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设备墨盒灌装机,包括墨液管道及其控制气路、电路,墨液管道的上游端头接墨源,下游端头接墨盒,上游和下游之间有一支路,支路接有计量容器,计量容器内置有与控制电路相接的液位传感器。墨液管道上设置的是闸合式管道开关,位于管道开关区段的墨液管道为柔性管。采用带有液位传感器的计量容器后,可由传感器精确地控制从墨源取出设定量的墨液注入墨盒,提高了墨盒的品质。用闸合式管道开关和柔性管替代串接在管道中的电磁阀,使通断开关件与具有腐蚀性的墨液脱离接触,杜绝了墨液对通断开关件的腐蚀,大大延长了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墨记录设备用墨盒的生产制造设备,具体地说,涉及墨液灌装的一种专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喷墨记录设备用的墨盒生产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灌装机将墨液注入墨盒。灌装机种类繁多,从工作原理上主要分为正压和负压灌装两大类。在CN1371808A、CN1354089A二份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本申请人给出了正压及负压灌装方案的多个实施例,与其他已有技术给出的灌装机一样,为实现对墨盒进行定量灌装这一技术要求,或采用定量泵、或采用变量泵、或利用控制气缸行程的方法,虽都能较好地实现定量灌装,但定量精度仍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或者说误差值还是偏大,这种过大误差值的存在,直接影响墨盒产品的品质。墨液在管道中从墨源到进入墨盒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按一定规则来控制流动的各类电磁阀,阀芯不可避免地要与墨液直接接触,阀芯及阀密封件都会因墨液腐蚀性较强而迅速损坏。此外,在对灌装机的墨液管道内部进行清洗时,对墨液管道上诸多的电磁阀进行清洗还要逐一拆卸,不但复杂且清洗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灌装定量精确的灌装机,提高墨盒产品的品质;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墨液管道上阀件无墨液腐蚀、且清洗方便的灌装机,延长零部件使用寿命,缩短设备清洗占用的时间;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多个墨盒固定位的灌装机,提高灌装机的工作效率。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给出的喷墨记录设备墨盒灌装机包括墨液管道及其控制气路、电路系统,墨液管道的上游端头接墨源,下游端头接墨盒,墨液管道的上游和下游之间有一支路,支路接有计量容器,计量容器内置有与控制电路相通的液位传感器。墨液管道上设有闸合式管道开关,位于管道开关区段的墨液管道为柔性管。由以上方案可见,采用了带有液位传感器的计量容器后,可由传感器精确地控制从墨源取出设定量的墨液注入墨盒。在墨液管道上用闸合式管道开关和开关区段的柔性管替代串接在管道中的电磁阀,使通断开关件与具有腐蚀性的墨液脱离接触,度绝了墨液对通断开关件的腐蚀,大大延长了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液位传感器可以采用上、中、下三只水位探头,其中上、中水位探头所在平面与计量容器壁围成的容积与待灌墨的体积相等。其中上中水位探头的垂直间距可调,这可通过垂直升降上水位探头或中水位探头实现,从而对不同容墨量的各种型号墨盒均可适用。墨液管道的下游端头可上下移动,形成与墨盒注墨孔密封对接或脱离两种状态,在下游端头的下方,有一可在水平面移动的座,座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墨盒固定位,每个固定位均可按一定次序移至下游端头下方。这样,对某一特定墨盒进行灌装完成后,下游端头可移向另一个墨盒固定位进行下一次灌装,操作人员则可对该特定墨盒进行取出并置入下一个待灌墨盒,提高了灌装机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给出的技术方案,还可用于多腔彩色墨盒的灌装,此时,在每台灌装机内设置二套或二套以上的墨液管道及其控制气路、电路系统,每套墨液管道的上游端接一种颜色的墨源,下游端头接墨盒对应颜色的墨腔注墨孔。每套墨液管道的上游和下游之间都有一支路,支路接有计量容器,计量容器内置有与控制电路相通的液位传感器。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原理图;图2是计量容器及置于其内的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图;图3是闸合式管道开关的工作原理图;图4是具有多个墨盒固定位的座的工作原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典型实施例的控制结构图。以下结合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方式参见图1,其中各件号表示的零件如下1正压源,2二位三通电磁阀,3负压减压阀,4二位三通电磁阀,5正压减压阀,6二位三通电磁阀,7三位五通电磁阀,8节流阀,9节流阀,10气缸,11磁感应开关,12磁感应开关,13三位五通电磁阀,14节流阀,15节流阀,16磁感应开关,17磁感应开关,18气缸,20二位五通电磁阀,21墨源,22气缸,23闸合式管道开关,26传感器,27计量容器,28闸合式管道开关,29气缸,30二位五通电磁阀,31墨盒固定位,32墨盒,33真空开关,34二位二通电磁阀,35负压源。灌墨工作过程如下,将待灌墨盒32置入为一个密封容器的墨盒固定位31内,墨盒固定位31与由一个水平移动气缸18推动的座连接,气缸18在磁感应开关16、17及三位五通电磁阀13的控制下,使墨盒固定位移至墨液管道下游端的下方,墨液管道下游端固定在气缸10的气缸头上,在磁感应开关11、12及三位五通电磁阀7的控制下,墨液管道下游端与墨盒32的注墨孔对接,此时,二位五通电磁阀30控制气缸29,使闸合式管道开关28闭合,二位二通电磁阀34、真空开关33导通,负压源35与墨盒固定位31接通,对墨盒32进行抽真空,抽至规定的真空度时,真空开关33发出信号,闸合式管道开关28打开,正压源1气压经正压减压阀5、二位三通电磁阀6、二位三通电磁阀4向计量容器27加压(计量容器内有设定的液面),墨液流向墨盒32,当计量容器27内墨液减少量正好与墨盒容墨量相等时,传感器26发出信号,控制二位五通电磁阀20、30翻转,气缸29、22动作,使闸合式管道开关28闭合、闸合式管道开关23打开,负压源35经二位二通电磁阀2、负压减压阀3、也发生翻转了的二位三通电磁阀4对计量容器27加负压,墨源21内的墨被抽吸自管道进入计量容器27,液位到达设定的液面时,传感器26发出信号,闸合式管道开关23闭合。气缸10、18动作,对另一墨盒固定位重复进行上述程序,对另一墨盒实施灌墨。参见图2,计量容器27为一个密闭的容器,有一个墨道连接管27B和一个气道连接管27A,传感器26由上水位探头26A、中水位探头26B和下水位探头26C构成,它们的引出线与控制电路系统36相连。灌墨时,气道连接管27A加正压,当液位降至中水位探头26B下端以下时,下水位探头26C单极无法形成回路,控制电路系统36动作,(图1中)闸合式管道开关28关闭,从气道连接管27A加负压,从墨道连接管27B吸墨,液位升至图示时,上水位探头26A与下水位探头26C形成回路,停止对计量容器27内加负压和吸墨。计量容器27可以是一个管状玻璃容器,管壁上附有指示容积的刻度,上水位探头26A或中水位探头26B可上下调整,待灌墨盒注墨量可通过上、中水位探头间的容积差精确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可参见图3,即在墨液管道上采用闸合式管道开关23、28,及至少在开关区域的管道为柔性管37,开关23、28是受控的两块刚体,柔性管37自两块刚体中穿过,两刚体分离时,柔性管37处于导通状态,两刚体在外力作用下闭合时,其中的柔性管37受挤阻断,该条墨液管道处于闭合状态。参见图4,座40上有二个墨盒固定位39、41,每个墨盒固定位都可行至两个工位,即墨盒固定位41可行至图示42双点划线的工位43,每个墨盒固定位都是可开合的密闭容器,独立地有一个负压管。座40在气缸18的作用下可左右移动,带动二个墨盒固定位39、41在其各自的两个工位上变换。气缸10的缸头38可上下移动,缸头38与合开合的密闭容器相连并安装着墨液管道的下游端,气缸18可循环地将二个墨盒固定位送至缸头38的正下方,再由气缸10运动将墨液管道的下游端密封地置入墨盒的注墨孔。典型实施例参见图5,本图给出本专利技术用于一个五色墨盒灌装机上的实例,与图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处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喷墨记录设备墨盒灌装机,包括墨液管道及其控制气路、电路系统; 墨液管道的上游端头接墨源,下游端头接墨盒; 其特征在于: 墨液管道的上游和下游之间有一支路,支路接有计量容器,计量容器内置有液位传感器; 墨液管道上设置的是闸合式管道开关,位于闸合式管道开关区段的墨液管道为柔性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小强,刘广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