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9739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1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吊笼安装并且克服安全隐患的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由同轴设置的上部引导段、中部导向段以及下部定位段所构成的柱状体,该柱状体的上部引导段呈锥形导向结构,中部导向段与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导向轮组所形成的导向孔口相适配,下部定位段与施工升降机标准节立柱的上管口相适配,该下部定位段伸入所述立柱的管腔后与其内管壁形成可使柱状体在所述立柱上端小角度偏摆的侧隙,下部定位段的直径小于中部导向段从而在中部导向段与下部定位段的结合处形成用于与上管口端面啮合的定位台阶。通过该装置使吊笼的就位难度变小,也可避免发生人手被挤压等危险。(*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施工升降机作为垂直运输机械在建筑施工中大量运用,施工升降机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尤其是在施工升降机安装过程中,在将吊笼安装就位套入标准节上时特别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吊笼是施工升降机中的运载设备,其外形尺寸大、重量重,通常设有二道导向轮组,每组导向轮组由多个导向轮构成并形成导向孔口,各导向孔口分别与施工升降机标准节立柱进行配合,从而通过立柱和导向轮组对吊笼升降进行垂直导向。安装吊笼时需使标准节立柱进入导向轮组,由于导向轮组与立柱间间隙比较小,所以标准节立柱不容易进入导向轮组,目前需要4 一 5个工人反复晃动吊笼,以使导向轮组对准标准节立柱上管口后,再下降吊车吊钩,使吊笼落入标准节内。在上述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大危险:吊笼导向轮停在立柱上管口,继续下吊钩,发生突然坠落,钢丝绳断裂;对位时,人的手容易被挤压等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吊笼安装并且克服安全隐患的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及吊笼的安装方法。本技术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由同轴设置的上部引导段、中部导向段以及下部定位段所构成的柱状体,该柱状体的上部引导段呈锥形导向结构,中部导向段与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导向轮组所形成的导向孔口相适配,下部定位段与施工升降机标准节立柱的上管口相适配,该下部定位段伸入所述立柱的管腔后与其内管壁形成可使柱状体在所述立柱上端小角度偏摆的侧隙,下部定位段的直径小于中部导向段从而在中部导向段与下部定位段的结合处形成用于与上管口端面啮合的定位台阶。本技术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装方法包括的步骤为:1)在地面上安装施工升降机标准节,其间借助起重设备将一定数量的标准节依次重叠形成基本高度;2)将上述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安装在需与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导向轮组进行配合的施工升降机标准节立柱的上管口上,安全就位引导装置的上部引导段朝上,下部定位段插入上管口内,定位台阶与上管口的端面啮合;3)操作起重设备吊起吊笼,将吊笼导向轮组的导向孔口分别对准相应上部引导段,然后控制吊笼由上之下运动使导向轮组进入立柱,吊笼安装就位;4)拆下安全就位引导装置,继续安装后续标准节。由于上部引导段是个锥形导向结构,吊笼上的导向轮组与锥形导向结构之间的间隙较大,且在起重设备降下吊钩时,导向轮只会沿着锥形导向结构向下移动,而不会停在立柱上管口,故吊笼的就位难度变小。由于下部定位段伸入所述立柱的管腔后与其内管壁形成可使柱状体在所述立柱上端小角度偏摆的侧隙,因此柱状体能够根据与导向轮组间的受力在一定范围内自适应的调节自身偏摆角度,由此降低了柱状体与导向轮组之间的对位精度,提高对位的便利性,也可避免发生人手被挤压等危险。另外,受安全就位引导装置的作用,安装过程中吊笼不会撞击损坏标准节立柱上管口,可避免标准节立柱因撞击而埋下安全隐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的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施工升降机包括多个标准节I和安装在标准节I上的吊笼2,这些标准节I依次重叠形成所需的高度,吊笼2则在驱动设备的控制下沿着标准节I上的立柱101上升或降下,从而将工人或设备运载到相应高度的楼层。吊笼2与立柱101之间通过位于吊笼2侧面的导向轮组201进行滚动导向配合,如图2所示,吊笼2左侧设有两道导向轮组201,其中一道导向轮组201的导向孔口与标准节I右侧靠前的立柱101配合,另一道导向轮组201的导向孔口与标准节I右侧靠后的立柱101配合,这样,通过这两道导向轮组201对吊笼2进行了多向限位,从而使得吊笼2只能在竖直方向进行运动。对于吊笼2的安装,需先在地面上安装少部分的施工升降机标准节1,其间借助起重设备将一定数量的标准节I依次重叠形成基本高度,然后再通过起重设备将吊笼2吊起,然后控制吊笼2位置,使两道导向轮组201的导向孔口分别对准相应立柱101的上管口,然后再使吊笼2下降,使立柱101分别进入对应的导向孔口。本技术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即是用于在吊笼2下降过程中将立柱101导入对应导向孔口的专用设备。如图1至4所示,该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包括一个由同轴设置的上部引导段301、中部导向段302以及下部定位段303所构成的柱状体3,该柱状体3的上部引导段301呈锥形导向结构,中部导向段302与施工升降机吊笼2的导向轮组201所形成的导向孔口相适配,下部定位段303与施工升降机标准节立柱101的上管口相适配,该下部定位段303插入所述立柱101的管腔后与其内管壁形成可使柱状体3在所述立柱101上小角度偏摆的侧隙,下部定位段303的直径小于中部导向段302从而在中部导向段302与下部定位段303的结合处形成用于与上管口端面啮合的定位台阶304。上述“小角度偏摆”具体是指偏摆角度>0°且<18°。过大的偏摆角会降低安全就位引导装置导向精度,反而使操作复杂化。在此基础上,为了既保证柱状体3能够根据其与导向轮组201间的受力自适应的进行小角度偏摆,同时又能够增加柱状体3在立柱101上管口上安装的稳定性,如图3、4所示,所述柱状体3上构成定位台阶304的侧壁处具有用于与立柱101内管壁进行配合的径向凸起部305,位于该径向凸起部305下方的下部定位段的直径小于该径向凸起部305从而在该径向凸起部305与其下方的下部定位段之间形成第二台阶306。其中,径向凸起部305与立柱101的管腔最好为过盈配合。当径向凸起部305与立柱101的管腔为过盈配合时,通过径向凸起部305可夹紧立柱101内壁,而当柱状体3根据其与导向轮组201间的受力自适应的进行小角度偏摆时,径向凸起部305又起一定的支撑作用,使柱状体3仅偏摆而不产生径向错位,因此,既增加了柱状体3在立柱101上管口上安装的稳定性,又保证了装置的导向精度。如图4所示,柱状体3可由钢管制成,该钢管头部经压制或焊接锥形头从而形成所述的上部引导段301,钢管主体作为中部导向段302,钢管尾部经切削分别形成定位台阶304、径向凸起部305、第二台阶306以及下部定位段303。这种经钢管制成的柱状体3加工简单,制作成本低廉。此外,图4所示柱状体3,其下部定位段303的整体长度可选折为50 -200mm,位于径向凸起部305下方的下部定位段的外径比所述立柱101的内径小1.5 — 4mm且长度为该整体长度的85 — 95%,所述径向凸起部305的外径比该立柱101的内径大O —0.5mm。将上述尺寸的柱状体3安装到立柱101的上管口后,使用时柱状体3既不会脱出立柱101上管口(由于径向凸起部305与立柱101内壁紧配合,并且下部定位段303伸入立柱101上管口一定距离,当柱状体3偏摆时会受到立柱101内壁的限制),并能够能够根据其与导向轮组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同轴设置的上部引导段(301)、中部导向段(302)以及下部定位段(303)所构成的柱状体(3),该柱状体(3)的上部引导段(301)呈锥形导向结构,中部导向段(302)与施工升降机吊笼(2)的导向轮组(201)所形成的导向孔口相适配,下部定位段(303)与施工升降机标准节立柱(101)的上管口相适配,该下部定位段(303)插入所述立柱(101)的管腔后与其内管壁形成可使柱状体(3)在所述立柱(101)上小角度偏摆的侧隙,下部定位段(303)的直径小于中部导向段(302)从而在中部导向段(302)与下部定位段(303)的结合处形成用于与上管口端面啮合的定位台阶(304)。

【技术特征摘要】
1.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同轴设置的上部引导段(301)、中部导向段(302)以及下部定位段(303)所构成的柱状体(3),该柱状体(3)的上部引导段(301)呈锥形导向结构,中部导向段(302)与施工升降机吊笼(2)的导向轮组(201)所形成的导向孔口相适配,下部定位段(303)与施工升降机标准节立柱(101)的上管口相适配,该下部定位段(303)插入所述立柱(101)的管腔后与其内管壁形成可使柱状体(3)在所述立柱(101)上小角度偏摆的侧隙,下部定位段(303)的直径小于中部导向段(302)从而在中部导向段(302)与下部定位段(303)的结合处形成用于与上管口端面啮合的定位台阶(30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3)上构成定位台阶(304)的侧壁处具有用于与立柱(101)内管壁进行配合的径向凸起部(305),位于该径向凸起部(305)下方的下部定位段的直径小于该径向凸起部(305)从而在该径向凸起部(305)与其下方的下部定位段之间形成第二台阶(30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安全就位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兴胜黄伟刘为雷勤文戴俊强郑永莉陈朝晖冯身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