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纳喷墨记录墨水的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10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容纳静置时形成多个浓度层的液体,并带有用于向其它装置供给上述液体的供给口,该液体容纳容器包括:    设在该液体容纳容器内部的一端与上述供给口相连接的中空管状部件;    形成在该管状部件上的至少一个液体供给孔;    位于上述管状部件的竖直方向的底部且用于将空气导入该管状部件内部的空气导入口,    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容纳容器内部的液体从上述液体供给孔被导入上述管状部件内,该被导入的液体从上述供给口供给上述其它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容纳供给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头的油墨等液体的液体容纳容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容纳含有以颜料作为着色剂的油墨的液体容纳容器。
技术介绍
喷墨记录装置是从设在记录头上的多个喷出口向记录介质喷出油墨,从而进行记录的。该喷墨记录装置中,向记录头供给油墨的油墨容器一种与记录头形成一体地搭载在滑架上,其容量比较小,另一种不搭载在滑架上,经由供给部件向记录头供给油墨,其容量比较大。不搭载在滑架上容量比较大的油墨容器大多可自由装卸地连接在向记录头供给记录所用油墨的油墨供给系统末端。现有公知的可自由装卸型的油墨容器有的是油墨容器内部设有海绵等毛细管力产生部件,油墨保存在其中,有的是油墨直接保存在挠性袋内或刚性的盒体内部等。特别是每页纸的油墨供给量大的宽幅打印机和运转率高的网络打印机需要大容量的油墨。因此,考虑到降低油墨容器的更换频率和油墨的容纳效率,需要油墨容器内不设海绵等部件,直接容纳油墨型的油墨容器(以下也称为“全效型油墨容器”)。在现有技术中,这样的全效型油墨容器使用油墨浓度总可以保持均匀的染料油墨。但是,使用染料油墨记录出的记录物耐光性、耐大气腐蚀性、耐水性差,不适合作户外宣传和长期保存的记录物。另一方面,以颜料作为着色剂的颜料油墨的耐光性、耐大气腐蚀性、耐水性等比染料油墨都好。但是,由于颜料在溶剂中不溶解而是分散在溶剂中,因此颜料在静止状态的油墨容器中会沉降。上述与记录头形成一体地搭载在滑架上的小容量的油墨容器由于随着滑架的扫描,油墨容器产生振动,内部油墨也在处于被搅拌状态下随时供给油墨,因此向记录头输送的是颜料分散、浓度比较均匀的油墨。另一方面,不搭载在滑架上的容量比较大的油墨容器由于在搁置在既定位置上的状态下供给油墨,因此,由于油墨的供给频率、供给间隔、记录页数等,不能再无视颜料的沉降现象。例如,在长时间放置的油墨容器内部颜料沉降,从容器底部向液面附近,颜料粒子的浓度递减,底部形成颜色过浓的一层,而液面附近形成颜色过浅的一层,底部与液面附近油墨浓度的变化很大。如果油墨容器是从油墨容器底部导出油墨的,则最初导出的是过浓的油墨。如果在此状态下进行大量记录,比较记录刚刚开始之后和即将结束之前的记录结果,则有时会发现可以目视的程度的色差。该现象根据颜色的浓淡,在构成图像的彩色打印中特别明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置了从油墨容器的油墨供给口在油墨容器内开设有多个孔的管状部件,吸墨时,不仅从油墨容器内部的油墨供给口附近吸,而且横跨油墨容器的上下方向,从多处吸墨,同时设有暂时保留从上述多个孔吸出的油墨的地方,再向记录头侧供给该保留处的油墨,由此减轻供给油墨的浓度差别(参照例如,特开2001-270131号公报、特开2001-293880号公报)。但是,上述现有的油墨容器还存在下述问题。首先,各浓度层的油墨从多个孔流入管状部件内,流入的油墨在管状部件内或保留处混合,形成均匀的浓度,但是由于管状部件内或保留处也存在颜料沉降现象,所以有时即使在这些地方油墨的浓度也不均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考虑用泵等抽吸管状部件内的油墨并废弃,但是废弃的油墨就浪费了,不是有效的方法。再者,位于油墨容器上方的浓度较低的油墨由于含有的颜料少,油墨自身也比位于底部的浓度较高的油墨轻。如上所述,油墨从油墨容器内各浓度层均等地流入管状部件内。但是在管内,从管状部件下方的孔流入的较重的油墨留在竖直方向的下侧,从管状部件上方的孔流入的较轻的油墨留在竖直方向的上侧,较重的油墨与较轻的油墨之间难以形成上下对流,有可能不均匀混合地供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给油墨的油墨容器,即使是在使用颜料作为着色剂的油墨的油墨容器中,供给油墨的浓度也没有差别,不会在记录物上产生可以目视的程度的浓度差。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容纳容器,该液体容纳容器容纳静置时形成多个浓度层的液体,从该容器中取出液体时,取出液体的浓度没有差别,可供给总保持一定浓度的液体。本专利技术的液体容纳容器容纳静置时形成多个浓度层的液体,并带有用于向其它装置供给上述液体的供给口,该液体容纳容器包括设在该液体容纳容器内部的一端与上述供给口相连接的中空管状部件、形成在该管状部件上的至少一个液体供给孔、位于上述管状部件的竖直方向的底部且用于将空气导入该管状部件内部的空气导入口,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容纳容器内部的液体通过上述液体供给孔被导入上述管状部件内,该被导入的液体通过上述供给口供给上述其它装置。采用以上结构,空气从空气导入口被导入管状部件内,该空气在管状部件内形成气泡并上升,使管状部件内的液体产生对流,进行搅拌,从而可减小管状部件内浓度的差别,可通过供给口供给一定浓度的液体。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对实施例的说明可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效果、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油墨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分解图1的油墨容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进一步分解图2的连接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放大连接单元的油墨供给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5是表示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上的油墨容器的示意截面图。图6是表示将气泡导入油墨搅拌室的状态的油墨容器的示意截面图。图7是表示气泡上升的状态的油墨容器的示意截面图。图8是表示气泡从油墨搅拌室排出的状态的油墨容器的示意截面图。图9A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油墨搅拌室的一部分的纵长方向的截面图。图9B是表示沿图9A的IXB-IXB线处的半径方向的截面图。图10是表示记录头的喷出口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油墨容器的立体图。图12是分解图11的油墨容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进一步分解图12的连接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油墨容器。本专利技术的液体容纳容器不仅限于油墨容器,也可适用于具有容纳其它液体并向其它装置供给所容纳的液体的机构的情况。图1是表示油墨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油墨容器1000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的既定位置上,并向记录头供给油墨。100表示连接单元,在将其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上时,将喷墨记录装置侧的油墨供给通路与油墨容器连接起来。使连接口150、151沿竖直方向向下地安装连接单元100。即,连接单元100的某个面构成油墨容器1000的底部。如图2所示,油墨容器1000包括油墨容纳部200、用于取出该油墨容纳部200内的油墨的连接单元100、从喷墨记录装置侧提取有关油墨容器的各种信息的信息存储介质单元300、用于固定连接单元100的盖部件400。油墨容纳部200是将塑料材料吹制成形而形成的中空容器。连接单元100带有收纳于油墨容纳部200内部的管状部件(以下也称为“油墨搅拌室”)107,通过设在该管状部件107上的多个孔获取油墨容纳部200内的油墨。管状部件107与内部连通直到连接口105,将从管状部件107获取的油墨一直输送到连接口105。连接单元100经由密封部件101在气密的状态下压接在油墨容纳部200上的开口部201上。进而,盖部件400夹着连接单元100地与上述开口部201外周上的外螺纹螺纹结合,从而安装在油墨容纳部200的开口部201上。信息存储介质单元300通过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油墨容纳部200的侧面上。图3是分解连接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畑佐延幸山本肇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