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中心浓缩旋流低氮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624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0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中心浓缩旋流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套接的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外二次风管,所述一次风管的出口处设有导流管,靠近导流管的进口处设有浓缩环,内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的出口均设有二次风偏离扩口。本燃烧器通过在一次风管内采用中心浓缩技术使大部分煤粉集中在燃烧器中心,并通过浓缩管将浓煤粉输送出燃烧器,同时采用内二次风偏离技术,使得煤粉与二次风之间的间隔空间更大,进一步推迟了二次风与煤粉的混合时间,使煤粉气流升温后,有更充足的时间在缺氧的气氛中热解、燃烧,在单只旋流燃烧器内达到深度的空气分级燃烧,实现更好的抑制燃烧过程中抑制氮氧化物生成的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中心浓缩旋流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套接的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外二次风管,所述一次风管的出口处设有导流管,靠近导流管的进口处设有浓缩环,内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的出口均设有二次风偏离扩口。本燃烧器通过在一次风管内采用中心浓缩技术使大部分煤粉集中在燃烧器中心,并通过浓缩管将浓煤粉输送出燃烧器,同时采用内二次风偏离技术,使得煤粉与二次风之间的间隔空间更大,进一步推迟了二次风与煤粉的混合时间,使煤粉气流升温后,有更充足的时间在缺氧的气氛中热解、燃烧,在单只旋流燃烧器内达到深度的空气分级燃烧,实现更好的抑制燃烧过程中抑制氮氧化物生成的效果。【专利说明】一种新型的中心浓缩旋流低氮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站燃煤锅炉上应用的燃烧器,具体涉及一种旋流低氮燃烧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对节能、降耗及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减排已成为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目前氮氧化物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目前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的严峻形势,国家提出在“十二五”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规划和要求,环境保护部颁布《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和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提出了低氮燃烧技术应作为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选技术。现电站锅炉采用的炉内脱硝技术主要是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来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而对于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主要依靠单只燃烧器来组织燃烧,因为旋流燃烧器结构紧凑,空间小,要实现较好的空气分级燃烧比较困难,所以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NOx排放往往比四角切圆燃烧锅炉要高。目前改造的旋流低氮燃烧器,为达到较好的空气分级燃烧,普遍采用大幅减小燃烧器上的二次风量,使得燃烧器对高温烟气的卷吸效果减弱,影响煤粉充分燃烧,也不利于煤粉的提前热解,影响抑制氮氧化物生成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深度的空气分级煤粉中心浓缩低氮旋流燃烧器,实现单只旋流燃烧器上深度的空气分级燃烧,达到较好的抑制氮氧化物生成的效果,同时可保证煤粉的充分燃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中心浓缩旋流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套接的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外二次风管,所述一次风管的出口处设有导流管,靠近导流管的进口处设有浓缩环,内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的出口均设有二次风偏离扩口。所述浓缩环数量为2个,依次为一级浓缩环和二级浓缩环,一级浓缩环位于一次风管的中间部位,二级浓缩环位于靠近导流管的进口处。所述二次风偏离扩口与一次风管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30°?45°本专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燃烧器通过在一次风管内采用中心浓缩技术使大部分煤粉集中在燃烧器中心,并通过浓缩管将浓煤粉输送出燃烧器,同时采用内二次风偏离技术,使得煤粉与二次风之间的间隔空间更大,进一步推迟了二次风与煤粉的混合时间,使煤粉气流升温后,有更充足的时间在缺氧的气氛中热解、燃烧,在单只旋流燃烧器内达到深度的空气分级燃烧,实现更好的抑制燃烧过程中抑制氮氧化物生成的效果。另外,此燃烧器无需过度的减小二次风配风量,充足的旋转二次风可以确保形成强大的烟气回流区,促进了煤粉的提前受热裂解和充分燃烧,在加强抑制氮氧化物生成的效果的同时,确保了煤粉的燃尽,减小燃烧器改造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种新型的中心浓缩旋流低氮燃烧器,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套接的一次风管1、内二次风管3、外二次风管4,所述一次风管的出口处设有导流管6,靠近导流管的进口处设有浓缩环2,内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的出口均设有二次风偏离扩口 5。浓缩环数量为2个,依次为一级浓缩环和二级浓缩环,一级浓缩环位于一次风管的中间部位,二级浓缩环位于靠近导流管的进口处。二次风偏离扩口 5与一次风管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30°?45。 浓缩环2将煤粉往中心区域集中,通过导流管6将浓煤粉输送进主炉膛,再通过二次风出口片的偏离扩口 5将二次风3和4喷入炉膛初期进一步偏离煤粉气流,实现深度的空气分级,同时将内二次风进行偏离,推迟了二次风与煤粉的混合时间,使煤粉在与二次风混合之前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热解和缺氧燃烧,实现抑制NOx的生成。同时充足的旋转二次风气流可以确保高温烟气回流区的大小,保证煤粉的提前裂解和燃烬的能量需求。【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中心浓缩旋流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套接的一次风管(I)、内二次风管(3)、外二次风管(4),所述一次风管的出口处设有导流管(6),靠近导流管的进口处设有浓缩环(2),内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的出口均设有二次风偏离扩口(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中心浓缩旋流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环数量为2个,依次为一级浓缩环和二级浓缩环,一级浓缩环位于一次风管的中间部位,二级浓缩环位于靠近导流管的进口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中心浓缩旋流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偏离扩口(5)与一次风管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30°?45°。【文档编号】F23D1/02GK203703958SQ201320668645【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8日 【专利技术者】李剑, 张明, 熊建国, 王茂贵 申请人: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中心浓缩旋流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套接的一次风管(1)、内二次风管(3)、外二次风管(4),所述一次风管的出口处设有导流管(6),靠近导流管的进口处设有浓缩环(2),内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的出口均设有二次风偏离扩口(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张明熊建国王茂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