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配重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382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配重块,克服目前采用胶带固定铅皮来进行电缆配重成本高效果较差的不足。该电缆配重块包括母件(1)、公件(2)以及连接件(3),所述母件(1)和公件(2)通过所述连接件(3)相连接,所述母件(1)和公件(2)结合处采用咬口进行定位。本申请的实施例经久耐用,安装拆卸方便,作业省时省力,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可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电缆配重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重块,尤其涉及一种电缆配重块。
技术介绍
目前经常使用的电缆配重技术主要采用是胶带固定铅皮的方法,这种配重技术的实施需要耗费众多人力和物力,且不耐用,时间久了配重块容易脱落,成本高,效果差,不利于海底电缆的长远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采用胶带固定铅皮来进行电缆配重成本高效果较差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配重块,该电缆配重块包括母件(I)、公件(2 )以及连接件(3 ),所述母件(I)和公件(2 )通过所述连接件(3 )相连接,所述母件(I)和公件(2 )结合处采用咬口进行定位。其中,所述连接件(3)为沉头螺钉。其中,所述沉头螺钉包括内六角沉头螺钉。其中,所述母件(I)相对于所述公件(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11)。其中,所述母件(I)与公件(2 )各自包含有硬质中心件和软质表皮层。其中,所述硬质中心件为铸造钢芯。其中,所述软质表皮层为塑料制品。其中,所述软质表皮层为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实施例经久耐用,安装拆卸方便,作业省时省力,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可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缆配重块应用时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缆配重块应用时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的相互结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缆配重块主要包括母件1、公件2以及连接件3。母件I和公件2可以轴向扣合在电缆9外表面上,通过连接件3相连接。在母件I和公件2结合处采用咬口进行定位。母件I和公件2连接在一起后过盈配合在电缆9上,从而对电缆形成配重。另一方面,母件I和公件2连接在一起后过盈配合在电缆9上,可使得母件I和公件2对电缆9保持足够的卡紧力,不会轻易地在电缆9上滑动,位置相对固定。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可以选用沉头螺钉,比如内六角沉头螺钉。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母件I与公件2相配合时相对于公件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11,凸起部位的表面在应用时与电缆9的外表面接触,提高母件I与电缆9的接触稳定性。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母件I与公件2各自包含有硬质中心件和软质表皮层,比如其中的硬质中心件可以为铸造钢芯,软质表皮层比如可以为塑料制品。由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母件I与公件2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钢塑一体成形设计和加工。母件I与公件2中的硬质中心件具有足够的强度,能耐受通过收放缆装置的挤压力。母件I与公件2中的软质表皮层,可以采用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在母件I和公件2结合处采用咬口定位,因而母件I和公件2不会变形,也不会错位。本申请的实施例紧面贴合,硬度适当,能在不破坏电缆的情况下保持足够的卡紧力。本申请的实施例在安装和拆卸作业时省时高效。本申请的实施例可重复使用,降低了作业成本。虽然本技术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技术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技术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配重块,其特征在于,该电缆配重块包括母件(1)、公件(2)以及连接件(3),所述母件(1)和公件(2)通过所述连接件(3)相连接,所述母件(1)和公件(2)结合处采用咬口进行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配重块,其特征在于,该电缆配重块包括母件(I)、公件(2)以及连接件(3 ),所述母件(I)和公件(2 )通过所述连接件(3 )相连接,所述母件(I)和公件(2 )结合处采用咬口进行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配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为沉头螺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配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头螺钉包括内六角沉头螺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配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铭周滨王智瑞张海鹏王建东孙平王宏斌王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