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絮凝排污装置的双级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97276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1 01:41
污水絮凝排污装置的双级检测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水槽(5)、溢流槽(6),所述的集水槽(5)和溢流槽(6)内焊在罐体(2)上端,所述的集水槽(5)用于收集污水样品,所述溢流槽(6)接收集水槽(5)外溢液体,集水槽(5)和溢流槽(6)之间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的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1)为中间带有Y型电磁阀体的输入管道;所述水质监测元器件分别安装在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1)和集水槽(5)中。安装于集水槽(5)的检测元件及时对絮凝过程中的水质、色度及浊度进行检测,安装于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1)检测元件对进入装置的污水水质进行检测,便于及时对污水进入、絮凝剂添加以及排污等操作进行调整,即实现了双级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污水絮凝排污装置的双级检测系统,属于污水处理
。水槽(5)、溢流槽(6),所述的集水槽(5)和溢流槽(6)内焊在罐体(2)上端,所述的集水槽(5)用于收集污水样品,所述溢流槽(6)接收集水槽(5)外溢液体,集水槽(5)和溢流槽(6)之间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的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1)为中间带有Y型电磁阀体的输入管道;所述水质监测元器件分别安装在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1)和集水槽(5)中。安装于集水槽(5)的检测元件及时对絮凝过程中的水质、色度及浊度进行检测,安装于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1)检测元件对进入装置的污水水质进行检测,便于及时对污水进入、絮凝剂添加以及排污等操作进行调整,即实现了双级检测。【专利说明】污水絮凝排污装置的双级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絮凝排污装置的双级检测系统,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设备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采用的絮凝排污处理系统多是根据传统的絮凝净水特点设计,絮凝罐内外结构有许多缺点,往往会造成絮凝及排污过程脱节,且操作调整过程需停机后手工实现,技术方法落后。已有的絮凝排污技术通常会造成絮凝上清液质量不稳定,污物排放不及时以及不能连续自控供给等缺点,具体体现以下几点:(I)在传统污水絮凝排污系统中,由于设备机构大都受到一次性操作限制,无法根据污水絮凝过程中的水质、色度及浊度等性质,适时得对污水进入、絮凝剂添加以及排污等操作进行调整,这样就造成絮凝排污的过程操作存在极大盲目性;(2)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充足的上清液供给,现有絮凝排污系统,会利用水泵外抽存入后续存储罐的方法,同时还有系统会在絮凝罐体侧壁中部开孔,进行液体外抽。这些上清液提取方法不能够确保水质特性,并且频繁启停会对上清液连续高效供给的经济性带来极大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污水絮凝排污系统,以解决现有絮凝排污方法中操作实施盲目、不能系统全面进行干预调节以及上清液水质不好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污水絮凝排污装置的双级检测系统,所述的污水絮凝排污装置包括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1、罐体2、支架3、双级搅拌机4、集水槽5、溢流槽6、沉淀器9、水质监测元器件、污物收集筒12、离心甩干机13,所述的罐体2放置于支架3上,所述的罐体2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I与罐体2相连,用于将污水导入到罐体2内;双级搅拌器4的旋转轴位于罐体2内,沉淀器9安装于所述罐体2的出口处。沉淀器9的出口连接到污物收集筒12,污物收集筒12与离心甩干机13相连,污物收集筒12与离心甩干机13之间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的双级检测系统包括有集水槽5、溢流槽6,所述的集水槽5和溢流槽6内焊在罐体2上端,所述的集水槽5用于收集污水样品,所述溢流槽6接收集水槽5外溢液体,集水槽5和溢流槽6之间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的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I为中间带有Y型电磁阀体的输入管道;所述水质监测元器件分别安装在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I和集水槽5中。优选地,所述的双级检测系统还包括有设备调节中心处理器,所述的设备中心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I和集水槽5中的水质监测元器件连接,所述设备中心处理器的控制端与絮凝剂导入管路I上的电磁阀相连连接,控制絮凝剂添加Y型电磁阀的开闭,所述设备中心处理器的控制端与与双级搅拌机4旋转轴控制电机连接,所述设备中心处理器的控制端分别与集水槽5和溢流槽6之间的电磁阀、控制污物收集筒12与离心甩干机13之间的电磁阀相连;端设备调节中心处理器通过两级水质监测反馈信号,第一级监测通过检测安装于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I中的水质监测元器件,控制调节絮凝剂加入量和双级搅拌机4的转速,第二级监测通过集水槽5中的水质监测元器件,控制集水槽5和溢流槽6之间电磁阀开闭,并控制污物收集筒12与离心甩干机13之间的电磁阀的开闭控制实现污物周期外排至离心甩干机13。优选地,所述的Y型电磁阀流出一侧安装有水质监测元器件,水质监测元器件为色度和浊度检测仪I 10,Y型阀流出管路由罐体2的侧壁接入。优选地,集水槽5中的水质监测元器件为悬浮物检测仪、CODcr检测仪、浊度和色度检测仪II11。优选地,所述沉淀器9收集的污物通过设备调节中心处理器控制电磁阀定期排放至污物收集筒12,再经污物收集筒12底部电磁阀定期排放至离心甩干机13。本技术所述的污水絮凝排污系统用作整套污水处理系统中可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本技术中高质量的上清液从集水槽流入溢流槽,安装于集水槽5的检测元件及时对絮凝过程中的的水质、色度及浊度进行检测,安装于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I检测元件对进入装置的污水水质进行检测,便于及时对污水进入、絮凝剂添加以及排污等操作进行调整,即实现了双级检测;污物收集筒设计可以实现絮凝和排污过程互不干涉。本技术可实现定期排污,这样可以避免絮凝排污系统频繁起停,确保污水的絮凝过程可以连续不断,使得上清液可以连续溢流外存,而污物可以根据污物收集筒收纳体积的过渡设计,实现污物根据生产需求随时外排至离心甩干机进行处理。【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污水絮凝排污系统的连接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污水絮凝排污装置的双级检测系统的连接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污水絮凝排污装置的双级检测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2、罐体,3、支架,4、双级搅拌机,5、集水槽,6、溢流槽,7、螺旋伞形罩体I,8、螺旋伞形罩体11,9、沉淀器,10、浊度和色度检测仪I,11、悬浮物检测仪、CODcr检测仪、浊度和色度检测仪II,12、污物收集筒,13、离心甩干机。【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将详细叙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的污水絮凝排污系统中,污水和絮凝剂按照某一不变的配比输入到罐体中,并且搅拌机以一个固定的转速对其进行混合絮凝,随后会根据经验确定停机时间,使用水泵将上清液进行抽取外存,而罐体底部的絮凝污物,则采用手动开闸的方式进行外排和关闭。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污水絮凝排污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与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的污水絮凝排污系统的区别在于,本技术使用了两级水质监测,即中心处理器分别对添加絮凝剂混合后的污水水质监测和搅拌絮凝后的上清液水质监测,实现了絮凝剂添加量以及絮凝搅拌转速调节控制,还使用中心处理器对絮凝污物进行了周期排放控制。与现有系统的另一区别特征在于,本技术使用了如图3所示的双层伞形罩体以及沉淀器组合的絮凝物收集结构,可以实现絮凝物和上清液顺利分离,提高上清液质量,并加快絮凝物稳定收集。图3中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I通过Y型电磁阀连接,在Y型阀体出口处安装浊度和色度检测仪I 10,中心处理器通过水质监测信号回馈调节Y型阀体絮凝剂入口处电磁蝶阀的开启大小,实现絮凝剂添加量控制。集水槽5和溢流槽6连接处安装有电磁阀,集水槽中安装了悬浮物检测仪、CODcr检测仪、色度检测仪及浊度检测仪II 11,水质检测不达标时,中心处理器通过水质监测信号回馈决定两槽间电磁阀关闭,并通过调节搅拌机转速以求水质合格后重新开启电磁阀。如图3中系统使用双级搅拌机4加速污水絮凝混合,螺旋伞形罩体I 7嵌连在搅拌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污水絮凝排污装置的双级检测系统,所述的污水絮凝排污装置包括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1)、罐体(2)、支架(3)、双级搅拌机(4)、沉淀器(9)、水质监测元器件、污物收集筒(12)、离心甩干机(13),所述的罐体(2)放置于支架(3)上,所述的罐体(2)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1)与罐体(2)相连,用于将污水导入到罐体(2)内;双级搅拌器(4)的旋转轴位于罐体(2)内,沉淀器(9)安装于所述罐体(2)的出口处,沉淀器(9)的出口连接到污物收集筒(12),污物收集筒(12)与离心甩干机(13)相连,污物收集筒(12)与离心甩干机(13)之间安装有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集水槽(5)、溢流槽(6),所述的集水槽(5)和溢流槽(6)内焊在罐体(2)上端,所述的集水槽(5)用于收集污水样品,所述溢流槽(6)接收集水槽(5)外溢液体,集水槽(5)和溢流槽(6)之间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的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1)为中间带有Y型电磁阀体的输入管道;所述水质监测元器件分别安装在污水及絮凝剂导入管路(1)和集水槽(5)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勇杰王淑芳席巍刘长青郑业明李军李明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联合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