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930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来自数据处理部件(23)的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存储部件(24)内,并利用来自移位寄存器(24a)的输出信号使发光元件(黄色)行式头(28)的一行(28a)的发光元件动作,从而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使图像载体沿箭头X方向移动,并在所述像素到达一行(28b)的发光元件的位置的时刻,将图像数据传送给移位寄存器(24b),并将图像数据输出给一行(28b)从而对该像素进行再次曝光。一边使图像载体移动,一边在移位寄存器中依次传送图像数据,从而对同一像素依次进行多次曝光。(*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通过可以色调(階調)输出的多次曝光方式来曝光图像载体上的像素时,力求电路结构的简化和发光控制的高速化的。
技术介绍
以往,在将潜像写入图像载体上的成像装置中,众所周知有使用LED阵列来作为写入部件的。在使用LED这样的发光元件时,需要注意各发光元件的亮度(发光量)和寿命之间的关系。即,虽然可以通过减小发光元件的亮度来延长寿命,但是此时会产生用于形成图像的曝光量不足的问题。此外,虽然通过增大发光元件的亮度可以得到用于形成图像的必要的曝光量,但是会产生寿命缩短的问题。因此,为了得到亮度高且寿命长的发光元件,虽然进行了材料开发,但是目前尚处于成本高且难以实用的状况。因此,正在开发一种多次曝光方式的行式头(line head)(光头),所述行式头对于一个像素通过用多个发光元件进行照射来曝光。作为这种多次曝光方式的行式头的例子,在(1)日本专利特开昭61-182966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即,在记录阵列头上沿着感光鼓的旋转方向配置多列发光记录元件,在移动感光鼓的同时使该发光记录元件在列方向上移位,从而在同一个像素上重复形成图像数据。(1)的例子具有以下优点即使在使用了发光输出功率较低的发光记录元件时,也可以高速地进行成像。此外,在(2)日本专利特开昭64-26468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内容使用纵20点×横640点的EL元件组来构成EL元件面板,并以与感光体的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来逐行驱动所述EL元件组。因此,一个像素将被照射各个EL元件所发出光量的20倍的光量。在所述例子中,同样增加了对应于一个像素的曝光量,从而可应对成像的高速化。此外,在(3)日本专利特开平11-129541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在打印头上配置多列LED,并使打印头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从而对一个像素进行多次曝光。此例的优点是通过进行多次曝光,均匀了各LED的光量差,从而提高了图像质量。同时,在(4)日本专利特开2000-260411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在光打印头上配置多列LED阵列片,并且通过导通或者关断各行的LED阵列片,将一个像素的色调输出分为3级。在上述(1)、(2)中记载的技术是关于单色成像的,它存在无法进行中间浓度的色调控制的问题。此外,由于在(3)中记载的技术是驱动行式头的串行方式(serial type),所以存在驱动机构复杂的问题。此外,因为在(4)中记载的技术因为具有导通或者关断各行LED阵列片的结构,所以存在控制电路复杂的问题。与普通曝光方式的行式头相比,多次曝光方式的行式头因为发光元件多,并且必须与感光体的移动同步控制这些发光元件,所以进行数据处理的控制电路变得复杂,从而存在难以使发光控制高速化的问题。尤其是,当多次曝光方式的行式头(光头)应用于彩色成像时,由于要对一个像素进行色调控制,所以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是开关控制时的数倍。因此,存在更加难以使发光控制高速化的问题。此外,当采用多次曝光方式的行式头时,需要将在数据处理装置中形成的大量数据发送给行式头,所以增加了行式头和成像装置主体之间的配线数,而且必须使用能够应对高速化的接口,所以存在成本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通过可以色调输出的多次曝光方式来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时,力求电路结构的简化和发光控制的高速化的。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成像装置,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列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使用一行发光元件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然后使图像载体移动,再使用下一列的一行发光元件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然后以同样方式移动图像载体并使用各列的一行发光元件依次对所述像素进行多次曝光,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设有控制部件,用于使各行的所述发光元件以同一光量发光,其中,所述各行的发光元件是对同一像素进行曝光的,从而构成可利用通过所述控制部件形成的色调输出来对像素进行曝光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成像装置中,设有存储部件,用于存储通过所述控制部件形成的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给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存储部件由下述部件构成,即所述部件与各列的发光元件对应排列在各列,进行图像数据的传送、保存、向发光元件的输出。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成像装置中,在所述图像载体上包括将被曝光的像素列和不被曝光的像素列,各列的发光元件与将被曝光的像素列对应配置,并对应于所述将被曝光的像素列和不被曝光的像素列的各列而设置存储部件,在与不被曝光的像素列对应的列的存储部件中,不进行所述图像数据的输出。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成像装置中,关于所述发光元件具有以下特征(1)由发光元件在图像载体上所形成的点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间隔是副扫描方向上的像素密度的整数倍。(2)发光元件通过有源矩阵方式的驱动电路来控制。(3)通过PWM控制来进行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4)通过强度调制控制来进行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5)发光元件由有机EL构成。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成像装置的特征在于是一种串联式成像装置,其中至少设置两个以上成像站,并通过转印介质经过各站来进行彩色成像,其中,所述成像站是在图像载体的周围配置了充电部件、曝光头、显影部件、转印部件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成像装置,只要控制部件形成最前一行的数据,此后就可以仅通过将最前一行的图像数据保存到存储部件(移位寄存器)中,并在存储部件中传送图像数据来控制行式头所有的发光元件的动作。因此,控制部件不必生成行式头所有的发光元件的数据,从而可以简化电路结构。此外,可以高速地进行数据处理。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成像装置可以使各像素列的存储部件和发光元件列一一对应。因此,可以使得将存储部件内所存储的图像数据传送给下一级存储部件的时刻、和基于存储部件内所存储的像素列的图像数据使发光元件发光的时刻同步,从而可以简化电路结构。而且,还可以加速发光元件列的动作。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成像装置使用有源矩阵方式来控制发光元件。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在发光元件周围的电容器和晶体管来保持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由此,即使在从存储部件向下一级存储部件传送图像数据的过程中,也可以维持发光,从而可以以高亮度对像素进行曝光。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成像装置通过PWM控制来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光量。因此,由于可以通过发光元件的导通、关断控制来改变曝光量,所以可以简化电路结构。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成像装置通过强度调制来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光量。因此,无需对发光元件高速地进行导通、关断控制,从而即使在发光元件的响应速度较慢时也可以高速改变曝光量。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成像装置由于可将发光元件容易地制作在玻璃衬底上,所以可以实现低价格化。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成像方法,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列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行,同时还设置存储部件,所述存储部件与各发光元件对应地配置在各列上,并且进行通过控制部件形成的图像数据的传送、保存、向发光元件的输出,所述成像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使最前行的发光元件动作,从而利用从存储部件输出的图像数据来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的步骤;使图像载体以像素中心距移动的步骤;与图像载体的移动时刻同步地将图像数据传送给下一列存储部件的步骤;使用下一列的一行发光元件,以与前一列发光元件相同的光量来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的步骤,而且,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列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使用一行发光元件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然后使图像载体移动,再使用下一列的一行发光元件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然后以同样方式移动图像载体并利用各列的一行发光元件依次对所述像素进行多次曝光,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设有控制部件,用于使各行的所述发光元件以同一光量发光,其中,所述各行的发光元件是对同一像素进行曝光的,从而构成可利用通过所述控制部件形成的色调输出来对像素进行曝 光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雄二郎黑瀬光一辻野浄士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