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选用两个圆柱体柔性填充垫2和一个柔性筒I,该柔性筒I由一块长方形布片包饶成,所述填充垫2表面采用软皮材质且内部填充棉花,所述长方形布片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两条固定带3和三个通孔4。将柔性筒I 一侧的固定带3穿过另一侧的通孔4,把柔性筒I平放在手术床上,该柔性筒I两筒口的朝向与手术床摆放方向一致。然后将两个填充垫2塞入柔性筒I内,并分居靠近手术床侧边的筒壁两侧,柔性筒I每侧的两条固定带3分别位于手术床侧边的两侧,如果患者过于瘦小,将柔性筒I 一侧的固定带3再次穿过另一侧的通孔4,通过布片的多次包绕减小柔性筒I的体积,根据患者的体型大小选择包绕的次数,提高柔性筒I对填充垫2的滑动限制能力。患者侧卧在所述圆筒上并位于两个填充垫2之间,拉紧固定带3,使两个填充垫2分别充盈于患者的腹部和腰部下方与手术床之间。然后将固定带3固定在手术床栏杆上,由此固定带3的拉力抵消了患者对填充垫2的水平压力,防止填充垫2由手术床滑落,使填充垫2静止支撑患者的腹部与腰部,避免患者在侧卧位时发生位移,起到固定作用。当然,若填充垫2为椭圆体、长方体或其他立体结构,或者填充垫2选用其他材质,或者选用两个以上的填充垫2,或者柔性筒I选用其他柔性材质或者柔性筒I上设有多个通孔4和多条固定带3,均在保护范围之内。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侧卧位的固定装置,包括填充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筒,填充垫位于所述柔性筒内并分居筒壁两侧,柔性筒包括柔性片状物,柔性片状物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通孔和可穿过相对侧通孔的固定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侧卧位的固定装置,包括填充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筒,填充垫位于所述柔性筒内并分居筒壁两侧,柔性筒包括柔性片状物,柔性片状物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通孔和可穿过相对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珂汐夏于欣彭征玉林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