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0210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C:0.14~0.20%,Si:0.20~0.50%,Mn:1.30~1.55%,P:≤0.020%,S:≤0.010%,N:0.009~0.016%,V:0.06~0.10%,Als:0.015~0.030%,余量Fe。按上述化学成分配方,在大型型钢生产线上,通过控制连铸、轧制工艺参数细化晶粒,并采用快冷的控冷工艺,使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呈颗粒状或短棒状分布,并在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的碳氮化钒或氮化钒颗粒,从而达到提高大规格角钢强度和低温韧性的目的,力学性能指标达到Q460E的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及其生产方法,属热轧型钢

技术介绍
角钢广泛应用于钢结构中,而大规格角钢主要用于铁塔制造和建筑结构。当前,我国电力能源超高压、特高压输送线路建设项目蓬勃发展,到2020年为满足“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需要,将在南北方向构建多个百万级特高压输电线路大通道,十二五规划提出“三纵三横一环网”的特高压网建设投资高达2700亿元。近十年,我国电力的需求量每年以10%~15%的速度在增长,这都为电力铁塔用角钢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要满足大量的多回路线路、特高电压与大截面导电线,必须发展电力杆塔结构的大型化,设计在电力杆塔上的载荷也将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大规格、高强度角钢来满足电力铁塔用角钢结构设计上的需求。目前国内主要以20号以下的Q235、Q345和Q390热轧角钢作为电力铁塔用角钢,存在电力铁塔用角钢规格厚度偏小、强度及质量等级偏低等问题,使得建造特高压输电铁塔时不得不采用双拼或多拼组合角钢,带来角钢受力不均易破坏、螺栓连接施工难、加装填板安全差、加工安装费用大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输电线路建设提出了使用大规格、大厚度、高强度、高等级角钢的要求,以取代小规格普通组合角钢的使用。此外,我国目前使用的电力铁塔用角钢质量等级通常为A级和B级,所以电力铁塔用角钢在低温和天气恶劣的条件下容易发生断裂事故。而我国的北方和偏远山区气候变化又异常恶劣,对角钢的服役条件要求越来越苛刻,为了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对其低温冲击韧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大规格、高强度和耐低温冲击角钢,以满足国家电网建设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及其生产方法,通过优化成分及生产方法,获取超细晶铁素体加颗粒状或短棒状珠光体组织,并在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的碳氮化钒或氮化钒颗粒,提高了钢的强度和韧性,进而替代小规格普通组合角钢和强韧性匹配不好的角钢。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C:0.14~0.20%,Si:0.20~0.50%,Mn:1.30~1.55%,P:≤0.020%,S:≤0.010%,N:0.009~0.016%,V:0.06~0.10%,Als:0.015~0.030%,余量Fe。进一步地,上述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化学成分配比优选如下:C:0.14~0.18%,Si:0.30~0.45%,Mn:1.35~1.55%,P:≤0.020%,S:≤0.010%,N:0.010~0.016%,V:0.07~0.09%,Als:0.020~0.026%,余量Fe。进一步地,上述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力学性能技术指标如下:抗拉强度:Rm≥620MPa,屈服强度:Rel≥485MPa,伸长率:A≥20%,冲击韧性:Akv≥20J(试验温度-40℃)。一种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的生产方法,包括连铸工序、轧制工序、冷却工序,所述连铸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如下:钢水通过钢包底部的滑动水口注入中间包,开浇第一包中包温度控制在1545~1552℃,铸坯拉速为0.85~1.5m/min,出结晶器的铸坯尺寸为250*360*7750mm;所述轧制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如下:将连铸所得矩形坯在加热炉中加热到1265~1275℃保温后进行粗轧和精轧,粗轧机的开轧温度控制在1050~1060℃,精轧机的终轧温度为820~850℃,单道次压下率大于20%;所述冷却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如下:轧后先采用雾化冷却,使角钢以大于25℃/s的冷速均匀快速的冷却到680~720℃,然后在以0.02~2℃/s的冷速冷却到450℃,然后空冷至室温。进一步地,上述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的生产方法,其热轧角钢最终室温组织为超细铁素体+颗粒状或短棒状珠光体组织,铁素体晶粒尺寸为3~4μm;并在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的碳氮化钒或氮化钒颗粒,颗粒尺寸为2~20n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效果是:①提供了优化的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的化学成分配方。②轧后快冷提高了钢的强韧性,其原因如下:(ⅰ)降低了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温度,增大了相变的驱动力。(ⅱ)由于在终轧后采用快冷的控冷工艺,使其在终轧温度到680~720℃温度区间内金属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软化的时间缩短,从而减少了形变储存能的释放,也相应的增大了相变的驱动力,从而使相变后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得以细化。(ⅲ)在钒氮低碳钢中,750℃以上以VN析出为主,低于750℃基本上是V(CN)析出。轧后快冷尽可能的减少冷却过程中VN的析出,以便增加随后的慢冷过程中V(CN)的析出量。因为温度越低,析出物的尺寸越小,对钢的强韧化作用越大。(ⅳ)由于轧后较快的冷速下,C来不及扩散,保留了在部分区域富集的状态,造成C的浓度梯度。C的浓度梯度作为其扩散的驱动力,这在随后的慢冷球化过程中还会有利于碳的扩散,加快渗碳体的球化进程。③经性能检测表明,按照本专利技术化学配比和工艺参数生产的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其力学性能指标完全可达到Q460E的标准要求,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现有产品,且产品具有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的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所举之例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生产方法的具体步骤是: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加热→热轧→冷却。通过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浇注后,矩形坯的化学成分为:C:0.14~0.20%,Si:0.20~0.50%,Mn:1.30~1.55%,P:≤0.020%,S:≤0.010%,N:0.009~0.016%,V:0.06~0.10%,Als:0.015~0.030%,余量Fe和不可避免杂质。将连铸所得矩形坯在加热炉中加热到1265~1275℃保温后进行粗轧和精轧,粗轧机的开轧温度控制在1050~1060℃,精轧机的终轧温度为820~850℃,单道次压下率大于20%,轧后先采用雾化冷却,使角钢以大于25℃/s的冷速均匀快速的冷却到680~720℃,然后再以0.02~2℃/s的冷速冷却到450℃,最后空冷至室温。下表是具体实施例的化学成分按量重量百分比的配比:以上各实施例所述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按照上述化学成分配比进行冶炼,经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保护浇铸等工艺,进入轧制工序。实施例1中,轧制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如下:将连铸所得矩形坯在加热炉中加热到1265℃保温后进行粗轧和精轧,粗轧机的开轧温度控制在1050℃,精轧机的终轧温度为820℃,单道次压下率大于20%,轧后先采用雾化冷却,使角钢以28℃/s的冷速均匀快速的冷却到680℃,然后在以0.05℃/s的冷速冷却到450℃,然后空冷至室温。按上述工艺参数进行生产,最终产品组织为超细铁素体+颗粒状或短棒状珠光体组织,铁素体晶粒尺寸为3.4μm;并在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的碳氮化钒或氮化钒颗粒,颗粒尺寸平均为9nm。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 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C:0.14~0.20% ,Si:0.20~0.50%,Mn:1.30~1.55% ,P:≤0.020%, S:≤0.010%,N:0.009~0.016%,V:0.06~0.10%, Als: 0.015~0.030%,余量F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N微合金化高强韧大规格角钢的生产方法,它包括连铸工序、轧制工序、冷却工序,角钢的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C:0.14~0.18%,Si:0.30~0.45%,Mn:1.35~1.55%,P:≤0.020%,S:≤0.010%,N:0.010~0.016%,V:0.07~0.09%,Als:0.020~0.026%,余量Fe;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如下:钢水通过钢包底部的滑动水口注入中间包,开浇第一包中包温度控制在1545~1552℃,铸坯拉速为0.85~1.5m/min,出结晶器的铸坯尺寸为250*360*7750mm;所述轧制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如下:将连铸所得矩形坯在加热炉中加热到1265~1275℃保温后进行粗轧和精轧,粗轧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运莉宋卓斐李杰段宝美胡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联合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